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20004000000038

第38章 公文标准范例讲析(6)

在第一部分“务虚”的基础上,第二部分使用大量的说明性文字,指出由于“我们的环境,是广大农村的环境,是长期分散的独立活动的游击战争的环境,党内小生产者及知识分子的成分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容易产生某些党员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和‘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接着又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意识上,对党内某些同志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针对上述问题,第三部分采用分条列项、一目了然的手法,提出了对违反党性的不良倾向进行纠正的六条措施和要求。

总之,《决定》第一部分是“务虚”,为我们写好“决定”类公文提供了典范。

(二)层层推理,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逻辑严密,是《决定》的又一特色。以第一部分为例,开头先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年的革命锻炼,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的决定的因素”,接着使用一个“然而”作转折,强调摆在面前的“仍然是伟大而艰难的革命事业”。在明确党的地位及任务之后,使用一个“这样”作承前启后。进一步指出:“就要求我们的党更进一步的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的党,要求全党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这就从正面提出总的要求,随后,又从反面强调:“没有这样坚强的统一的集中的党,便不能应付革命过程中长期残酷复杂的斗争,便不能实现我们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在一正一反讲明增强党性的必要性之后,用一个“因此”作层递连接,最后落脚到如何增强党性锻炼上,那就是“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纵观这个由不到300字组成的第一部分,从阐述党的地位、任务入手,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说明增强党性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再从意义和必要性进一步引申到如何通过增强党性来巩固党。可以说是层层推理、环环相扣,所以,显得逻辑非常严密。

(三)语言干练,讲究修辞

一份涉及全党有关增强党性这样重大事项的“决定”,只有1700字,这不能不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件。《决定》所以能较少的文字中容纳了那么多的信息量,不能不归于《决定》的用语精粹、干练与修辞的运用成功。

文中大量使用一些成语、四字格词组及短句,而且相互交替使用,既言简意赅,又凝练庄重、节奏明快。如列举某些同志政治上的不良倾向:“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请示中央或上级意见,不遵照中央及上级的决定,随便发言,标新立异,以感想代替政策,独断专行,或借故推脱,两面态度,阳奉阴违,对党隐瞒。”这段话,开始是三个短句,然后是一个四字格词组与一个成语,接着又是一个短句,再后又跟着五个成语及四字格词组。在例述某些同志在组织上、思想意识上的不良倾向时,成语及四字词组更比比皆是:“本位主义,调不动人,目无组织,反抗中央,轻视上级”、“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在干部政策上毫无原则,随便提拔,随便打击,感情拉拢,互相包庇,秘密勾结,派别活动”、“自高自大,自命不凡,个人突出,提高自己,喜人奉承,吹牛夸大,风头主义”等。在不足1700字的《决定》中,成语和四字格词组就用了71处。

一个相同结构词语反复连用或头尾交替,既显得用语干练,又很有气势。比如“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都表现个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批评某些同志在思想意识上的不良表现。“自成系统,自成局面”、“随便提拔、随便打击”,这就是指出某些同志在组织上不良倾向。在列述某些同志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时,连续使用四个由“不”字做句首构成的词语:“不实事求是的了解具体情况,不严肃慎重的对待问题,铺张求表面,不肯埋头苦干,不与群众真正密切联系。”

《决定》很注重修辞,“对比”、“排比”、“综说”、“层递”、“总分”等在文中不断出现。比如:“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党进一步的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的党,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这段话就使用了“排比”与“综说”的辞格。在纠正违反党性的六点要求中,更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在强调正面要求的同时,相继指出应当反对和制止的问题,这是公文写作中一个十分普遍的技法。比如:“应当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不允许任何党员与任何地方党部,有标新立异,自成系统”,“即时发现,即时纠正,不纵容错误继续发展”,“反对当面客气,背后指斥,”、“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应有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

【例文17】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6)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7)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8)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9)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10)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11)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1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

(13)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14)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15)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

(1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六、继续改革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7)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18)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19)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36)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7)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

(38)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40)党的领导是顺利进行改革的根本保证。……

(41)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

(42)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讲析】

这份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在写作上有许多地方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比如这份决定的开头语写得非常干练,是以“为”作句首的一个满打满算不到120字的目的句,一语中的,把制发这一重要文件的主旨开宗明义地全盘托出,再加上显示主旨的标题,使人更加了解了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与重要精神。还有,从外形看,全文是由十二个大问题并列组成,好像相互之间并无直接的连带关系,实际上这十二个大问题之间存在着十分严密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一个大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原则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虽然这是务“虚”。在务“虚”的基础上,随即讲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要求与具体措施,即二至十一大题的34个问题,这显然是务“实”,从而表现为以“虚”带“实”,“虚”“实”结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所以这份“决定”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开始是务“虚”(即开端第一大问题),然后是务“实”,(即中间的二至十一题),最后一个问题(即结尾的第十二题)是党的领导,从而使全文呈现从“思想认识”到“措施要求”,再从“措施要求”到“组织领导”这样一个结构形态,“思想认识”与“组织领导”构成首尾呼应之势,中间十大问题处于头尾呼应的整体形态之中,从而使这一决定在写作结构上显得极其严密、完整,形成一个相互有着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说是“法规政策性决定”写作的通用结构。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全文由十一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讲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最后一个问题讲的是“加强对作风建设的领导”,中间的九大问题讲的是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具体要求。从逻辑角度看,仍然是先务“虚”,再务“实”,最后是“组织领导”。

【例文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九八一年三月八日)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在相当长期的历史上,我国林业基础极为薄弱,森林破坏却非常严重。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保护林木,发展林业,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引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视。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林业职工的艰苦奋斗,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森林很少,我们对林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指导上又有“左”的错误和影响,因此尽管做了大量工作,林业的落后面貌仍没有改变。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森林破坏严重,砍的多,造的少,消耗过多,培育太少。这就使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局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贻患子孙后代。

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没有把林业放在与农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了迅速扭转林业面临的严重局面,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切实保护现有森林,严格控制采伐,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落实林业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开展造林育林,使林业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特作如下决定。

稳定山权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

(一)国家所有、集体的山林树木,或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的林木,凡是权属清楚的,都应予以承认,由县或者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保障所有权不变……

木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四)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

对林业的经济扶持

(七)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集体林区和国有林区的木材价格……

抓紧林区的恢复和建设

(十三)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森林的不同效益,抓紧搞好主要林区的林种划分工作,确定不同林种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措施……

大力造林育林

(十九)至(二十二)

发展林业科学技术和教育

(二十三)和(二十四)

加强党和政府对林业的领导

(二十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