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20005000000016

第16章 网络漫话

新生家族——你不知道的“囧”

常使用网络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字念“jiǒng”。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有点“象形”意味的汉字——方方的脑袋上有一对八字眉,也许是受到了某种刺激而把嘴张得大大的。小小的汉字成了时下颇受追捧的网络用语,它表达出了人们的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示意很好很强大,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等等。

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人们新造的、新生的词语,其实,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关于“囧”字的记载,那时的“囧”也是一个象形字,但象形的对象是窗户,甲骨文与金文的“囧”字均作圆形,无例外。我们知道,圆形刻铭较方形难,如其字本非图像的圆形物,它是不必费力弄成圆形的。也就是说,从象形上看,囧如为窗,则应像圆形之窗。《说文解字》中曾记载着:“窻(音“chuāng”,古同“窗”)牖(音“yǒu”)丽廔(lóu)闿(kǎi)明。象形。凡囧之属皆从囧。”也就是说,“囧”在当时所表达的是一种打开窗户后,见到光明的样子,字形同“囧”的其它字也作类似的解释。可见,“囧”字最初的意思是代表光明。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商代的时候,窗户是圆形的。在韩愈的《秋怀诗十一首》中,就有“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之句。

囧(甲骨)囧(金文)囧(小篆)

从字形中我们也能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囧”字也变得“规矩”了,变得方方正正的了。

据说“囧”这个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囧”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快速普及,逐渐在该地区的青少年及网络族群开始普及,随后传入香港,近来随着网络次文化的兴起,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引入“囧”字作为新闻元素,并在电影和广告产业产生效应。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随后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电视剧)中的一个演员胡杏儿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飞快。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

别看“囧”字被人们熟悉只是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但是它已经具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

始祖:囧,平民“囧”,正常状态下的“囧”

衍生:

囧rz——失意体前曲的囧

崮——这是囧国国王

莔——这是囧国皇后

商——这是戴斗笠的囧

囧兴——囧国的乌龟

囧尻——龟仙人

囧r2=3——这是囧放了个屁的

囧Ω——背部隆起的

益——闭起眼睛,很痛苦且咬牙切齿的脸(另一说法为无敌囧铁金刚)

曾——这个是囧国假面骑士

增——拿着枪的假面超人

胎——这个是没眼睛的囧

卣——这个是轰炸超人(yǒu)

国——这是歪嘴的

圙——这是老人家的面(lüè)

囜——没有眼和口的囧(nín)

苉——这是带着蝴蝶结的少女囧(pǐ)

囼——这个是没眼睛的脸(tāi,古同“胎”)

囶——代表无话可说的表情(guō古同“国”)

浻——冒汗的囧〔jiǒng,(~澋<hònɡ>,(水)回旋之貌〕

綗——穿丝绸的囧(jiǒng 布名)

烱——被火烧的囧(jiǒng,古同“炯”)

埛——灰头土脸的囧(jiōng,古同“垌”,遥远的郊野)

冏——掉了下巴的囧(jiǒng,①象形,本作“囧”,像窗口通明,本义:光明;②鸟飞的样子;③古代官职,如冏寺、冏卿。)

冂——练了无相神功的囧,或是被打了马赛克的囧(jiōng,城外,郊外,野外)

阿呆和阿呆——槑

“囧还没走,槑又来了……”

这是网络上一位大学生的MSN签名。和“囧”一样,“槑”这个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不会念的古汉字,近日也在网络的各大BBS、个人博客、聊天对话中频频出现,成为众多新生代网民的新宠。

乍看起来,这个字是不太美好的,至少是不太机灵的——由两个“呆”组成,所以大家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应当是“比呆还要呆”。其实,这个字念作“méi”,在古代,这个字是作为“梅”的异体字出现的。所以,意义也与梅是一样的。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的,不过网络上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于是槑的“性格”也有了变化:很傻,很天真,傻到家了。

2008年度最槑行为大全之TOP20

1.明明QQ上没几个人在线,好友也不多,但屡次一上QQ就隐身的人。

2.发QQ消息询问事项,不回复的人。

3.一边聊QQ还要大声地自言自语的人。

4.打手机表情自豪,情绪张扬的人。

5.明明不胖,每次吃饭都要挑三拣四地说吃这个会胖吃那个会胖的人,目的是想要别人赞美她瘦。

6.参见第五条,如果此人是一个男的。

7.还是学生,或者工作了,收入不高,却常常谈名牌,看20块钱一本杂志的人。

8.普通交谈互称英文名字,或者拗口名字的做作行为的人。

9.开了个博客,里面写了一篇文章,很做作,很恶心,但却不停地发给别人叫别人一定要看的人。

10.所有使用QQ空间的人。

11.动不动就说听了一首歌很想哭,或者看了一篇文章很想哭的人。

12.爱看八卦新闻的人。

13.过度做作的说喜欢哪个歌手,但却没有听过人家完整的一首歌的人。

14.去听演唱会,不认真听歌,80%的时间都在拍照的人。如果是用手机拍照,那再恶心一等。

15.在公共场合卖弄暧昧的情侣。

16.明明没什么东西,但出门总要带个包的男性。

17.沉溺网络游戏的人。

18.爱看淘宝网,却从没买过东西的人

19.爱拍马屁的人。

20.被拍马屁,那神情还巨兴奋,巨自豪的人。

是夸是骂——兲

在形象的“囧”字横扫网络的今天,“兲”字的横空出世再次被网民们津津乐道。许多网友直呼“兲啊!”,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论形象还是“囧”字更胜一筹。

这个字在字典当中,就是天的意思,如《康熙字典》中记载:“古文天字。注详大部一画。”意思是,在古代,这个字就是“天”字的意思,部首是“一”。

本应是一个寓意很好的字,在今天的网络中意思就不是很好了,具体意味,上下两部分分解一下即可知晓。

文海撷零——网络热词知多少

雷,原指自然现象。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击过一样。

氼(nì):这个字其实好记,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读音也同溺。

嫑(biáo):这个字是滇东罗平一带的方言,也是当地人开口说话就要学的字之一,网络意义就是“不要”。

嘂(jiào):四张嘴同时叫,当然就是大声叫了。特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同“叫”,另一种意思是表示一种古乐器,即“大埙”。

砳(lè):这个字有点不好理解,石头跟石头相碰怎么会是“乐”(lè)的声音呢?但这个字就是形容石头相撞的一个象声词,就这么念。

嘦(jiào):意思很好懂吧?把“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你就会很容易找到它正确的读音。它的本意是一个方言用词。

孖:本意是指双生子或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并且也指代“滋”。现在常见于“手机的‘孖机’”,意思如原意。

靐(bìng):原意是指雷声,网络意义是:比雷还雷,受了很大刺激。

謽(jiàng):原意是言语倔强,网络上有时指“很好很强大”的言论。

巭(pu):是一个韩国造的汉字,意思是工作人员,网络上是对“有功夫的人”的简称。

短语有:

靐到槑,意思是:我被你雷到了,雷呆了……

謽到囧,意思是:看到某某的强言,真的很囧……

巭熊猫,就是功夫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