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和孩子分清界限
20012200000015

第15章 与孩子分不清界限的父母(3)

1.放手让孩子做

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把孩子当成温室的花朵,要让孩子去经受一点风雨,吃一点苦头。比如:孩子总是玩得太晚才睡,第二天起不了床,说了多次不听,那早上就不叫他,就让他上学迟到一次!一家人一起去朋友家或出去散步,如果孩子总是磨磨蹭蹭,就规定时间,只等他几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就不等了,自己开始出发了,让孩子在后面追赶上来吧!这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把多次的唠叨换成你一次的“狠心”,把不放心的提醒换成坚决的行动,往往效果会更好。

2.注意语言的多变性

当孩子做得不好或有缺点,确实需要父母的提醒和说教时,父母的语言要注意富于变化,要丰富多样,不能总是单调的那几句话翻来覆去地重复。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同一语言的反复刺激会让大脑感到疲惫,产生心理惰性,降低了孩子对你的语言的吸收率和主动接受程度,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3.注意适度原则

要想阻止孩子的某一行为,注意不要说得太多。唠叨多了无益,孩子会当做没听见,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说一两次就要适可而止。如果不听,你就采取行动,或者后果让他自负。

比如限制孩子打游戏,先给孩子约定时间,告诉他,时间到了要从座位上离开。“我只说一遍,不然采取行动。”这样,等孩子打游戏的时间一到,你就走过来提醒一次:“孩子,你看,时间到了。”

如果孩子自觉关机最好,如果说了没听,你就说:“刚才妈妈说了,我只说一遍,说了一遍没反应,对不起,妈妈要替你关机了。”这样的处理方式容易让孩子接受,会形成孩子的自觉性,并锻炼孩子的控制力。

4.注意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

教育孩子并不是只有语言一种方法,也可以是表情教育,用沉默、用眼睛表示你的愤怒,有时沉默比语言的重复更有震慑力。比如孩子总是乱扔吃剩的果皮,你可以用手指着果皮,示意他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也可以是书信教育,即用书面语言来表达你的看法和意愿。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提醒告诫孩子该怎么做;也可以是旁敲侧听,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启发孩子怎么做;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闹钟,用闹钟来代替你的唠叨。比如,要规定孩子几点开始做作业,可在旁边放一个小闹钟,等闹钟一响,孩子就该关电视了。如果他没注意到,你可暗示一下。

父母如果一天到晚把嘴“架”在孩子身上,像蚊子一样在耳边频繁地唠叨,这无疑是给孩子套上了精神枷锁,这对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意识都是不利的。

教育孩子要在不经意的玩乐中、在父母言行中,通过有趣的、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孩子领悟做人做事及学习的道理。

4.6 不会批评孩子的父母

例一:小祺在家里玩得忘乎所以,穿着鞋子在沙发上兴奋得跳来跳去。妈妈一见自己刚擦干净的沙发又被糟蹋了,气呼呼地指着小祺就是一顿批评:“给我下来!你总是穿着鞋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都不听,你总是这样不爱干净!”妈妈一脸愤怒,恨不得上去打孩子一顿。

那么,孩子是怎么想的呢?“妈妈说我总是这样,那我就是这样的,反正我总是不爱干净,随便她怎么批评好了。反正她也怎么不了我。”于是,小棋就一脸无所谓的表情,结果是下次错误照犯。

例二:同样的场景,另外一个妈妈语气温和但态度严厉地问:“小林,看看你有什么做得不对吗?”

小林马上意识到了,赶紧不好意思地从沙发上爬下来。妈妈不失时机地说:“小林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仅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马上改正了!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脱了鞋子再上沙发的。”

如此处理,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呢?“我错了,不该穿着鞋子上沙发。我知道错了,马上改正了,妈妈还表扬我了。妈妈相信我下次能脱了鞋子再上沙发,我一定能做到!”

从上面两个批评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哪个效果更好些。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1.批评要看场合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传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批评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尤其要避开客人和朋友。在客人和朋友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觉得以后没脸面对这些人。

希望父母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有所改进,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经历。父母可以把孩子单独叫到自己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地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2.批评的时机

俗话说:“事不过三”。第一次错了,父母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父母可以原谅;但是第三次就不能再容忍了。在这个时候批评是最合理的。错误频频出现更多的是由于态度不对而产生的。

所以,这时批评他要针对他的态度问题,而不是事情本身,更不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但是,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父母不要在孩子首犯时就大发雷霆。

3.让孩子说话

先耐心地听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即使是你看到他犯错误了,也要让他再说一遍。在他说话的过程中,不要打断他,用心记住他讲话过程中你所想反驳他的要点。

4.具体地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

等他说完了,你把他犯的错误说给他听,最好用“第1点”、“第2点”……的方式说,点数不要多,让孩子一下就能听明白自己犯了几点错误。而且在你讲的过程中,也不允许他插嘴,一来这是一种礼貌,二来也防止思路乱了。

5.听取孩子意见

说完后,再听听孩子有什么意见。如果他是在强词夺理,告诉他:并不是说不犯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好孩子是能勇敢地承认错误、有勇气改正错误的孩子,不敢承认错误的孩子是胆小鬼,是会被别人看不起的。

6.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在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以鼓励和提醒为主、惩罚为辅。如果孩子有进步,要大大地表扬他,还要当着全家人、老师的面表扬他,让孩子看到希望。

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得比较好,也可以考虑用他喜欢的物质奖励方式奖励他一下。如果他再犯,让他自己去一个角落再想想上次你们之间的谈话,并按约定给予一定的惩罚,而且不要心软,要让孩子知道:必须说话算数。

7.沉默是金

保持沉默也是最关键的,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着去批评他,而是先想想你怎样说才能让他心服口服。等你有把握能说服他了,再去跟他谈;如果没有把握,先不要跟他谈话,用沉默让孩子体会你的感受。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做父母的应该努力以平心静气的心境来随时面对孩子可能犯的大大小小的过失或错误。

批评是一门艺术,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并注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起到批评应有的效果。

总之,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父母应该进行批评,但批评要讲究方式、讲究艺术。其实批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建议父母能换位思考,把你自己想象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怎样的批评你更容易接受。或许这是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4.7 忙于工作的父母

在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巨大的今天,特别是在一些大都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苦恼——没时间带孩子。他们解决的方法通常是:由工作较为清闲的父母一方带孩子,或者由祖父母辈的老人照顾孙子女或送到日托或全托幼儿园、寄宿学校等。

如果长期丢给老人,很多祖父母由于过分疼爱孙辈,容易出现溺爱的现象,因为他们往往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与儿女发生分歧,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有些父母把孩子往爷爷奶奶家一送,就只顾忙自己的工作,除了给钱,对孩子很少关心过问。这些现象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全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还有些幼儿园设置了小小班,入园年龄提前到2岁至2岁半。这大部分是因为父母没时间照顾、教育孩子,把这个责任过早地交给了幼儿园。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在2岁之前仍处在恋母情结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到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以后才调整为“伙伴关系”,适宜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此外,由于孩子尚未与父母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这对其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子女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呵护、教育。在子女成长时,女儿向母亲学会怎样做女人,和父亲在一起产生安全感、学会与异性交流;儿子和父亲接触时则学会自信和如何做男人,与母亲在一起感到人世间的亲切,也学会与女性相处。但只有父母一方时,子女因缺乏另一方的照顾,容易出现心理的问题。

祖父辈或老师们的照料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子女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感到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温柔感。以上两者的任一方缺少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而且,家庭的氛围也很重要,和睦、安全、亲切的家庭能培养一个人乐观、平稳的个性。

为子女心身健康着想,父母工作再忙,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关注。

1.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

解决好工作和子女教育、家庭生活的关系,不能将子女“丢”给另一方、祖父辈或学校,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抽时间陪孩子。可以在吃晚饭、周末休息、节日时专心陪孩子,抓住各种机会多和孩子交流。

2.不能将工作中的不快情绪带回家

孩子不懂大人们工作中的烦心事,所以父母一回到家就应该抛弃工作中的坏心情,应该展现给孩子积极的一面。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让孩子受到冤枉气。这样对孩子的性格会产生不利影响,疏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