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越活越健康
20012300000037

第37章 70~80岁古稀岁月怎样吃(4)

(3)重视平时的保健与医疗:每年定期进行体格检查1~2次。平时注意身体的不适,即使是轻微的症状,也要重视,及早就医。老年人往往敏感性差、反应差、主诉少,因此应仔细观察老年人的饮食、情绪、睡眠、体温、脉搏,以引起注意。慢性病患者应严格按医师嘱咐服药及定时复查。应叮嘱病人不要随意用药或中断治疗。

(4)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休息,有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5)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经常参加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打门球等)及适度的体力劳动能提高抗病的能力,对各系统、器官功能的改善都有益。

老年人手指发麻的原因及病理分析

抽筋一般是缺钙的表现,但也有可能是钾离子缺少。一般脑缺血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上晚上睡眠时血流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过性脑缺血而发生手指发麻的现象。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压、查血脂、作血液流变检查,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要作降压、降脂治疗,并要多饮水,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改善微循环,手指发麻的现象便会消除。

颈椎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手指发麻是其中之一。患了颈椎病除了可以采用理疗、牵引和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外,平时可做一些缓慢活动,做颈部的保健操;注意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以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

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就会有四肢麻木感和感觉异常等症状。因此,一旦患有糖尿病,要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sub>1</sub>、B<sub>6</sub>、C等,四肢麻木感便会消除。

另外,老年人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差,营养不良,会引起维生素B<sub>1</sub>缺乏致末梢神经炎,会引起手指发麻。在睡眠中如果姿势不正,颈项偏斜手臂受压亦会引起手指发麻。

老年人需警惕的12种肿瘤信号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是肿瘤的高发人群,大多数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提高。这是因为老年人各系统机能的逐渐减退,反应也变得迟钝,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对应感知的不适常常不能觉察。再有老年人各种慢性病较多,这些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体症往往掩盖或混淆肿瘤的早期症状。还有一些老年人忽视每年的体检,不重视有些不明原因的异常感觉,恰恰这些异常则很可能是肿瘤的早期信号。

老年人如有下列异常感觉与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1)进食时胸骨后闷胀,吞咽不利,应警惕食道癌。

(2)食后胃区不适、发账、食欲减退、黑便,要考虑胃癌。

(3)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变黑,或大便带黏液和血,要考虑结肠癌或直肠癌。

(4)乳房发现硬块,边缘不齐,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乳头流血水、黄色水样液,要注意是否患乳腺癌。

(5)妇女绝经后阴道突然出血,应考虑患子宫颈癌的可能。

(6)鼻塞、鼻涕带少量血液,耳鸣,要提防鼻咽癌。

(7)口腔黏膜如果发现白斑,或慢性溃疡经久不愈,要提防癌变。

(8)尿频,特别是夜尿次数增多,尿流变细,排尿困难,要提防前列腺癌。

(9)如果尿中带血,尿时不感觉疼痛,要提防膀胱癌;

(10)久治不愈的咳嗽,偶有痰中带血丝或胸痛,特别是烟瘾重者,要提防肺癌;

(11)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要警惕胃癌和肺癌;

(12)不明原因的黄疸要警惕肝胆道癌或胰头癌。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肿瘤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前提,因此,老年朋友一旦出现上述异常现象和症状,不要大意,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到医院做一次认真的体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肿瘤检查的手段日趋完善,对肿瘤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如果排除了患肿瘤的可能,也就放心了。一旦确诊是肿瘤,就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早期或相对早期以及发生转移之前就能发现肿瘤,进而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相当部分患者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多见于男性,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均可诱发心绞痛。

老年人突发心绞痛应做好如下几点:

(1)立即停止活动,取自然位置卧床或坐位休息,最好抬高上身。

(2)穴位治疗。

①按压至阳穴。至阳穴位于第七、八胸椎脊突之间,操作者左手扶患者肩部右手持5分硬币大小的东西,其边缘横放于至阳穴处,逐渐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可使心绞痛完全缓解,起效时间10~30秒。

②至阳穴皮下埋藏微型助压器。用穿刺针将1.5厘米助压器植入至阳穴皮下,当心绞痛发作时,背靠硬物顶压,心绞痛即可缓解,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③硝酸甘油为首选药物,可用0.3~0.6毫克舌下含化,1~2分钟内生效,能维持20~30分钟。

④亚硝酸异戊酯,一玻管含药0.2毫升,压碎放于鼻孔前吸入,约10~15秒生效,能维持数分钟。常可引起面红、脉速、眩晕及头痛。

⑤麝香酮气雾剂或延通心气雾吸入。

⑥针刺膻中、心俞、阴俞、内关、足三里。耳针取心、皮质下、神门、肾及肾上腺等穴。

⑦丹参注射液2~4毫升加于25%葡萄糖液20~24毫升静注。

⑧脉心导敏舌下含化或嚼啐后口含,2~4分钟内生效,持续6~7小时。晚上睡前含一片,即可防止夜间或早晨心绞痛发作。

老年人便秘不可随意用泻药

张老伯的大便问题已经是20多年的“老大难”了。他在家里都准备了黄连上清丸,每遇大便不通,就服上半包或一包。开始时药很灵验,后来一包不行改两包,或两种泻药一起吃,近年来用成药无效了,每天靠番泻叶过日子。

最近,张老伯的情况不大好,他已经五天没有解大便了。这可急坏了张大妈,用了好多药都无济于事,只好送他到医院灌肠,谁知这一招也不灵了,为了安全,医生劝张老伯住进了医院。经检查,老伯直肠中没有堵塞,大量粪便停滞在结肠,是长期滥用泻药的后果。

1.老人用泻药物效差害处多

张老伯的问题出在哪里呢?这还要从中医对老年便秘的特殊认知说起。中医认为,老年人随着衰老的自然进程,脏腑功能衰退,便秘者大多属于虚症。但是,一般老年人不了解这种体质的特殊性,经常用大黄或以大黄为主的中成药通便,使原本虚弱的脏腑功能能更加虚弱,不但达不到通便的目的,反面会诱发其他疾病。

清热通便药又称峻泻下药,酚酞、果导片、三醋酚汀等西药,都属于刺激性泻药。这些药物长期反复对肠道刺激,会使肠黏膜应激性减退,造成即使有粪便在肠中停留、肠道也无动于衷的状况。此时,无泻药刺激就无法解便,而泻药剂量则越用越大,由此恶性循环,终致顽固性便秘。

老年人便秘起初可能仅有腹胀,不敢多吃;严重时头晕头胀,烦躁失眠,坐卧不宁,易怒,甚至呕吐腹痛;有的因便秘诱发痔疮、肛裂出血、肠梗阴、疝气;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更危险,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紊乱、高血压、卒中等。有报道,患有心脏病的老人,约10%的死亡诱因就是是大便不通。

中医把以上老人因中焦(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肠蠕动缓慢而致的大便不畅,称为虚秘,治以补气健脾、活力润燥为主。凡老人功能性大便不通畅,或粪便先硬后软,3天~5天不解大便,有放屁,但屁不多,并有气短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口不渴,尿不黄,腹胀等,即可用本法。

2.小药方解除便秘痛

这是有一系列经验方,主要药物有黄芪、石斛、火麻仁、当归、红花、桃仁、肉苁蓉等。一剂药放进药罐(非金属的),加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使水淹过药渣面1~2厘米,用小火加热至沸后20~30分钟,倒出药液,加冷水再煮,连煎三次,合药汁液,分三次服用。一般中、晚餐后及夜间10点各服一次。次晨定时上厕所排大便,如果腹泻便稀,说明应减少药量,可改为一日服两次;假如隔日一次大便,属正常,两星期后可逐渐减少服药,如可改为每晚10点服一次。一般坚持4星期可明显见效,8星期后如大便正常,即可停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