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30

第30章 不断提高消费力 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在上一章里,我们已经说明了:提高消费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但在当代的具体要求,是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大政方针和具体对策(后面我们还将具体说明,这里从略),我感到这问题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这里新增了这一章,作为全书的结束语。

§§§第一节加速发展三大消费力,并形成合力

物质消费力、精神消费力、生态消费力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三种消费力的协调发展,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就大大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党中央对社会和谐问题极为重视,并作为重大战略方针和重要措施来执行。例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早就提出“社会更加和谐”,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党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五个统筹”,这就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开头就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又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很明确,问题是如何具体落实。我们在这里,只是就消费力方面简略谈谈:如何通过提高消费力以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

物质消费力、精神消费力、生态消费力三者之间,本来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物质消费力、精神消费力、生态消费力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者和谐协调,共助、共建、共存、共荣,其结果不是所谓“帕累托最优”,而是共赢、共享。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作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例如,构建旅游景点,是发展物质消费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消费力;还要尽力发展高层次的文化景观,提高精神消费力。这样使人们搞高层次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共享旅游文化之美,旅游消费之乐,这就实现了三种消费力协调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消费力的发展。

要促进三大消费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有个问题需要强调:要提高消费力,必须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应该说,公平是和谐的支点,我们应该尽可能以公平促和谐,也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现在,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这些情况,我在第三章已作了一些说明,这里只从城乡差别简略说一下。如果把城乡居民家庭收入人均按五等份分组,2008年城镇低收入户为6074.9元,高收入户为34667.8元;农村低收入户为1500元,高收入户为11290元,农村贫困标准(元/人):2008年为1196,尚有4007万人为贫困人口238。城镇高收入户组与农村低收入户组相比,差距为22倍多。与农村贫困户相比,相差29倍。可见城乡差距之大了。至于城乡少数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差别,那更无法相比了。正因为有些人收入水平偏低,因而消费层次必然偏低。如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用于食品的为1598.7元,用于衣着的仅为211.8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仅为174元,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仅为314.5。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电冰箱仅为30.2台,空调机为9.8台,电话机为67.0部,家用计算机为5.4台239。反映消费水平还偏低。这些情况,就大大限制了消费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是在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尽力缩小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我们当前就是要提高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从而逐步走向富裕。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40。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了,走向共同富裕,这就从根本上提高消费力,提高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这就大大有利于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还有个重要问题必须逐步解决。在缩小收入差距、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同时,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于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在十一章中已说了很多,这里就不重复了。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了,人民免除了后顾之忧,就大大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提高消费力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

这里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特别是有些人成为高收入阶层后,容易引发奢侈消费、甚至出现骄奢淫逸的不良现象,应该及早防止。关于我国近年来某些人已出现了奢侈消费的情况,我们在第三章中已说了一些,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说明:奢侈消费对三种消费力都起着巨大的破坏作用。一是奢侈消费必然浪费资源,浪费有关的消费品、甚至珍贵的物品,对物质消费力造成极大的破坏;二是奢侈消费,必然污染生态环境,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对生态消费力造成很大破坏;三是奢侈消费必然滋长低级庸俗的甚至反人性、反文化的价值观、消费观,败坏社会风气,对精神消费力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并努力抑制奢侈消费,促进三大消费力的发展。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应该以物质消费力为基础,以生态消费力为纽带,以精神消费力为灵魂,使三种消费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并坚决抵制、反对一些错误的东西,(包括前面说的奢侈消费),促进消费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节三大消费力的发展促进三种文化的协调发展

我们这里讲的消费力,都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力,不是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三种消费力,反映三种文化。那些无文化、甚至反文化的东西,只能阻碍甚至破坏消费力的发展,给消费者和社会造成危害。

首先,以物质消费力而言,我们在第五章已说过,物质消费不仅是人们最基本的首先需要满足的消费,而且反映人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力量。物质消费力提高了,人的物质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了,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了,不仅能促进人的体力、智力的发展,而且能扩大消费领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就会像马克思早就说过的:“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41。这些都反映物质消费力的发展,反映物质文化。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说明:要真正提高物质消费力,丰富物质文化,就必须反对片面的“唯物质论”,特别是反对“商品拜物教”,反对拜金主义。有些人讲物质消费,强调高档商品、高价商品,并以购买高价商品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富有。如一块恐龙化石要卖3万元,30万元一只的瑞士雷达表,580万元一辆的劳斯莱斯,3000万元一辆的宾利,如此高价的商品在中国不仅没有积压,还要预订242。另据有人调查统计:“在一些专卖店中,一件专为宠物狗制作狗皮夹克,售价2995元,一只名犬一个冬天至少需要4件这样的狗皮夹克,4件是11980元,相当于400个失学儿童一年的学费,相当于中国一个农民一生的穿着”243。那些富豪买了这些高价商品后,大摆阔气,自鸣得意。象这种情况,完全是对物质消费力的破坏,对物质文化的沾辱。是必须坚决反对并予以清除的。

其次,以生态消费力而言,我们在第七章已说过,生态环境改善了,生态消费力提高了,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里生产、生活,享受生态文明之乐,体现高层次的生态文化。在某些方面,还反映了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例如,我国泰山是“五岳之首”,自古以来,生态环境优美,人们登泰山,享受生态文明之美。很多文人、诗人,游了泰山后,写下不朽的诗文。孔子早就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在诗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些文人写了铭文,题了词,歌颂“峻极于天”、“置身霄汉”,等等。这些都反映了生态文化、生态文明。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必须强调的是:要提高生态消费力,发扬生态文化,必须反对奢侈消费,反对骄奢淫逸。近年来,我国有些人、特别是某些刚富裕起来的人,大搞奢侈消费,显示自己的身份和阔气。以食物消费而言,某些人大搞“豪宴”,出现了18.8万元的天价宴席,19.8万元的超豪华年夜饭。某地一家酒楼还推出高达25万元的“乾隆御宴”。搞这些“豪宴”的还大有人在。如东北某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一次就订购10桌价位在16.8万元的年夜饭套餐244。在食物消费方面,如此奢侈,在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一些具体情况,我们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诸如此类的情况,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危害是很大的。这就不仅破坏了生态消费力、生态文化,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传染了反文化、反文明的病毒,败坏了精神消费力,破坏了精神文化,破坏了精神文明建设。

最近还有个情况值得注意:我们有些人富了以后,大搞奢侈消费,大量消费奢侈品。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日本,超过美国)。中国有能力购买国际名牌的消费人群已达到总人口的13%,并保持不断增长。有人还认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将达到2.5亿人,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因而提出:“目前是奢侈品牌在中国谋求更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将会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奢侈品牌的重要阵地。”这样,有些企业就在中国涌动奢侈品牌的开店潮245。我们一直认为:要科学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决不能搞奢侈消费。(这些在前面有关章节已说了很多),我们现在要使奢侈品“在中国谋求更大发展”吗?要使中国成为“各国奢侈品牌的重要阵地”吗?那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呢?这是必须早加预防的。

第三,以精神消费力而言,人们发展了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质量。就会像马克思所说的“向我们放射出人类崇高精神之光”246。开拓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反映高层次的精神文明。

要提高精神消费力,弘扬精神文化,就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净化精神文化市场。对沉渣泛起的“文化垃圾”,坚决予以扫除;对混乱无序、低级庸俗的文化娱乐场所,坚决予以整顿,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