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就天才,父母就应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觉,幼儿只要不是白痴,他们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幼儿天然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而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遗憾的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教育方法的偏离,孩子的潜在能力大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热情之火刚刚燃烧起来时,就把它吹灭,甚至用水将其浇透。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发展,他们就会成为天才。威特、塞德兹、巴尔等天才的培养过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天才。
(2)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家长也都算得上是天才的教育家。父母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毋宁说是家长的竞争。
美国探索儿童心理奥秘的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他《当一个不错的家长》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是个不错的家长。但是他同时提醒人们,培育儿童是件艰苦的工作。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在生命的作用下,将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任何孩子的培养都离不开父母。许多研究表明,幼儿0~6岁之前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婴儿在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接触中不断理解人的心情、增强感觉和掌握一定的做事方法,通过家庭日常活动,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的教师。培养孩子能力是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的身体在生命的作用下迅速发育,同样,孩子的所有能力也是在生命的作用下,在家庭成员相互接触中不断提高的。
(3)母亲教育孩子的责任更重大
要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并非只是将子女送往学校读书,就完成了父母的责任。如果没有父母的合作,那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结果。纵观古今,凡是对人类有所贡献的名人志士,多数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了,他们的成功都包含父母教育的心血,其中,母亲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中外历史和当代的教育科学都证实了这样一条规律: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母亲比父亲更重要。
拿破仑有一次在同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
“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说。
这个回答深深打动了拿破仑。“不错!”他说,“在这个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一位外国教育专家曾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对女性的教育,他们的共识是只有高素质的妇女才有高素质的下一代,才有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位老师曾经请几名女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妈妈?”答案千差万别,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母亲对孩子自身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就是推动摇篮的手。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就是容纳正在成长的孩子独特的个性,不对他们在成长中犯下的错误严加斥责,不对他们施加压力,不强迫他们服从大人的意图,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便你不能成为天才,你也可以成为培养天才的教育家。
唯一有说服力的教材是榜样的教材。生活比学校更能提供这种教材。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6.天才是在关爱中被培养出来的
艾金斯出生不久,父母发现这孩子不太一样,确切地说,是有些智力障碍。尤其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上,单向思维的小艾金斯显得异常幼稚笨拙。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艾金斯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他的父母希望能使他有所改变,但低能的艾金斯很快让人失望了。尽管他非常努力,但天赋实在太低。队员们已经分组对抗了,他还站在篮筐下练习罚篮。
几个月之后,艾金斯所在的篮球队参加了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联赛。他们运气不太好,第一场就遭遇上届冠军。比赛毫无悬念,打到半场,艾金斯所在的球队已经落后20多分。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个队员建议说,这场比赛已经没机会了,能不能让艾金斯上场。于是教练征询意见,所有队员都赞成。
下半场,艾金斯披挂上阵。很快,队友传球给他。艾金斯站在熟悉的罚篮线上,沉腰、屏息、屈膝、投篮,篮球偏离了轨道。没多久,队友们又把球传给了他,还是没中。双方的比分相差越来越大,队友们只要一接到球便毫不犹豫地传给艾金斯,可他每次都罚丢。
对方球员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也将手中的球传给艾金斯。艾金斯不停地投篮,观众们自发为他加油。时间越来越少,他仍然一球未进。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离终场还有4.8秒,艾金斯再次出手,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稳稳落入篮筐。“进了!球进了!”人们将艾金斯高高抛起。在这场比赛中,艾金斯成了最后的赢家。
随后的十几年里,艾金斯遭遇无数的冷遇。被房东赶出过住处,不停地失业,挫折、失败接踵而来。但他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等待着人生赛场上最漂亮的一次进球。
一个偶然的机会,《非9点新闻》的导演看到了艾金斯滑稽异常的表演,决定让他主演一个新栏目。不久之后,这个名叫《憨豆先生》的节目风靡全球。艾金斯凭借出色的表演,和金凯利、周星驰一起被尊为“当代最伟大的三位喜剧之王”。
“如果没有那场刻骨铭心的球赛?这世界上不会有憨豆先生,而是多了一个流浪者。”很多年后,艾金斯一直无法忘记那场特殊比赛对他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让卑微变得高贵,让懦夫变成勇士,让庸人变成强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分,但只有在关爱的呵护下,天分才能释放出所有潜力。美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不是聪明才智创造了天才,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创造了天才。”因此,关爱孩子,呵护孩子的爱心也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关爱孩子,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保有爱心,学会关爱他人呢?
爱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最为迅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呵护孩子的爱心,对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注重对孩子“关爱潜能”的开发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而现今的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上家长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满足,在精神上家长给予了孩子百般的呵护和关爱。但却造成了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关爱”。因此,家长有必要从现在开始挖掘孩子体内的“关爱”潜能,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情感。
(2)让孩子知道关爱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呢?很多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谈不上怎样去关爱父母了。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帮助妈妈倒垃圾,给花浇水,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晨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的袜子自己洗。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习惯,以及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独立性及初步的责任感,激发孩子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在孩子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及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基础上,教育孩子对父母有礼貌,听父母的话,不干扰父母做事情,不对父母提过分要求,好好学习等,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的情绪,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了解到父母为养育自己的辛苦操劳,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只有让孩子了解了,孩子才会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尊重父母。
(3)让孩子懂得关爱同伴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伴友爱之中,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文明的行为,慷慨大方的性格,对人对事负责的精神。父母也应该教育孩子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必须去爱别人。作为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关爱的榜样。
(4)让孩子学会关爱弱者
在关爱父母、关爱同伴的基础上,父母还应对孩子进行同情弱者的教育,教育孩子要从小爱别人,使他们心地善良,能把别人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从心灵深处去关爱别人,体会别人的痛苦。例如,小菲的妈妈在带小菲散步的途中,常会遇到一些残疾人。如有的脚不好、有的是侏儒,而孩子常常会对他们指指点点,嬉笑议论,没有一点同情心。这时候小菲的妈妈就教育小菲要同情那些残疾人,要尊重他人,不能因为别人身体有残缺而嘲笑他,而是要为他们的残缺而感到难过。
孩子的爱要靠指导和鼓励开发。在孩子享受被爱的同时,要鼓励他来奉献自己的爱心,只有让孩子由被爱向施爱转化,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善于帮助别人的人。
用鼓励和说服的言语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和批评更能成功。
——德漠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
7.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潜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父母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如谁家的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被老师表扬了,考试成绩又提高了等等。在这些父母看来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更聪明,但作为父母,是否又注意到了自家的孩子尚未被发现或未被挖掘的“聪明”之处?有没有和孩子好好沟通真正了解过自己孩子的想法和兴趣?诗坛豪杰李白有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造物主慷慨地赋予人同样的生命,而又赋予人不同的灵性,这个世界因人的千差万别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每个孩子必有他的优势所在,父母是孩子接受教育启蒙的第一步,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潜在影响很可能会波及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