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07

第7章 影响消费力的因素(2)

§§§第三节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影响消费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消费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这种个人才能,是以个人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基础的。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智能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生产力发展趋向智能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消费力发展趋向智能化,是现代消费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消费力需要先进的文化来指导,才能成为先进的消费力。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起来的先进的消费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的良性循环。

智能化消费,要求智能化的人,要求居民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自己进行智能化消费的能力,就要像恩格斯早就指出的:“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56智能化的人培养出来了,广泛地进行各种智能化消费,消费力就会大幅度地提高。

从我国的情况来说,近年来,文化教育虽发展较快,但现在还有不少的人科学文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农村)。直至2008年,各种受教育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学为29.3,初中为38.4,高中为12.9,大专及以上为6.357。全国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2007年还高达8.4%58。和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大,例如,早在2002年,大学生粗入学率(%):高收入国家为65.8,中等收入国家为22.4,世界平均为25.6。其中韩国为84.7,美国为81.4,澳大利亚为74.3,新西兰为73.9,俄罗斯联邦为69.8,英国为63.6,我国仅为12.759。和某些国家比,差距达五、六倍以上。大多数居民文化水平偏低,必然大大影响消费力的发展。

上面是从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人口的质量来分析消费力的,这里还有个问题:人口数量是否成为影响消费力的因素?有的同志认为:“根据消费力=系数×消费资料(含劳务)/消费人口这一公式,欲提高居民的消费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消费资料增长的同时,使消费人口得到控制:稳定增长、停止增长甚至进一步减少。”60坚持计划生育,限制人口在数量上的增长,是我们一项基本国策,提出要控制人口的增长,这当然是正确的。但这里谈到影响消费力的问题时,有些情况还须具体分析,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现在认为,如果讲的是“绝对消费力”,在人口增加、社会上实物消费也随之增加的情况下,也可能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消费力的提高;如果人口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特别是消费品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就会使每个人平均分配的消费品数量减少,影响消费力的提高。如果讲的“社会消费力”,人口的变化就不会直接影响消费力的提高。正如我们在前言中引证的马克思的名言:“社会消费力既不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分配关系。”这就与人口增长的数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倒是与增长的人口的质量的关系就很密切了。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探讨。

要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教育事业和产业。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61。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大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消费力、生产力。

§§§第四节消费环境

消费环境既然是消费力的组成要素,它的情况如何,当然影响消费力的发展。消费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消费环境对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切消费活动,影响都很大。前几年,我在一个会议的发言中,提出:“营造安全与和谐的消费环境,具有极重大的作用:第一,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二,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第三,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有利于提高消费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62。消费环境改善了,必然大大有利于消费力的提高。

下面我们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分别说一下。

生态环境对人的消费生活、对消费力的发展,影响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首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经常受到大自然的赐予,避免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要“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反对“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63如果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遭受污染、空气污染、农作物和生物污染,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如果保持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就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就大大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提高消费力。

在工业社会,人们采取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工业社会,实质上是高熵社会。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早就指出:“清洁的空气和水已越来越成为稀缺的物品”。也正如十多年前《中国环境报》发表的一首小诗中所描述的:“烟囱擎天而立,大树倒地而泣,高楼冲天而起,绿地凄然而逝。刀斧的痕迹日深一日,地球的表面斑驳陆离。”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夺去一些人的生命。如上个世纪在一些国家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多洛拉烟事件”、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5年日本“骨痛疾事件”、1959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8年日本 “米糖油事件”等,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环境的问题就更多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污染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们在恶劣的生态环境里生活,有些生存需要都难以得到满足,更谈不上满足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也就必然影响到消费力的提高。因此,应该把保护生态平衡、免于环境污染作为消费者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引导人们树立生态观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及时治理已污染的环境,而且要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立生态化消费体系,更好地满足生态需要。生态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就会大大促进消费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