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禅宗
《红楼梦》里,贾宝玉被称为无事忙,意思是宝玉每天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一件正经事没做。而在宝玉看来,自己做的事情非常重要,这正是所谓“此一是非,彼一是非”。
什么是正经事,什么是正常的生活?我们生活在无数条条框框规定好的世界中,身边有无数好生活的样板,媒体上也充斥着各类品味生活的广告与时尚,这些广告和宣传很大意义上左右甚至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买双名牌的鞋子,不得不加班到深夜,买了鞋子后,发现需要一件风衣来搭配,于是又要熬夜赚外快……
这是标准的现代生活,每个人都在努力获取物质生活的最大化,房子要大,最好住别墅;车子要新,最好超过隔壁阿三;学位要高,最好是常春藤的博士后;权力要大,最好是至高无上。人们的价值被标以数字,人们的快乐建立在损伤身体的所谓生活方式基础之上。为什么会这样,成功格言告诉人们:执著的追求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惟一路径;为了将来打基础,今天吃点苦,明日享清福。果真如此?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对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有特别强烈的敏感度,他们通过不断的成功,证明自我的存在。成功者毕竟有限,那些能力一般或者能力很强却缺少机会的人,也有证明自我价值和寻求永恒的心理需求,然而世俗的评判标准让人们证明自我的道路如此曲折,怎么办?
《华严经》说:“万法唯心造。”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态发生变化,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生变化,感受也会相应发生改变,生命的方向也会不同。佛祖说的其实很简单,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种让自己满足安乐的方法,不仅仅是华山一条路。在惯常的现代思维中,有钱有权是成功的标准,而在佛祖看来,钱、权不过是人们制造出来奴役自己的工具!
想想看,我们上学、工作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好生活就是占有更多钱财,好生活就是不断努力,在执著的追求中,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快乐,最后只剩下执著本身以及由于执著带来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当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扩大,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身边人的幸福时,我们会停下来检讨一下自己的执著吗?
许多人认为:“如果我现在认真做某件事情,将来某个时刻就会享受这件事带来的好处。”其实这个想法往往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姑且不说我们做的事情本身是不是好事,即使我们怀着良好的愿望,努力的作某件事情,事后的发展未必如愿。每每面临这种情形,想着自己的努力化作一江春水,几人能够平衡。
所以禅悟关键一条就是破执,破除心中虚妄的追求。人的痛苦往往不在痛苦本身,而在于你太在意,所以痛苦的感受才会加倍。比如追星,在不追星的人看来,觉得追星的行为特别好笑幼稚,而在追星族看来,觉得不喜欢明星简直不可思议。对于追星族而言,明星的小事也格外重要,而对于局外人,大概压根儿就不会知道这些事。同样,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和对别人的亲人关注必然不同,陶渊明说亲人过世,“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可见感受从来就不是平等的,而是非常微妙和个人化的。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执著的念头,换一个角度面对伤感、痛苦、欢喜,心灵就不会那么痛楚,也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的种种。
禅宗的破执不是要人们作麻木不仁的石头,为的是要人们懂得惜福。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今天。如果执著于对过去的悔恨和怀想,那么我们永远无法享受今天的花开花落;如果执著于明天的美好图景,那么我们可能享受今天的努力过程。生命之喜,应日日品味。要知道,我们从出生到跌跌撞撞活到老,须经历多少磨难。每天有那么多的交通事故,每天有那么多人死于不知名的疾病,而我们还在活着,能呼吸、能感受、能品味。与所有的经济奇迹、个人成就、科技成就相比,生命本身的奇迹更值得颂扬。
没有豪华的汽车,没有宽敞的房子,没有丰厚的存款,没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也没有足以傲人的学历资历,同样可以活得潇洒快活。
有一个富豪,驾驶自己漂亮的游轮到海边打鱼,他看到一个渔夫懒洋洋的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心里十分不平衡,他走上前去,对渔夫进行了励志及成功的教育,大概是开会作报告做惯了,富豪一连说了好久,怎奈渔夫眼皮都不抬,一直无动于衷在被疲劳轰炸许久之后,渔夫终于开口了,他问富翁:“先生努力这么多究竟为了什么?”富翁说:“到海边晒太阳、钓鱼。”渔夫懒洋洋地说:“您看,我现在不是正在晒太阳、钓鱼吗?”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怎奈现代人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把自己弄得很忙碌,结果往往是忘记做事的目的,只满足于忙碌。
无事的人最幸福,其实也不简单,无事并不是鼓励人们变得懒惰,而是说做人做事不必绕大弯兜大圈,该放手时及时放手,努力体会当下的快乐,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不要忘记“我”才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