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河侯听后,十分干脆地说:“好!这事很简单,等到秋天,我得到我的俸禄和食邑的租赋后,别说一小袋粮食,我借给你300两金子,怎么样?”
庄子说:“我现在只是想借一小袋粮食而已。”
监河侯听后说:“哦,可是我现在也不富裕啊,我也是勉强维持基本的温饱问题啊,实在不好意思啊!”
试看,这就是小人,但是,对于这种小人,庄子并没有与其生气,而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说,一天,他出门,偶然间听到有人叫他。于是,他回头一看,发现一条小鲫鱼正在被大车轧出的辙沟里面,小鲫鱼很着急。他走过去问它说:“小鲫鱼啊,你在这里做什么啊?”小鲫鱼回答说:“我本来是在东海做水利官的,现在受难来到了这里,请您给我一点水,救我一命吧!”他说:“可以,这并不难,正巧我现在要去江东,这样吧,我请当地的官员引来西江之水救你。”小鲫鱼说:“先生,您这样说,还不如直接去干鱼店里来找我吧!”
由此可见,监河侯没有借给庄子粮食,庄子并没有对其产生怨恨,而是将事情的厉害与其讲清楚。
接受上天的赠予是快乐的。面对上天给予你的本能、秉性,你要好好享受。
珍惜现在,努力生活,远比什么都不做、怨天尤人、做白日梦要好。对于已经失去的也不要太怜惜了,这对继续生活的人没有任何价值。庄子懂得放得下的快乐,而这却是很多人难以体会到的。因为庄子并不是一个将任何事情都看得很重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所追求的是灵魂的大自由、大自在。在生命面临劫难的时候,他依然能将自己比喻成一条鱼,这又是何等的逍遥思想,而那些在生活中事事都不肯放下、紧追不舍的人,他们的内心是饥渴的,而他们所缺少的正是庄子的这种放得下的超然。
【专访总结】
庄子的行为让后世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如果换做是一般的人,身处在他这样的境遇中一定会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为了钱,为了生存,什么都愿意去做。但庄子面对如此的境遇却并不为了钱而丧失自己原本的心境,他依然能将尘世所有的纷扰全部放下,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快乐的常态。
专访十三:放松心灵,无忧无虑天地间
【引子】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庄子·列御寇》有个拜会过宋王的人,宋王赐给他车马十乘,依仗这些车马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河上有一个家庭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父亲对儿子说:‘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
【专访】
庄子这里所讲的,是贫与利和福与祸的关系。这尚不是自然之道,因为这仅有祸患,谈不上患过福至。在道家认为,只有一切顺应自然之时,福与祸的到来才属于自然之功。老子说:“祸兮福所倚。”这是说天降而非人为的福祸,是相互转换的,这种相生相依的转换才可称之为道。所以,人应该放松自己的心灵,这样才能无忧无虑天地间。
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最终将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人要懂得休闲,要懂得让自己适当地放松。
老子告诉孔子,他“游心于物之初”乃是“至美至乐”。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充满艺术气息,而且你会发现其中难以释怀的真善美,这样你就会忘记世俗中的所有不愉快、所有的纷争等。此时,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
其实,仔细想一想,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人很可怜,他们因为难以找到自己的信仰,于是,他们在社会中也难以找到自己的真正追求。一个人一旦难以找到自己的追求,那么他们的内心一定是空虚的,而心灵空虚的人该如何呢?最简单的弥补方法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欲望来填补,所以,他们总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勾心斗角。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崔杼曾经十分希望杀掉晏婴,但有人出面阻止,说晏婴杀不得。于是,崔杼就听从建议,将晏婴放掉了。而晏婴出来之后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匆匆忙忙逃离这个差点让自己送命的地方,而是慢慢地走出来,拉着缰绳上了车。他的仆人十分惊慌,急忙驱车准备迅速逃离这个地方,而晏婴却拉住他的手说:“不要着急,慢慢走,跑得快不一定就能保住性命,而走得慢也不一定会送命。鹿虽然生活在荒野之中,但它的性命却掌握在厨师手中。我现在的性命还是掌握在崔杼的手中,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速度,慢慢离开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想要拥有快乐的心境,就需要放松,不能总是将自己压得太紧,这样很容易因为过度紧张而使自己最终濒临危险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懂得放松自己的心灵,这样,才能在紧张的生活中享受到人间的大自在。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还是应该以自我为主,活出自己的风格呢?
的确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应当将自己放在最高的位置,追随自己的心,活出自己的节奏,以不变应万变。
俗话说“人的命天注定”,一味地慌慌张张逃跑,最终的命运也并不会因为自己逃脱得比较快而改变,倘若在自己逃脱的时候,反而被抓获,这样岂不是更加可悲。晏婴能够将这一切看透,主要就是源于一种智慧的认知。
放松不仅仅是一个心态问题,更是体现一个人深厚智慧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庆历年间,宋仁宗有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上朝。随着太医的调养,渐渐地,皇帝的身体康复了很多,于是,他马上下令召集大臣开会,派人去叫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吕夷简接到指令,并没有快步前来,而是稍迟了一会才应召前来。总算是到了皇宫,太监们着急地催促吕夷简,让他加快脚步,皇上正等着呢;其他同事也催促他快一点,但吕夷简依旧不着急,而且似乎步履更加迟缓了。
总算是来到了皇帝面前,皇帝问:“我生病了很长时间,好久没有见到大家,今天我已经好了很多,见到大家很高兴。而吕夷简,你却这么长时间才来到,这是为何啊?”吕夷简听到皇帝的问话,并没有胆怯,而是很从容地回答说:“皇上生病,满朝文武无不担心此事。今天忽然接到皇上传唤,我如果很匆忙地赶来,那么,大家一定会感到震惊,这样很容易引起骚动。”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原来慢也是一种智慧。由此,我们也会联想到当今的人,你们每天那样步履匆匆,直至到半夜才能睡觉,难道你们真的那么忙吗?你们是否也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让自己放松一些,好好地回想比忙忙碌碌更加重要的问题呢?
【专访总结】
一个人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智慧的感悟。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需要具有这种智慧,富了不癫狂,穷了不抓狂,该忙时就忙,不该忙时就要放松自己,让自己活得放松,活得从容。
专访十四:生命,各有各的乐
【引子】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庄子·让王》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的环境里也能快乐,通达的情况下也能快乐。快乐的原因并不是穷困与通达,只要能坚守道德,那么穷困与通达就像是寒与暑、风与雨那样有规律地变化了。
【专访】
在庄子看来,修道者之所以身处贫穷之境亦能自得其乐,是因为他们心中有“道”,有了“道”,也就不会把“穷”与“通”放在心上了。那么,什么是“道”呢?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种心境。人只要有美好的心境,那么无论是穷困还是显达,便都能以一种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了。
拥有美好心境的人,是不会一遇到困难,就悲观泄气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一个靠近大沙漠的陆军军事基地里。营区的生活条件很差,酷热难耐,那里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在45℃以上,风总是整天吹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一天,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参加大约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人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里。周围住的全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于是她写信给父母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人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巴,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领悟了父母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老是低着头,结果只能看到地上的泥土。她为什么不能抬头看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有星星。她感到羞愧难当:“好吧!我就去找些星星!”塞尔玛暗下决心。
自此,她走出屋子,开始主动和土著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东西和制陶。土著人热情地接纳了她,并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各种精美工艺品送给她……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沙漠中的日落日出,那些多姿多彩的沙漠植物在她眼里变得神奇迷人。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心态在改变。两年之后,塞尔玛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一书。此书出版后非常畅销,一版再版。
“我们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事实上,社会各个阶层都不乏游手好闲、喜欢指责、耍弄有实干能力的小人。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经纬线,不要把社会生活理想化,只有正确认识环境所造成的困境,你才能有办法去超越。
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应首先学会超脱,学会寻找快乐,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地生活。
古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得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结论。但我们应该相信,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也不可能永远被厄运纠缠。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难题,我们既要接受这种现实,同时又要超越这种现实;不要抱怨,而要以通达的态度去面对;要相信命运由我们自己创造,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不管你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你都要能够承认这就是自己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实事求是地想办法走出困境,超越困境。常听到有人怨天尤人:“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看自己手中拿的总是“劣等牌”,看别人活得总比自己潇洒,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其实,深入到每个人的背后,哪个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天赋优越固然好,然而,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岂能尽如人意?
“面对现实”这话好像总是说给一些陷入困境的人听的,其实,现实也未必是苦涩的,现实只是那种平平常常的样子。觉得苦涩的,只是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心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这是改变的基础。在离弃现实的时候,现实是苦涩的;当直面现实的时候,现实就会显出本来的样子。在渐渐的变化中,现实不再那么僵硬和冰冷,开始现出光明的色彩。原来现实并没有叫人顺从和灰心,只是需要承认和尊重,进而才能超越。
【专访总结】
同样一片天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满天乌云,有的人看到的却是乌云背后的灿烂阳光。最后的结果是,前者的人生愁云惨淡,后者的人生阳光明媚。
专访十五:尊严的价值高于钱财
【引子】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
——《庄子·列御寇》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
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
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
【专访】
有时候,人生就为了一张脸面,不管厚与薄,美与丑,都把自己的脸面看的很重,人人都要尊严。尊者,以被尊者为上也;严者,父也,引申出君、长者、尊者。面者,表也,引申出脸,所谓脸面一词是后来而生。尊严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生要求,有些人要尊严,胜过他的一切,什么都可不要,但尊严却不能丢。可见,尊严组合,为人之核心价值观,尊严为人之根、其本,不可触,不可撼。尊严是必须要的,是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