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23

第23章 旅游消费与消费力(1)

§§§第一节旅游消费对消费力的作用

人们的基本消费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越来越追求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正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重要内容。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提出: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187。发展旅游消费,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消费力的提高,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一,旅游消费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旅游,返回大自然,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怡悦心情,增长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大大有利于恢复、发展人的智力、体力。高质量的旅游消费不仅提高了人的消费层次和质量,而且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早就提出:个人消费要扩大到“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所必要的消费的范围”188。恩格斯更具体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89。高层次、高质量的旅游消费,正有利于“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名人、诗人通过旅游,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例如,庄子说:“山林与,泉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李白说他自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卢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苏轼邀赤壁,快乐得飘飘欲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像这些情况,古今中外非常多,这里不必多说了。这些都说明,高质量的旅游,能充实人的精神生活,提高消费质量,提高人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消费力。

第二,旅游消费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广,旅游包括“行、游、住、食、娱、购”六个方面。发展旅游消费,能带动商业、饮食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是不冒烟的工厂。发展旅游业,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旅游业产出大,创汇高,能增加大量的收入。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材料报导,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产业。早在2003年,一些国家的旅游收入(亿美元):美国为998,西班牙为460,意大利为362,德国为316,英国为307,我国为174,澳大利亚为145190。新加坡每年接待国外游客600多万人,超过本国人口2倍,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西班牙每年接待外国游客5000多万人,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25%。法国每年接待游客7000多万人,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我国近年来旅游业也发展很快,已经为国家及当地增加了大量的收入。如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 2005年为7686.0,2006年为8935.0,2007年为10956.5,2008年为11585.8。191这些都说明:我国旅游业早已成为消费热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消费的发展,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发展旅游消费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就业,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旅游业不仅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能带动相关的产业,旅游业能带动的就业人口比例一般是1:5。我国“八五”期间,旅游业已直接或间接吸收就业人口1300万人,“九五”时期吸收就业人口在2500万人以上。这几年的情况,别的不说,仅以旅行社从业人员来说,2001年为192408人,2006年为293318人192,比2001年增加十万余人。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城乡均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旅游消费,对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作用很大。劳动力就业增加了,也就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力。

第四,旅游消费还有巨大的社会文化功能。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旅游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旅游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旅游活动,得到美的享受,也反映一种旅游文化。

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诗人,通过旅游,写下了不朽的诗文,这种情况真是无法数计了。还有些名人,通过旅游,深入调查研究,搜集大量的实际资料,写下了留芳千古的专著。例如,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史学名著,鲁迅称之为“千古绝唱”,这部名著就是司马迁在周游全国搜集大量的实际资料写成的。他自己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他“南游江淮”,“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沱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过梁楚”。后人说:“旅游出史记,伟哉”。唐代文豪柳宗元遍游永州,写下了《永州八记》,后人称之为“中国山水文化的瑰宝。”明代文人徐霞客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东游闽海,西登太华,南陟黔滇粤西,北低秦晋燕赵,对祖国广大地区的山川胜景、岩石地貌,民俗风情,进行深入的调查,搜集了60余万字的资料,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有人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被誉为“古今游记之最”。像这类情况,古今中外,也还很多,这里也不赘述了。这些都说明:发展旅游消费,对发展社会文化的作用很大。

发展旅游消费,不仅能促进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建立文明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培育社会文化机体,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社会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当前旅游消费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机体优化了,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也会促进消费力的发展。

第五,发展旅游消费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能促进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些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发展旅游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有的同志说,发展旅游业是西部经济转型、快速启动的最佳切入点;有的同志提出,旅游业是西部开发的突破点,要把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中,普遍拥有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逐步把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有选择地开发有特色的新的旅游资源,包括沙漠、草原、峡谷、古城等,并搞好基础设施。西部地区旅游消费发展了,会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消费力的提高。

综上可知,发展旅游消费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能提高人的素质,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对提高消费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我国近年来旅游消费的情况和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闭关锁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很不发达,这不用说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旅游消费发展较快。以国内旅游而言,城镇居民旅游人数(亿人数):1994年为2.05,2000年为3.29,2003年为3.51,2005年为4.96,2006年为5.76,2007年为6.12;2008年为7.03;农村居民旅游人数(亿人次):1994年为3.19,2000年为4.15,2003年为5.19,2005年为7.16,2006年为8.18,2007年为9.98,2008年为10.09193。可见城乡居民在国内旅游的不断增加,形势喜人。但出境旅游的尚不多,如2004年为2888万人,2005年为3102.63万人,2006年为3452.36万人,2007年为4095.40194,这些取决于各方面的条件,这些问题,就不多说了。

从国内旅游来说,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别以及文化水平、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旅游消费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以城乡居民旅游的情况来说,不仅农村居民出游率(每年出游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出游率(按我们前面所引出游数字与城乡居民人口总额分别计算即得,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计算了)。人均花费(元)差距也很大:如1995年城镇居民为464.0,农村居民为61.5;2000年城镇居民为678.6,农村居民为226.6;2005年城镇居民为737.1,农村居民为227.6;2006年城镇居民为766.4,农村居民为221.9;2007年城镇居民为906.9,农村居民为222.5,2008年城镇居民为849.4,农村居民为275.3195。可见城乡差别还很大。直到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还只有275.3元,也就为数甚微了。

地区之间,旅游发展的情况差别也很大。这里姑且不说国内旅游的情况,就以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而言,差别还很大。如北京2007年为45.80;2008年为44.59,上海2007年为46.73;2008年为49.72;江苏2007年为34.69;2008年为38.80;广东2007年为87.06; 2008年为91.75;贵州2007年为1.29;2008年为1.17;西藏2007年为1.35;2008年为0.31;甘肃2007年为0.70;2008年为0.16;青海2007年为0.16;2008年为0.10;宁夏2007年为0.03;2008年为0.03196。差距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西部有些地区,并不是缺乏旅游景点,有的旅游资源还很丰富,主要是没有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旅游优势、经济优势。可见,西部大开发在旅游方面还大有可为。

近年来,由于我国旅游消费起步晚,发展快,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我国有不少旅游景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一直较差。我们过去较长时期,发展旅游主要搞宾馆、饭店等,对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注意不够。有的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有的“进不去,出不来”,行路难;有的电力不足,路灯不亮;等等。有的旅游区因为基础设施差,甚至出现不安全的情况,大大影响旅游消费的发展。有些旅游景点不仅基础设施未跟上,而且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不仅硬环境差,而且软环境也差,环境卫生低劣,有些旅游景点,又脏又乱。有的甚至在旅游景点搞赌博、色情活动,伤风败俗,败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里还牵涉到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很多优越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开发利用,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优势。例如湖北的神农架,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区,森林覆盖率占林区总面积的86%以上,有奇特的溶洞,还有很多珍奇的野生生物、珍稀动物、植物。这样一个最适合于生态旅游的圣地,还没有很好开发。湖南宁远的九嶷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夏代在此建舜帝陵。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圣地,以前没有很好开发,没有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这几年虽然开发了,但还没有充分显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对外影响还不大,游人还不多。又如云南的西双版纳,198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进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有热带雨林奇观,是迷人的生态世界。在雨林中,遮天蔽日的大树与秀美的藤蔓交织成一道道厚密的绿色屏障,令人心旷神怡。还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被称为“动植物生命的摇篮”。这样一个珍贵的天然旅游名胜,开发得也还不够,去旅游的人还不多。像上面这些情况,在全国还很多。我们在这方面还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