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越活越健康
20012300000017

第17章 30~40岁风华正茂怎样吃(5)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若是男性脱发,主要是头顶前部与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头顶前部与顶部的头发稀疏、变黄、变软,终使额顶部一片光秃或有些茸毛;女性脱发在头顶部,头发变成稀疏,但不会完全成片的脱落。

中医学认为脱发有两种原因:一是血热风燥,血热偏胜,耗伤阴血,血虎生风,更伤阴血,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毛根干涸,或发虚脱落;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加之恣食肥甘厚味,伤胃损脾,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则表现粘腻而脱落。

警惕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可能占心脏病猝死原因的70%~80%,约20%~25%的冠心病会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中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占75%。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要数各种心肌病。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e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等是猝死的原因。

心脏病导致猝死的直接过程是急骤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此时心脏停止收缩,失去排血功能,医学上称之为心脏骤停。这类心律失常自行转复可能性甚小,如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成功复苏。简单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肺复苏术——即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尽管如此,医院外死亡率仍高达85%,原因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即用直流电电击颤动的心脏使其转复为正常心律。

预防心脏性猝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及治疗各种心脏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3)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4)控制体重。

心脏性猝死表现为呼吸停止和心脏骤停,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晕倒、抽搐、大、小便失禁、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秒的短暂呼吸后,呼吸停止。发作前可以没有任何预兆。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好早期检测和及时抢救呢?

(1)早期检测手段。

①动态心电图:筛选和24小时检测心肌缺血事件和恶性心律失常。

②大动脉僵硬度检查,早期检测大、中动脉弹性,以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③直立倾斜试验:晕厥的鉴别诊断及血管性晕厥诊断的“全标准”。

④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和决定是否需要干预的“全标准”。

⑤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恶性心律失常及疗效评价、预测的有效方法。

(2)抢救措施。

要十分强调“分秒必争”的抢救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对心脏性猝死的病人,除立即拨打“120”电话外,不能等待医生,要立即就地抢救。无论何种类型,应尽快使病人就地平躺、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并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①心前区用拳叩击:拳击力中等,连续3~4次,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若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②胸外心脏按压: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于其背下,施救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100次。

③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患者头部后仰,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子,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每分钟15次,如1人在场,先胸外按压6~7次,后吹气1次,循环施救。

“老寒腿”瞄上年轻人

据统计,我国关节炎患者已超过1亿,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此类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作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严重者可丧失全部活动能力,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达到两年者,其骨破坏率即为50%,病情严重者寿命大约缩短10~15年。

1.骨性关节炎并非老年人“专利”

曾经只是在老人中才存在的症状,如今也出现在年轻人身上。骨性关节炎发病与关节损伤、过度使用和畸形等因素有关。如果关节受过伤,或长期从事某种固定姿势的职业,骨性关节炎发病就会提早到三四十岁,甚至更早。比如: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易得颈椎病;出租车司机、装卸工人易得腰椎骨质增生;长时间伏案工作或织毛衣易得网球肘等。

许多人以为关节炎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10岁以上的人,凡是承受重量的关节都会发生变化。只要生活习惯不当,运动方式不正确,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患关节炎。

2.早期症状:关节酸胀

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信号并非很明显,往往是在较大活动量之后发现有隐痛感,疼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不会是很突然的痛,个别病人会有突然加重的疼痛。

有的晨起关节僵直,有的是活动后感觉关节部位发红、发热、肿胀或疲劳,有的感觉活动肘关节支撑力不足,关节酸疼,阴天、受凉、过度劳累后会加重。另外,有些人在下台阶或蹲下站起时有疼痛感,而走在平路上却没什么感觉。所以发现这些症状时就应警惕是否患有骨性关节炎了。

3.适当活动减少关节痛

预防和减轻骨关节痛的正确方法应是:保持适当体重,适时补钙,锻炼身体,强肌健骨。因为身体越重,关节的负荷越大,加速关节间软组织的磨损,易引发骨性关节炎。缺钙导致骨质疏松也会引发上述病症。

许多人认为,关节痛时应该减少活动来保护关节,但是,缺少锻炼有可能造成骨关节过早退化,除正规治疗外,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康复。

但对于髋、膝等关节,应避免负重、登高、远行、蹲起、跳跃等活动,可酌情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对于颈、腰椎骨关节炎,应避免久站久坐,并进行颈、腰部锻炼;手骨关节炎,可进行抓握等锻炼。

4.美丽“冻”人,老寒腿找上门

如今的年轻人,虽然生活好了,但也要注意科学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嘴上过瘾乱吃食物,或作息无规律、晨昏颠倒,都是“自残”的行为。还有一些年轻女性,深秋时节依然短裙飘飘,虽美丽却“冻”人,老寒腿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年轻也要小心颈椎早衰

36岁的郝先生在一家外企做部门经理,两年前,他开始感觉脖子偶尔发硬,背部酸胀。起初,他以为是累的,没有在意。但没想到症状越来越重,最后发展到颈部活动受限,上肢也觉得没劲儿,有时还出现麻木感。他曾到一些专科门诊进行理疗、牵引,也吃过不少药,但症状时好时坏。某天,他的症状突然加重,稍一动就头晕、恶心,两腿站不起来,卧床休息一个多月,症状仍不见缓解。他来到某医院骨科求治,被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骨科专家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射频消融术为其进行治疗,前后大约20多分钟,手术顺利结束,没有刀口,不用缝合,折磨了他两年多的病痛即被祛除。当天晚上,已经卧床一个多月的郝先生开始下床活动,三天后康复出院。

专家认为,颈椎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像郝先生这样30多岁出现颈椎病的人逐渐增多,颈椎病的发病人群正在逐步年轻化。究其原因,这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有直接关系。因此,年轻人要注意生活细节,不要给颈椎病埋下隐患。

1.伏案时间长是造成颈椎病的“祸首”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以及出现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邻近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脊前动脉和颈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脖子发硬、发僵,上肢发沉、无力,并伴有进行性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瘫痪等。

据调查,30多岁左右的年轻人颈椎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从事文字工作的比较多,如记者、办公室人员、白领职员、打字员,特别是长期用电脑的人员发病率较高且大都比较年轻,甚至刚刚十多岁的中学生也出现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