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20015300000010

第10章 选择工作就是选择身份——职场Freshman必知规则(9)

告别频繁更换工作,这不是说你的一生只能待在一个同样的行业、重复一种同样的工作、做好一件同样的事情。有句谚语说得好: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你告别的不是变化,相反,你必须不断变化才能进步,混在职场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是你要让这种变化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而非经常地使其断裂。如果最初的选择是你真正看好的,那么,就一定有千万种理由让你不断在此坚持下去!找出它们,然后执着下去,任何的成功都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从来不存在一蹴而就的事!

千万不要让你的简历有一长串公司名称,那将是职业生涯最大的灾难

经验不是可以量化的东西,经验来自于无形的时间,来自于你之前所做之事的含金量而非数量。因此,大公司招聘人才,在筛选简历这一关,十分忌讳那些又臭又长的简历,有的年轻求职者,甚至恨不得把在麦当劳打工的经历也写入简历。这种表现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不懂得筛选有用信息的人,有价值的信息不需很长,可能仅仅两行字,明眼人便能看得出它的分量。

因此,不要在你的简历上写上所有的事情,工作经历是这篇推销你自己的文章的论证部分,一定记住围绕你的论点——求职目标来写!要记住一条规则:在简历中,简单句比复杂的句子更有效,短单词比长单词更有力!

我们不免接着思考一个问题:企业最忌讳的跳槽经历是什么样的?

定位模糊:在行业选择上,随意改行,有跟风倾向。

最忌讳的话:我的专业不是做这个的,但这两年这个行业很火,发展空间比较大,就考虑转行了!

转行往往需要一段的适应期,而缺少耐心、没有放平心态会使许多转行者半途而废。在转换行业时,就像另选树干,有一个退下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很难避免,但只要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超越旧有职位与薪水也只是时间问题。反之,如半途而废,其代价也是惨痛的,因为想要再转回原行业是否还有空缺或获得原来的报酬和地位就很难讲了。

案例:小林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做了程序员,一直在技术岗位上,可是,由于当初学的专业知识不够精湛,发展到一定程度,实力跟不上了,他便开始感到吃力。并且,编程工作很单调,劳动强度大,于是,选择跳槽去应聘营销职位,干了一段很是后悔,因为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不强,在这个领域显得更不得心应手,于是还想回到技术岗位,可是,飞快的IT技术发展已经让他感到自己远远落伍。而且,就是技术职位与技术职位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原来的那点经验早已无法建构自己的竞争优势。

你的工作经历中如果记录了自己在不少行业中穿行的事迹,恐怕会将你送入很糟糕的境地!工作没有定位,跳槽没有目标,这是职场第一大忌!你与自己选择的职位不匹配,做到一定程度必然做不下去,结果只能是跳槽、转型或者转行,可是再次盲目就必然导致职业脚步错乱、轨迹紊乱。所以,在职业的起步点必须通过职业规划进行职业定位。

你需要做到两点,就可以避免盲从的困境:第一,找到目前在职场与自己相匹配之职位的最佳切入点,也就是弄清楚你要干什么,从何处入手最好;第二,将来发展的方向和各阶段的发展平台。

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就闯入职场,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撞来撞去,等人到三十的时候,而立之年,大业未成,回头看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轨迹乱七八糟,走的是一条弯来弯去的曲线,起色甚微。

你个人已经如此混乱,企业如何信任你能够将事情做好?因此,如果你有这种定位不清晰的表征,即便你能够找到工作,也不要指望这份工作能带给你什么改变,因为选择如此员工的公司本身就可能是一团乱麻!

含金量低:你所做过的职务太普通,你过去丝毫没有亮点,除了被炒鱿鱼,看不出你跳槽的主观理由!

职业含金量是职场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实际上是衡量工作价值的基本指标。一份好工作自然有其标准,寻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是求职者共同的愿望,它关系到一个人如何选择职业道路、能否成功,以及能否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工作,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环境、经历、性格和能力的差异,所赋予工作的价值内涵也有所不同,其含金量或价值也因人而异。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不同的向往和追求,这无可厚非!

但是,个人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一个人所在职业或岗位的含金量的大小。所以,你必须明确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适应行业的现状和日后的发展。因此,在寻找一份工作或在变换一份工作之前,你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求职目的和自己的能力。

只有你确定了自身的价值,公司才会确定你的价值,所以,首先你必须要考虑个人在职业市场中的位置,职业市场职种万千,不同的职业又有初、中、高级别的不同。你的学历、工作经验以及工作能力已经决定了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可以说,你的职场竞争力就是你的职业含金量的前提。

此外,了解你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兴趣,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对自己很了解,认识自己实际上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很多人往往在观察别人的时候很清楚,而对自己则很少特意思考,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判断也未必是正确的。

职业含金量永远是心目之中的一个标准,所以它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感受。据研究,一个人怀着兴趣从事工作,能发挥全部才能的八九成,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主动性、创造性,效率也会显著提高高等。只有是自己喜欢的,而且能发挥自己才智的职业才是有含金量的职业。

而为了求得职业发展、职场成功,很多职业人往往使尽浑身解数吸引雇佣者的眼球。然而,就在人才市场的喧嚣里,有一类人群黯然伤神——他们拥有复杂的就业经历,积累了超越一般职业人的从业技能种类,可是他们却得不到企业的青睐,失意徘徊在职场中心之外。他们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咒骂这不合理的用人机制。但事实上,他们的问题就恰恰出在所谓的“经验”上,经验很多却缺乏含金量,不具备竞争力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要求你从初入职场开始,便要重视积累自己所做工作的含金量。经验与能力的含金量并不表现在职位的高低上,而更多的在于你所独立做出的项目,以及为公司创造的实际价值等。

最后,年轻的你切莫在职业追求中太过激进,激进就容易浮躁,当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你应该冷静控制自己的占有欲,准备好打一场长期战役。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来到新的环境,光是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认同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晋升机会的获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更多的取决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商。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实力转化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而频繁跳槽,况且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大忌也。

哪些情况下离职才是最好的职业选择

前面我们讲述了诸多频繁跳槽的弊端,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跳槽又是一种不得已或者必须做出的选择,一般管理学上认为,连续工作3年,是选择跳槽的较佳时间。但这显然无法适合每一个人的情况,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可预测因素。

那么,什么情况下你选择离职是有利的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离职理由不会影响到新公司对你的接纳,并且能够成为你的求职砝码呢?

容易遭到新公司拒绝的离职原因:

1.之前的公司没前途!

容易引起的疑虑:你无形中在贬低刚刚离开的公司,实际上也贬低了你自己的前一个选择,贬低了自己的眼光,你可能是一个十分挑剔环境却又不愿意下手改进的人,那么,你在新公司就不会觉得没前途吗?

2.与上司不和!

容易引起的疑虑:与领导关系搞不好,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对上司不够尊敬,或者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3.收入太低!

容易引起的疑虑:只把新单位当作“过渡”单位,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挖墙脚,就很可能会再次跳槽,这样的人即便是个人才,却难留得住?

4.压力大,太累!

更是要不得!任何的公司都不可能白白养活享清闲的员工,公司也不愿意聘用不能吃苦的员工,你在上一家单位压力大,那么,在新单位就打算享受轻松?

5.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容易引起的疑虑:你是一个十分在意回报的人,甚至在付出努力之前就已经预先设定了回报期待,一旦公司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标准,你便感到气愤且不可接受,新公司如何能够用好你?

这些因素的确会影响你之前的工作,但作为离职的理由,显然欠妥。离职不该是一时情绪化的选择,应该是经过你理性分析判断得出的职业转折点。为此,你必须经过事先的考察,以及跳槽目标的选定,盲目的先离开再盲目的扎入招聘会,只会给你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不要因为自己主观上的问题去作为离职的理由,因为无论你到哪里,客观环境都不可能跟随主观意识走。

古代有一个故事: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习得屠龙之技,然而学成后穷其一生都没遇见过一条龙。现实中,只有小本事的人做不了大事情,还没听说过有大本事的人做不了小事情。锥子放在口袋里,迟早会破袋而出,有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本事过大以至于无法在小单位施展拳脚,那么,很可能你的本事只是“屠龙之技”。

上司处受气,同事间受欺,这是任何公司不变的铁律,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除非你确定有一个天国般的工作环境在等着你,并确保可以永远呆在那里,否则,不妨先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一下自己的情商,修炼好自己,才能做到百毒不侵。

而在这些情况下,你需要认真考虑跳槽事宜。

公司制度老朽,气氛沉闷,虽然这个行业是你喜欢的,但公司本身缺乏创造力和激情。

你已经十分努力地去改变这种状态,但由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总是得不到上司的认可,上司看重的总是比较保守与传统的东西,而这些实际上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你对行业的把握有一定的功力,一些提议实际上很有价值,能够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但是,你的建议常常不被考虑,甚至被老板用很难听的话否定。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企业的状态往往取决于老板的状态,而十分可能的是,你与老板的思路与价值有太多不同,并且总是无法说服他做一些决策,这种情况已经十分不利于你的发展,考虑离职是更好的选择!你坚守的不是岗位本身,而是自己对行业的认定。

小贴士:你为之奋斗的职位目标应该是行业第一,而不是局限于企业第一;要在行业内跳,不要频繁跨行业跳。

行业内跳,越跳越专业,越跳知名度越高,当然前提是不管在哪一家企业都要做出业绩。三国时跳槽次数最多的是刘备,短短数年里跳槽6次。可以说没有一次次的圈内跳槽,刘备是混不出来的。

在你的资源关系中,某个大公司遇到棘手问题,你的朋友真心地希望你能去帮忙,所给的待遇和职权都高于眼下的公司。

前提是你与你的朋友志趣相投,有基本一致的事业目标,即便新单位有一堆问题等待着你去解决,不会像眼下工作这么平缓,你可以考虑离职了。因为雪中送炭的人更容易得到新公司的赏识和信任,你的能力在危难之秋也更容易全面地发挥出来,从职业发展空间角度看,这样的选择十分有利!

小贴士:选择跳槽前,一定要考虑和下一任老板的理念融合性,理念不融合,你就很难有施展抱负的平台,很可能你的新机遇并非是一个更高的台阶,你的跳槽价值便贬低了!

你感到自己需要积累新的行业经验,而现有公司已经无法满足你的需求,那么,首先做到知彼知己,自我评估与目标公司评估同时考虑!

跳槽之前可对人才市场状况做一番考察,看看自己的身价达到了什么层次,还需要积累什么条件。

知彼:不盲目地跳槽,你一定事先发现了目标公司,那么,你应该下足功夫,对目标公司规模实力、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训机制、晋升空间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进行了解,尤其重要的是,你应该了解目标公司最迫切的需求在何处,然后抓住这一需求,凭借自己的实力,做一份能够给新公司带来惊喜的计划,如此,你的面试成功率才会很高,而你踏入公司的平台也比普通求职者高了一个档次!

知己:冷静地盘点你的职业价值,包括你所积累的职业含金量、技术技能、人脉资源以及你对该行业、该职业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把已有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你自己在跳槽后更强的职场凝聚力。

如此,才保证跳槽效率,进而争取通过一次跳槽来达到一次进步。要知道,换新工作是要付出代价的,包括已有资源的流失、环境的适应、跳槽风险等等,如果跳槽给你带来的收益尚不能抵消这部分代价,那真是得不偿失。

切记:如果你在现在的公司丝毫没有业绩,没做成一件像样的事,也就是说,你跳槽后没有有分量的敲门砖,那么,还是应该首先反思自己,是否陷入盲目跳槽的误区!此时的你,可以用四个字来镇压自己的浮躁情绪——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