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贪婪为恬淡;
化嗔怒为宽容;
化愚痴为醒觉;
化傲慢为谦卑;
化疑心为信心。
——禅宗
从小我们被教育说先有物质世界,然后才有精神世界,物质为先,乃为唯物主义,此理至关重要。长大之后,读书渐多,便开始起了疑心。明代心学泰斗王阳明,人号之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花开花谢,是因为人的心里有花开花谢的观念,如果没有人的认识,花自去开,果自去结,正是有了人的认识,才能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西方人康德说得更为干脆:人为自然立法。
禅门公案《指月录》中有一则故事,讲了关于药山惟俨的一段公案:
“园头栽菜次,师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
曰:即不教根生,大众吃甚么?师曰:汝还有口么?”
药山禅师苦口婆心要点悟种菜的僧人,怎奈这个小和尚不识师傅的一片苦心,才有了上面一段类似鸡同鸭讲的对话。药山见小和尚种菜,便说:“种菜很好,只是不要让根长出来。”小和尚觉得师傅的话有悖常识,说:“师傅,如果菜没有根,长不成,大家都要饿肚子了。”这话给药山禅师兜头一盆凉水,禅师没好气地喝道:“你还有嘴啊。”
药山禅师本想借着种菜的由头对弟子进行一番教导,根并不是具体的菜根,而是被世俗常规想法牵累而造成的妄念,说得明白一点,药山禅师的意思其实是你切莫陷入执著的念头,留在某处,落地生根。常人喜欢斤斤计较,处处留心。《金刚经》说“应无所住”,人的念头很容易被花花世界所吸引,漂亮的衣服、流行的时尚,一旦念头停在这些地方,便是停滞,停滞就是妄想,妄想弄处,什么都留心,什么都想得到,对什么都执著,这便是生了根。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时尚女魔头》,根据一本畅销小说改编,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自己如何被时尚所改变、所塑造,而塑造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看上去拥有控制别人的权力,实际上,她本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也完全被妄念所操纵,为了她的事业,她不惜牺牲家庭、个人时间、忠心耿耿的部下。结尾处,女主角应聘到另一个公司,负责招聘的人说:“你一定作对了什么。”不错,女主角在关键时刻选择放下,斩去业根,这是她的智慧之处。虽然她可能会陷入其他的业障,起码她知道及时抽身、莫教根生的道理。而那位时尚女魔头,妄念之根深种,误己误人,悲哉。
药山禅师最后的棒喝需要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汝还有口么”绝不是常识世界的范畴,在禅宗看来,万物皆空,口之存在如根一样,是人们意识作用的结果。小和尚执迷于口,执迷于自己种菜的意义,忘记修禅的根本,被药山禅师没好气地抢白一番,也算是现世报了。
被意识迷惑的修禅者大有人在。一次,资严长老问惠明:“如何是现前三昧?”惠明反问:“还闻么?”答曰:“某甲不患聋。”惠明叹道:“果然患聋。”“三昧”用白话说即是禅定,是指风云而不改颜色的定力。说起来,定力这样素质实在难求,有多少人因为缺少定力功败垂成。《天龙八部》中天龙寺之所以能够化解鸠摩智挑衅的危机,全靠枯荣禅师高深的定力。
鸠摩智来时,气势恢宏,吐蕃国师,多大的身份,多硬的后台,鸠摩智本身武功高强,还带了少林寺的武林秘籍,软硬兼施,非要抢得六脉神剑剑谱不可。天龙寺的老和尚听说可以得到少林寺的武功秘籍,便动了心,枯荣禅师问道:“外敌来时,用看家本领还是外来的武功?”答曰:“看家本领。”枯荣禅师又问:“你的看家本领完全掌握了吗?”答曰:“尚未。”这一问一答好像是世俗的道理,也包含了深刻的禅理:生命的意义从外证明还是由内证悟?
资严长老希望获得禅定功夫的法门,但他对外部世界依然热衷,当惠明问他还能听到佛法时,他满不高兴,说:“我听力很好。”惠明很温和,不像药山禅师那样棒喝,却也点明资严长老的问题所在,他在禅修方面无知无识。
众生总是迷在现象之上,现象如何产生,常由灵敏的感官而来。故《般若多罗蜜多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意思是人的感官反应皆是虚幻,所以我们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都是虚空。如此就不会被意识所迷乱,不被妄念迷惑,才不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欲望中去。脱离了欲望的苦海,便能达到禅定的境界。
六祖说:“若见诸静心不乱者,是真定。”如何识得现前三昧,首先要做的功夫便是栽菜莫教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