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颈椎病发病年轻化的原因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有直接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白领有车族,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坐车,走路的时间很少。加上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长期伏案,有的在电脑前一坐几个小时,导致颈肩肌过度疲劳。另外,伏案时姿势欠妥导致椎间隙炎症水肿,严重的造成颈椎间盘膨出。
2.坏心情和不良生活习惯连累颈椎受伤
颈椎病是一种后天性的疾病,应该以预防为主,从年轻时期就引起足够的重视。
(1)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情。心胸要开阔,心情要开朗,有什么不顺心的事经常找朋友聊一聊,不要闷在心里。有研究表明,长期压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
(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与人说话、看书、操作电脑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觉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枕头以10厘米的高度为宜。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
(3)要加强体力锻炼,尽可能少坐多动,能走路的不要骑车,能骑车的不要坐车。特别是有车族和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员,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尤其注意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可做一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爬山、游泳对预防颈椎病效果较好。
(4)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操作电脑以及从事刺绣、绘画等低头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动静结合,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就要站起来做做工间操,活动活动四肢、颈椎,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如果发生颈、肩、背软组织劳损要及早进行治疗,防止发展为颈椎病。
(5)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凉。注意避免头颈负重物和颈部剧烈转动。不要用电风扇和空调直接吹,乘车或运动时注意颈部保护,避免急拐弯、急刹车或突然转颈。
(6)要防止酗酒。酒精会影响钙质在骨上沉积,影响各种营养成分吸收,使人们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加速颈椎退行性病变。
(7)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功能,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地少量服用,以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蜕变的作用。
3.治颈椎病不要乱投医
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包括中医中药、牵引、理疗、按摩等,但一定要选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祖传秘方”,不要随便找那些不懂医术的人按摩。不正规的按摩会造成组织严重粘连,加大以后治疗的难度,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导致截瘫。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手术治疗。
要提防血管硬化
1.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应定期检测血管
血管壁的病变,尤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如果高危人群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早期检测,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状况,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冠心病、急性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元凶”
在医院就诊最多的慢性病人是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血管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血管和人一起变老”,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四大危险因素,这几项危险因素叠加,也会使动脉硬化的发生的概率成倍增加。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当发生动脉硬化时,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而血管内膜上却沉积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和纤维组织,医生通常称之为“斑块”。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出血,形成血栓后堵塞动脉,引发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险。
3.皮肤颜色异常:警惕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的初期没有症状,但是已经进展了的动脉硬化疾病则会出现疼痛、肤色异常、肢体麻木等症状。
患有血管疾病时皮肤的颜色经常会有异常,皮肤出现苍白可能是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青紫则是静脉血淤,而静脉炎则会出现皮肤发红。所以,皮肤出现颜色异常应引起重视。
4.早期检测血管动脉
动脉硬化是悄无声息的,想要从早期的症状和身体不适现象来判断病变是很困难的。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来讲,管腔狭窄程度已超过60%~70%了,但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管腔继续狭窄直到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可能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就变得相当重要。
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动脉硬化症状,也要定期检测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测量血压、血脂、血糖都很有必要,还可以采用血管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部有无斑块。
5.哪些人应该做早期血管病变检测
(1)有症状的人,不明原因长期头晕,活动后或歇息时有胸闷的患者。
(2)年龄大于30岁。
(3)血压高于140/90mmhg。
(4)肥胖,BMI指数大于25。
(5)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于6.1mmol/L。
(6)平时压力过大,运动量不足。
(7)有大量饮酒和抽烟嗜好。
(8)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家族病史。
(9)长期静坐的人。
心脑血管病也叫心血管病。常见的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猝死、高血压、脑溢血和脑动脉血栓等。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些病呢?
(1)精神愉快。焦急、紧张、忧郁、烦恼可引起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等现象。
(2)劳逸适度。用脑过度,神经过度紧张,脑血管易出现血液淤滞现象。因此,应适当调节劳与逸的平衡。
(3)多吃素食。胆固醇和脂肪多的食物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类物质,易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因此,应多吃素食。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血管的舒张和收缩运动正常化,使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
(5)少吃盐。钠离子在体内过多储留,会使血管的压力增大,血压升高。
(6)不要吸烟、喝酒。
6.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食品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吃些什么可以预防呢?
(1)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扩张血管、降低血脂的功能;同时含有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海鱼:鱼类含人体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胆固醇作用。每周吃一两次鱼,比不吃鱼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3)牛奶:能有效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4)苹果:含有丰富的钾,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钠盐,进而防止血压升高。每天吃三个以上苹果,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
(5)番茄:番茄内的“番茄素”和纤维,具有结合人体胆固醇代谢物——生物碱的作用,从而阻止人体动脉硬化和防治冠心病的发生。
(6)海带: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液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同时含有食物纤维褐藻酸,也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并且促进代谢。另外,海带中的钙不仅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而且可降低血压。
(7)大豆: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卵磷脂,具有降血脂效果。高胆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60~100克,约90%的人症状会明显好转。
(8)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高脂血症患者每天吃三克大蒜,可使血脂和胆固醇明显下降。
(9)玉米:含丰富的钙、磷、硒等微量元素及卵磷脂、维生素E,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印第安人几乎没有高血压病、冠心病,主要得益于以玉米为主食。
(10)燕麦:含有极丰富的亚麻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清除沉积在血管壁的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11)坚果:核桃、板栗等坚果含丰富的镁。若摄入过多脂肪和维生素D、磷时,如果身体内缺乏镁,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
(12)芹菜:食物纤维含量丰富,多食可减少35%的引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若每日摄取16克以上食物纤维,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会明显降低。
(13)菊花:医学证实,菊花有降血脂的功效,还有非常平稳的降血压的作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绿茶中放一点菊花,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14)鸡蛋:过去认为蛋黄含胆固醇过高,多吃易致冠心病等,事实上,鸡蛋含有卵磷脂,能使人体胆固醇和脂肪保持悬浮状态,而不在血管壁沉积,并透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15)沱茶:产于云南,经常饮用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每天饮沱茶三次,可使血脂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