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16个生活技能
20013200000021

第21章 沟通能力(3)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天,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你能做到孝顺这一点吗?

十一. 怎么和朋友交流

11.1 友谊是建立在钱和礼物上的吗

小脑袋里的问题

有的同学零花钱比较多,经常请别人吃东西,施以小恩小惠,他们常常三五成群,朋友很多。友谊是建立在钱和礼物上的吗?

生活小博士

现代人经常说:有酒有肉有朋友。似乎友谊是建立在酒、肉等物质基础上的,其实不然。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意思是说:人们之间若认识,难能可贵的是彼此了解;人们之间若了解,难能可贵的是了解对方的心思。知心朋友,知心朋友,不知心怎么能算朋友,由此可见,友谊是建立在“知心”的基础之上。

酒肉朋友只是能够在一起玩的人,而知心朋友却有四个特点理解、宽容、信任、默契。

1.理解,是做朋友的基础。不仅仅要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事情,理解他心里真正所想,理解他的所做所为;还要理解他对自己的不理解,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2.宽容,是成为朋友的第二步。只有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苦衷,宽容他,这样才能真正走向朋友的道路。还要躬亲自省,是否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导致他人犯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信任,是更进一步。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袒露自己的心迹,才会扒去遮挡在人与人之间的怀疑的薄膜,才有面对面的相互了解和沟通。真正的朋友之间不在乎形式,不计较细节,不理会传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什么事尽全力去办。什么也没有,一顿粗茶淡饭,心满意足。

4.默契,这就到了朋友的成熟阶段了。具备上三点后,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彼此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起事来自然就默契拉!

生活大帮手

交个朋友容易,保持友谊难。在与人交往时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常常无伤大雅,但是有以下四点应当注意:

1.最好少谈钱。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但钱财方面还是谨慎为妙,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为金钱改变关系甚至断绝交往。假如把钱借给朋友,要有“回不来了”的思想准备。向朋友借钱的时候,即使是一百、两百,也要严格遵守期限和约定的日期,尽快还款。

2.功利心不要重。如果交朋友仅仅为了帮自己忙,那么这样的自己实在太可悲了。一旦你认为这个朋友对你没有利用价值了,你就再也不理他了,那么总有一天别人也会这样对你的。

3.争论不要急躁。两个人想法不一样,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为人处世也会有差别。各抒己见很正常,但是不必因为小小意见不合搞到怀恨在心,那样太可惜了。

4.不曝光隐私。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聊第三个人的事情的时候,最好不要暴露第三个人的隐私,因为毕竟一传百,别人的隐私很容易就曝光了。要学会把嘴巴封紧。

知识链接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就是讲述知音的千古佳话,《列子·汤问》最先记载了这个故事,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大意是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意在高山,子期说:“高耸如泰山。”伯牙弹琴志在流水,子期说:“浩荡如江河。”伯牙接着又弹奏连绵大雨、山崩地裂的声音,子期每次都能穷究其意境,伯牙不禁感慨:“您完全能够听出我所想的,我的琴声如何才能逃过您的耳朵?”后世常用“知音”代表“知己好友”之意。

11.2 朋友为什么生气

小脑袋里的问题

刚刚还玩得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变脸色了,就生气了呢?

生活小博士

什么是生气?生气就是当一个人认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他内心的准则或信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比如说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的,别人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等等。一旦别人的或你的一些行为违背了这些标准,就会产生不高兴或生气的行为。

这么看来生气是必然的了,确实如此。只不过生气也有轻重之分,也有难易之分。一个人如果他的标准越宽容他就越难生气,所谓你的胸怀的大小决定于你生气事情的大小。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是因为他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认同的范围太窄,所以别人或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容易触犯他的准则,使他不高兴,于是生气。其实别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当然别人做没做错也正是根据他的信念系统来评估的,所以别人的对错也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在于接受方的评价。

还有一点,不容易生气的人除了拥有比较宽容的信念系统以外,有两条直接避免生气的信念。第一条是“理解心”,即将心比心。虽然他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或行为,但他能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生气的次数大概要减少80%。另一条是“克制心”,那就是当别人的行为你不能赞同,也不能表示理解,可以说你认定他完全错误,这时候告诫自己,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用理智来指导行动。有了这一条,想生气都难了。

所以说生气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全在乎你愿不愿意,不关别人的事。千万别说是谁惹了你,是谁令你生气,生气完全是你自己要的,自己选的。

生活大帮手

每个人每天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然而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轻易发脾气,总认为那是不稳重的表现。不能发脾气,也不知道能找谁说,长期把情绪藏在心里,就可能会闷出病来。怎样才能减少生气的次数?下面有几招很实用的方法:

1.肯定自己。其实愤怒情绪和个人自我概念有相当密切的恶性循环关系,充满自信的人对于别人的侮辱轻慢,或许不会那么在意。为什么会在意一个不相干的人轻视自己?通常是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能确定自己虽然有缺点、有软弱,仍然是可爱的。当被别人伤害的时候,便无法一笑置之。因此,健康处理情绪的首要基础,就在于能够肯定自己。

2.表达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挫折,很难没有情绪,所以应该学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伤害别人。如果有人缠着你高谈阔论,你一直想告诉他你很累需要休息、希望他安静,你可以很厌烦地对着他,但是你也可以比较积极地告诉他:“我现在很累,如果你一直讲话会让我没办法休息,请你安静一下。一会儿再陪你好吗?”

3.安抚自己。如果你选择不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当时的情况没有办法讲得很清楚,还有第二条路可选择——就是从内在转换自己的想法,把原先引起你生气的事情重新审视一下,想想有没有别的观点或角度可以运用?也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尽量用乐观的看法来看待问题,先安慰自己,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

知识链接

常听说“气死了”这个词,自然界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取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野马受到这种外来的挑战和攻击后,马上开始蹦跳、狂奔,但却总是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自己的狂奔所致。对野马来说,蝙蝠吸血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是一种外因,而野马对这一外因的剧烈情绪反应,才是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

人也是一样,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三国时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于是人们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也称之为“野马结局”。

11.3 朋友突然不理我了怎么办

小脑袋里的问题

我最好的朋友不理我了,可能就是因为那次的矛盾,我不想失去这个朋友,我该怎么办?

生活小博士

友谊为什么会出现状况,为什么会突然“终止”?

与其他关系一样,最好的友谊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承诺尊重及共同的喜好基础之上的。当缺少当中的任何一种元素,友谊都可能变得紧张,比如当你感觉被同伴出卖的时候,如果你们不再信任对方,你或许不能原谅他,有的时候,一段友谊的结束是因为你或你的伙伴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维持它。这可能出现在当你们中的一个找到了新朋友,或者有了某种新的爱好,需要投入许多时间的时候。也可能是你意识到这段友谊一直在不健康的互相攀比发展,你需要和朋友保持距离。另外一些时候就是你们都变了,要分道扬镳。

分开的一刻是令人伤心的,但这完全合乎情理。关键是如果两个最好的朋友没有改变,一起成长,他们的友谊可能也要经受考验,并不是所有的友谊都能维持下去。那么,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呢?

生活大帮手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开矛盾全靠自己。好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摩擦,也并非不可协调的大问题,常常只是芝麻大点的小事情,只要拿出诚心和行动,化解矛盾其实很简单。

1.和朋友闹矛盾切忌不要一时意气用事,要冷静地分析你们闹矛盾的全过程,找出真正的直接矛盾,以便想办法化解。不要太冲动,因为太意气用事很可能会把问题弄得更糟糕。

2.如果拉不下面子,不一定要当面交谈的,写纸条、发信息、发电子邮件都是很好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

3.不要逃避,逃避也没有用,要勇敢的去面对。小矛盾若不能及时得以化解,只会越缠越多,越拉越紧。

4.如果是自己的错,一定要诚恳地去向对方道歉。当然,如果是对方错在先,也得道歉,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体谅你的用心的人,他会感觉到你的真诚,会有所反应。如果他也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彼此给对方一个台阶,便和好如初了;如果他确实有什么可以接受的理由,双方能够达成共识也很好。所以在闹矛盾之后一定要多多沟通,这才利于化解矛盾。

知识链接

友情出现危机才是真正检验友情的时候。一般来说,人们表示妥协往往是因为客观抵挡不住或主观愿意屈就,就友情出现危机这件事情来说,人们只会向他们认为值得的人妥协。平时称兄道弟,一旦出现危机,有人可能扬长而去再也不回头,有人可能力求挽回。谁值得继续深交,一看便知。

11.4 好朋友做坏事时该怎么办

小脑袋里的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会做坏事?如果我的好朋友做坏事时该怎么办?

生活小博士

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1年开展的“服从权威实验”,其初衷是研究普通人会不会执行有违道德准则的指令。该试验在2005年被英国《焦点》月刊列为震撼世界的十大实验之一。

在这项实验中,一名“权威角色”向参与实验者发出指令,要求他们以电击方式虐待另一个人,而且电击强度越来越大,受虐者的痛苦也随之加深。这项实验中的电击以及受虐者的惨叫声都是模拟,并非真实。受虐者起初惨叫,随之开始抗议,进而要求终止实验。参与实验的施虐者这时询问那名“权威角色”:怎么办?回答是:继续。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2/3“施虐者”果真奉命行事,继续施虐,“受虐者”也由发出惨叫到出现心脏病发作迹象,最后的情景也是最可怕的一幕:受虐者不再发出任何声音,施虐者仍在执行“权威角色”发出的残酷指令。

《焦点》月刊认为:“服从权威实验”表明,如果相信可以把责任推到权威身上的话,许多普通人会“奉权威之命”虐待陌生人。

生活大帮手

青少年属于心智尚未成熟并逐步成熟的阶段,对某些想法和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因为年轻气盛而冲动,从而干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比如打架斗殴;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只是小事一桩而不足挂齿,比如偷盗扒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