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皴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皴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专访】
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用与无用”“美与丑”“有成就与没有成就”,甚至于“长或短”“胖或瘦”等,都是人为所定,它们会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用一把绝对的尺子来测量甚至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只会自寻烦恼。所以,一个物体究竟是有用还是没有用,关键是要看你会不会用。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往昔、现在与将在,就可以借一切事物的妙用实现自我。
庄子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先生指出,世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用的,都是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使用者。常人越是感到没有用的东西,其实,它的作用就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在生活中,真正的身居领导之位的人往往十分和蔼、平易近人,他们懂得隐藏自己;而那些轻则对人颐指气使,重则对人大呼小叫的往往是一些小头目,凭借自己有一点点的权力就作威作福,对人尖酸刻薄,总是处处显摆自己。而这两种人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有用”与“无用”,真正有用的东西往往懂得隐藏,其实他们的用处很大,只是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他们;而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把自己彰显出来,生怕被别人忽略,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们不需要细致的差别,就能将其辨认出。所以说,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
然而,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觉得某物无用,这是因为那时我们没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物是物,我是我,毫不相干,因此不能理解此物的用处、妙处,更不知道此物大有来头。
有个木匠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做神树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10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80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10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木匠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着看了许久,跑着赶上了木匠,说:“自我学艺以来,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
木匠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老子说:“贵大患若身。”意思是大患难、大忧患是宝贵的,我要珍惜它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说:“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无用也是有用,仔细想来,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人一旦能够杜绝杂念,而追求自己的境界,那么,将来一定会有更高的用处。
《易经》开篇就说:“潜龙勿用。”意思是龙要飞腾,就不能见风就起,必须有所待,要少安毋躁,他日才能真飞。个中道理,我们在前文已讲明,龙之飞与鲲之跃道理相同。
总之,世间万物一切都有用处的。当我本身无用于世时,就是即将大用于天道时,要积极善待自身。
庄子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就是这个意思。
【专访总结】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事物都有用处,都可以助我修炼。所以,眼光不只是用来看脚下的路,还要看身边的路;同样,眼光不能死盯一人的某一处,而要观察一人的多处,或者是几个人的共同点,这才叫看问题的高手。
专访二十六:聪明反被聪明误
【引子】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
——《庄子·在宥》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与自己不同的人,总是把“出人头地”当做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
【专访】
庄子认为,无为无欲,处于自然状态,才是大智;通过后天获得知识,人变得有为有欲,违背自然,则是小智。因而只得一切顺其自然——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辽阔,江河来归。在这里,庄子将危害的根源归结为人的知识和欲望,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耍小聪明,而是应当诚恳务实,否则,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易被聪明误,容易把春光看做秋风,用自造的凄凉来折磨自己。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起誓一定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费力去爬。”
然后鸟继续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高树上,并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个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想再次捕获这只鸟,他跑到树下开始爬树。但是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但你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中会有一个很大的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时,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棵大树,还掉下去摔断了你的双腿。
希望你永远记住——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就飞走了。
可见,耍小聪明,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做人一定不可有太多的小聪明,适当地吃亏装傻,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活中,人们常常说这样一个词汇“大巧若拙”,然而,“大巧”隐藏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不要耍小聪明。
“大巧”,是对自然的深刻洞悉和理解。自然是非常神圣的,它看似在无声无息中孕育万物,造化万物,它从不因为自己的这种能力而卖弄自己,也从不给自己的功绩留下太多的让人赞赏的地方,看上去似乎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但其实它们是无为而无所不为。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你仔细品味这句话,你会发现其中蕴含了两种精神,刻意去“栽花”是“小巧”,无意去“插柳”为自然无为的“大巧”,前者是用心太多,而后者是顺其自然。有句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用心太多,往往事与愿违,顺其自然往往万事顺畅。
【专访总结】
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讳的则是小聪明。小聪明本身就具有一种擦抹不掉的悲剧色彩,小聪明总有个性的弱点,个性的弱点总会造就人生的局限,所以大智者的人生常常很成功,小聪明的人可能造就支离破碎的人生。
专访二十七:转个“弯”看问题,才能看到全貌
【引子】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秋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
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它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以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
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专访】
庄子特别重视个人心灵的修炼,他主张人们在认识宇宙、人生时,要保持一种虚旷、开放的心灵,千万不要使自己陷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心理结构里,不要固步自封。
庄子否认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反对把好坏对错、是非善恶等应当具体看待、具体分析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尤其反对把自己的成见、偏见当成普遍真理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