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赞赏、信任:决定孩子命运的教育方法
20012000000007

第7章 赞赏铸就孩子完美品质(2)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4.不要过度打压孩子的虚荣心

孩子渐渐长大了,家长常常会发现孩子小小年纪就对穿衣服表现出执拗的态度。虽然天气突然变冷,可孩子为了给小伙伴们看看身上的新毛衣,情愿挨冻也不愿意穿旧棉袄,而有的则吵着非要买和某个小朋友一样的滑雪衫不可。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孩子们这种挑穿的现象并不少见,特别是独生子女,挑穿孩子占他们的27%,而非独生子女占10%。

当然,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过早爱打扮持批评的态度。然而他们也许不知道造成孩子这种虚荣心的根源往往在于他们自己的虚荣心。这种例子生活中是很多的,孩子每逢有“亮相”的机会,父母都把孩子打扮得入时、体面一点,决不能比别的孩子差。而那些自己爱打扮的父母,就更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如果是男孩,就给他们穿套西装,带上一条小领带,以使人刮目相看;如果是女孩,则给她们带上耳环,甚至抹口红,涂指甲油,以为这样能招人喜爱。而实际上,父母的这种虚荣心,不仅束缚了孩子的活泼,而且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天真,并逐渐养成追求穿戴的坏习惯。而一个从小爱慕虚荣的孩子,长大后则往往工作不踏实,甚至弄虚作假争取赞扬,并妒忌别人的成绩。

我们评价一个人经常爱说:“你这个人真虚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虚荣心是一种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都没有,但是当虚荣心超出了一定限度则有百害无一益。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流露出来,如果父母或老师能够及时捕捉到这方面的苗头,那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并加以利用。通常,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会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常在同学和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

②赶时髦摆阔,特别注重穿着打扮,但并不关心衣服的风格是否适合自己的身材和性格,只要是名牌就可以。

③对他人的才能或成功从不称赞,相反,喜欢鸡蛋里挑骨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

④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并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对表扬不嫌多,而且常为此得意非凡;对于批评则不以为然,甚至拒不接受。

⑤喜欢班门弄斧,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假如别人指出了他的错误,就恼羞成怒,拼命要把方的说成圆的。

当然,当你发现孩子有过强的虚荣心时,也无须急躁,但要记住,空口说或者以命令的形式禁止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

(1)注意孩子的心态变化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衣物,并不等于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2)家长应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要同别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

(3)适当为孩子创造机会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用靠自己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在孩子力所能力的情况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报酬。

(4)家长和老师要客观地评价孩子

既不能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为孩子的缺点遮遮掩掩。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则应给予孩子适度的表扬。同时,要及时指出孩子的缺点,并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逐渐克服。

当然,更希望家长能在正确克服孩子虚荣心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利用孩子的虚荣心。因为成年人尚且爱慕虚荣,更何况儿童?孩子和大人一样,他们更喜欢听到的是肯定,当他们听到有人说他(她)漂亮、聪明、有礼貌时,那份心情都是一样的。既然我们无法杜绝孩子的虚荣心,那么就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虚荣心,也许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件成长中的幸事。

荧荧4岁了,不知害羞,表现的欲望极其强烈,一会儿在大人面前唱新学的儿歌,一会儿表演刚排好的舞蹈。细心的父母发现荧荧如此表现的原因极其简单,那就是获取他人的赞赏。于是他们决定给她增加获取赞扬的机会:教她讲故事。妈妈给荧荧选择了几个浅显但很优美的童话,反复地讲给她听,几遍下来,荧荧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接下来的一幕便在预料之中:荧荧拿着故事书到处去“读”,“读”给爷爷、奶奶听,“读”给哥哥、姐姐听,自然赢得了一片掌声,人人惊叹小小年龄竟能识那么多字(其实她此时一个字不认识)。这种赞扬自然促成荧荧想要学会讲更多故事以供炫耀的心理,为此,她自然也就产生了识字的愿望。很快,荧荧真的能独立阅读了,家长的目的也在无形中达到了。

总之,要消除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完全的消除也是不明智的,家长只有以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并且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并利用孩子的虚荣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5.培养孩子的勇气让他大胆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儿童最常见的自然心理状态,正像成年人黑夜中突然撞见陌生人,心会突然扑通扑通地跳一样。只不过成年人经验丰富,懂得如何应付这种不安的状况,平静得较快,但小孩却不能。因此,家长或老师必须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除了鼓励孩子持有战胜恐惧的信心外,家长还可试用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1)不要刺激孩子

一些家长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简单方便,常用吓唬的方法来对付孩子,结果导致孩子产生不正常的恐惧心理。如孩子哭闹时,有的父母缺乏制止的良方,就用“你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来把你吃掉”、“你不吃饭,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吓唬孩子。这样,孩子虽然一时安静了下来,但由此而产生的恐惧也同时保留了下来。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

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无论孩子担心、害怕什么,如果父母能平静地对孩子说:“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害怕它,这是正常的。”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孩子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①帮助孩子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

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不开灯睡觉,可以在他的床头装一个夜灯的开关,让其学会开和关,这样他掌握了控制黑暗和明亮的方法后,他就不会害怕了。

②帮助孩子消除对恐惧事物的不正确认识。

有一个5岁的女孩在母亲住院后突然产生入园恐惧反应,并伴随低烧,性格也变得胆小、依赖和喜欢缠人。经过反复分析后发现,这小女孩一直担心一旦她上幼儿园,母亲就会生病住院,晚上就没有人抱她睡觉。当父母向她讲明妈妈住院与她上幼儿园没有关系后,孩子心中的顾虑才逐渐打消了,其相应的恐惧心理也消失了。

③帮助孩子消除对恐惧事物的神秘感。

孩子的恐惧有时往往是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或者由于错误的认识引起的。如孩子害怕雷电是因为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授有关的知识,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感到安全。父母还可以和他一起计算由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差,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孩子对打雷的恐惧,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预防恐惧的发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恐惧与其经验密切相关。比如,有的孩子怕洗澡,那是因为他曾有过洗澡痛苦的经历;孩子怕打针,那也是由于打针曾给孩子带来过痛苦。由于恐惧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努力防止第一次恐惧经验的产生。比如,把洗澡活动变成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活动,这样,对孩子而言,洗澡就不是一种令人害怕的事情而是一种娱乐活动了。

(4)不要吓唬孩子

不给孩子讲鬼神的故事,不让孩子看恐怖影视片,更不要用鬼神、老虎之类的事物来吓唬孩子。孩子理解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毕竟有限,由于受其想象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往往分不清哪些是现实真正存在的东西,哪些是想象的结果,他们往往会把影视、故事中的恐怖情节或画面当作是现实存在的东西。因此,应避免让孩子经常阅读带有恐怖内容的图书,或观看过多的恐怖影视,或听过多的鬼、妖故事,防止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5)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可以在幼儿群体中树立勇敢的榜样,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打针,那么我们在安排孩子们集体打针时,就将勇敢的孩子安排在前面,为后面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在他们表现勇敢时,及时予以表扬,让所有的小朋友为孩子的勇敢行为鼓掌。在这种气氛下,许多原来胆小的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勇敢。

另外,孩子害怕的对象往往与他亲近的人害怕的对象密切相关,比如父母怕老鼠、蟑螂、狗等,这种恐惧心理与行为会在有意无意之中传染给孩子,这是害怕经验传递的结果。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首先必须克服自身不该有的恐惧心理。在孩子面前,对待恐惧的事物要显示出坦然自如,沉着勇敢的样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增添克服恐惧的信心和勇气,并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夏多布里昂(法国作家)

6.鼓励孩子敢于说实话做个诚实的人

孩子说谎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批评与惩罚。如果发现孩子说谎,家长应该首先仔细调查,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在说谎,说谎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德品质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当证实了孩子的说谎行为后,父母不要急于发火,而应严肃认真地与孩子交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如果孩子是出自好奇、顽皮、不当心而无意做了错事,切忌粗暴的体罚,应该耐心引导教育。但是,孩子的有些错误则的确是应该受惩罚的,如孩子有损人利己的行为,比如妈妈发现儿子骗钱买玩具的情况,家长就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或适当的惩罚,并及时和学校的老师联系对孩子加强监督。

同时,家长要在家庭中形成宽容的氛围,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让孩子形成恐惧感,这是防止孩子说谎的重要条件。对于孩子的有意说谎,父母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用事实真相来点穿谎言,让孩子懂得说谎是要受批评的,从一开始就堵住孩子说谎的企图。此外,要着重从正面教育孩子从小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让他们懂得不说谎的人才能心里平静,精神愉快。

(1)帮助孩子认识到不说真话的坏处

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大家都不喜欢。孩子为了得到某种食品、玩具而有意说谎,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稚气可掬而一笑了之,更不能认为这是孩子的“聪明”而四处炫耀,这会助长孩子的说谎习惯。如果孩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而说谎,要向他强调:“做错了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说谎是不允许的。”当孩子说了谎能及时承认,或者减少说谎次数,父母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培养孩子改正缺点的自信心。

(2)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不要立即当众指责或教训孩子

要仔细了解孩子说谎的潜在原因,比较小的孩子由于判断不准,往往把心里想的当做事实说出来,家长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内心需求,而不是简单责备孩子说假话,并且耐心教导孩子区分现实与幻想;如果撒谎是为了避开痛苦的经验或回忆则应该真诚关怀他,指导他直面问题,敢于承担责任。

(3)要防微杜渐

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说谎的严重性。寓言故事“狼来了”,就很能启发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小孩喜欢的形式,启发孩子认识到说谎是错误的,以及说谎导致的不良后果。

(4)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尽管有时候成人喜欢用通过给孩子归类的方式来谴责孩子,但它造成的后果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孩子今后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说谎。

(5)要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可能感到生气、恼怒和害怕。但不要忘记,这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而不能只将它作为一次性事件处理了事。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道德问题。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性。你可以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看到的是事实,父母、老师和同学都希望能一直信任他;帮助和启发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或歪曲了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