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16

第16章 分裂动荡的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2)

三个国家在各自的治理下,出现了势均力衡的局面。他们虽然力图打破均衡的局面,但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能力。因此,三国战争不断,就这样维持了将近60年。

§§§第七节 白帝城托孤

孙权和刘备联手在赤壁打败了曹操之后,曹操退回了北方。但孙、刘两人之间的矛盾却日渐激化起来。孙权认为荆州应该是东吴的地盘,而刘备却占据不让。刘备为了攻取益州,让关羽守卫荆州,自己带军西进。后来,关羽为了攻打曹军,带兵北上,不想孙权却趁机派人从后面偷袭,夺取了荆州,还杀掉了关羽。

刘备与关羽情同手足,得知关羽被害后,发誓要灭掉东吴。他让张飞率领士兵一万人与他到江州(今重庆)会合,一同南下对付东吴。但张飞由于经常鞭打士卒,引起士兵怨恨,他们趁张飞酒醉的时候,杀了张飞,投奔了孙权。刘备知道后,更加痛恨孙权。公元222年,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反对,率领70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了东吴。

白帝城孙权得到这个消息,几次派人向刘备求和,都遭到了拒绝。孙权知道刘备这次真的动怒了,就派陆逊为都督,带兵迎战。刘备开始的几仗打得很顺利,占领了东吴的大片地盘。刘备不加修整,带领大军从水路和旱路一齐进发,一直打到了猇亭(今湖北宜都)。

陆逊是东吴的一个年轻将领,可他用起兵来却非常老练。他见刘备节节胜利,步步紧逼,就对东吴的将士们说:“刘备此次发兵声势浩大,士气旺盛,我们要是现在跟他们硬拼的话,非败不可。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等蜀兵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再出兵,一定可以获胜。”东吴的老将们听了并不服气,他们觉得陆逊胆太小,害怕刘备,都对他流露出轻蔑的神色。刘备到了猇亭设下营寨后,就等着吴兵出来,把他们消灭掉,可吴兵就是按兵不动。刘备见一时不能取胜,就使用诱敌之计想让陆逊出兵,哪知却被陆逊识破。

这时,蜀军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再加上天气炎热,士卒早已疲惫不堪。陆逊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决定进行反攻。他先进行了一番试探,得出了蜀军的虚实。随后,他命水路士兵用船装满茅草,放火点燃蜀军的船只,又命令陆军带着火把埋伏在猇亭附近的树林中,等起风的时候,就把火点着,冲向蜀营。于是,蜀军的战船和营寨片刻间成了一片火海。吴军趁机从四面八方杀来,把蜀军打得全军覆没。刘备奋力死战,摆脱了追兵,逃到了白帝城(今四川奉节)。

刘备又悔又恨,一病不起,临终前,将太子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担心孙权乘刘备刚死对蜀发动袭击,就派人与东吴和好,再次建立了蜀吴联盟。三国鼎立的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第八节 诸葛亮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诸葛亮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20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12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第九节 司马氏专权

三国时期,司马懿在曹魏握有军政大权。他出身于士族家庭,政治野心极大,而且为人处事圆滑。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比较器重司马懿,想让他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嫌曹操出身太低微,不愿跟随他,就对曹操说自己得了风瘫病。曹操心里很怀疑,派刺客夜里带刀到司马懿司马懿十字书住处察看。司马懿虽然瞒过了曹操派来的刺客,但觉得这样下去曹操不会放过他,就又说自己的风瘫病已经好了。等曹操再次召见他时,他就不再拒绝了。

司马懿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过重要职位,立下了许多功绩,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到了魏明帝即位时,司马懿已经成为了魏国的元老。魏明帝荒淫残暴,大肆兴建宫室,搜罗珍奇异宝,百姓们怨声载道,曹魏政权开始走向衰落。司马懿趁机收买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

魏明帝在35岁的时候得了重病,临死前把魏国政权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让他们辅佐8岁的曹芳做皇帝。曹爽是曹操的侄孙,势力很大。他掌握了大权后,开始排挤司马懿。司马懿没有能力与他抗衡,只得假装生病在家,以消除曹爽对他的戒备。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外出祭祀的时候,发动政变,调动军队控制了洛阳,消灭了曹氏家族。司马氏从此开始独断朝野。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位置。司马师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曹芳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一切政事都无权过问,心里很不满,想除掉司马师。还没等他有什么举动,司马师就看出了他的意图,废掉了曹芳,另立曹髦做皇帝。

后来,司马师死了,司马昭做了大将军,比司马师更加专横。他掌权以后,就开始不停地杀害曹氏家族的人,篡位的野心越来越明显。曹髦对司马昭忍无可忍,带着宫中的卫兵数百人,进攻司马昭,可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司马昭的部下成济杀死了。司马昭怕人咒骂他弑君篡权,就以太后的名义写了一道诏书,指出曹髦的许多罪过,把他废为了平民,掩盖自己杀君的罪名。司马昭又把成济当做替死鬼,给他定成大逆不道的罪名,灭了他的三族。接着,司马昭立曹操的孙子曹奂为帝,改年号为景元。到这时,司马昭夺权篡位的活动基本完成,曹氏政权名存实亡,三国鼎立的局面快要结束了。

§§§第十节 三国归晋

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以后,曹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为了进一步夺取天下,司马昭决定灭掉蜀国和吴国。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虑,司马昭决定先灭蜀国,再灭吴国。

蜀国自从诸葛亮死了之后,国家失去了顶梁柱。蜀国的皇帝刘禅16岁时就即位做了皇帝,他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会管理国家大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依靠诸葛亮扶持。诸葛亮死后,他依靠蒋琬扶持。后来,蒋琬也死了,刘禅已经成为了一个40几岁的中年人,可他仍然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还把大权交给了宦官黄皓。黄皓独揽朝政,把蜀国的政治搞得一塌糊涂。司马昭看准了时机,趁机向蜀国发动进攻。

公元262年,司马昭调集18万大军,兵分3路讨伐蜀国。魏军大将邓艾率领一路队伍从小路向蜀都成都行进。邓艾到了成都时,蜀军毫无防备,刘禅正在宫中玩乐。他听说魏军已经兵临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像卷·司马炎图城下,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召集群臣商议。有的大臣胆小,建议他投降,他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他亲自带着蜀汉全国的户口簿、军队的花名册和大量金银珠宝,打开城门,向邓艾投降。经过刘备诸葛亮等人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蜀汉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司马昭灭了蜀以后,威信大大提高了。可回来不久,司马昭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父位。司马炎上台后,立即强迫魏元帝曹奂让位,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都洛阳,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三国鼎立的局面变成了南北对峙,下一步,晋武帝就要着手灭吴国了。

吴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孙权的孙子。他生性残暴,经常变着花样杀人取乐,一点儿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吴国百姓怨声载道,朝中君臣关系也非常紧张。晋国尚书左仆射羊祜利用这个机会为攻打吴国做准备。他一面采用攻心术收买人心,一面加紧进行军事部署。公元279年,西晋的人们都认为灭吴的时机成熟了,司马炎就发兵20万,兵分几路攻打东吴的国都建业。各路晋军一路上取得节节胜利,一年之后,齐集建业城下。吴帝孙皓见大势已去,无力挽回败局,就带领残兵败将投降。

至此,三国分立的时期结束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第十一节 八王之乱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分封宗室27人为同姓王。每个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晋武帝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握有兵权的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埋下了祸根。

晋武帝死了以后,晋惠帝即位。晋惠帝痴呆不懂事,他的妻子贾后却是一个阴险毒辣的人。魏晋·画像砖·男宾观看童舞她先是借楚王司马玮之手杀死了拥有辅政大权的外戚杨骏,让汝南王司马亮辅政。随后,贾后觉得司马亮也很碍事,就假传晋惠帝的密令,派楚王玮把汝南王亮抓起来杀了。

楚王玮本来是贾后的同党,但是贾后怕他连杀两王之后,权力太大。当天晚上,贾后宣布楚王玮假造皇帝诏书,擅自杀害汝南王,把楚王玮办了死罪。从此,朝廷上再也没有辅政的大臣,贾后一个人独霸朝野。

公元299年,贾后为了彻底清除自己长期专权的障碍,将太子司马遹废为了庶人,不久又将他毒死。这件事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不满,背地里都议论纷纷。掌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趁机发动兵变。公元300年,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捉住了贾后,把她杀掉了。第二年,赵王伦废了晋惠帝,自称皇帝。他一即位,就把他的同党,不论文官武将,或是侍从、兵士,都封了官职。

各地的诸侯王见赵王伦做了皇帝,都想登上这个宝座。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yì)起兵发起总攻,杀了赵王伦,诸王混战开始。随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相继掌握政权。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至此,诸王之间的混战才结束。

由于参加这场混战的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亮、楚王玮,一共八个诸侯王,因此历史上就把这次事件称为“八王之乱”。

§§§第十二节 流民起义

延续了十几年的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大大加深了各族人民的痛苦。由于生产破坏和天灾而引起的饥荒,数百万计的农民漂流异乡,到处寻找食物,这些人被称作“流民”。一些少数民族也参加到了流民群中,还有一些民族则纷纷举行暴动,反对西晋统治。由于当时西晋的军队大多用于平定八王之乱,因此西晋统治者无法制止各族人民的流亡。这样,流亡的农民越来越多,扩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反晋力量。

西晋·镇南将军金印公元298年,关中一带闹饥荒,略阳、天水等6郡的大批汉、氐和羌族人民逃荒到蜀地,给富户人家打长工过活。但是,当地的政府却下令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并在要道上设立关卡,企图抢夺流民财物。当时没到秋收时节,庄稼还没有收割,大伙怕路上没有吃的,不愿这时上路。氐族人李特代表流民一再请求政府放宽遣返回乡的期限,等庄稼收割了再走。当地政府表面上答应了李特的请求,暗地里却调兵遣将,准备对流民进行武装镇压。李特察觉到了官府的阴谋,在官府出兵前来袭击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进行反击,将官兵击败。

流民们见李特有勇有谋,纷纷投奔他。他们拥护李特为流民的领袖,开始进行反对西晋的起义。公元301年,李特领导流民在绵竹建立流民政权,举行起义。李特自称镇北大将军,封他的兄弟李流为镇东将军,儿子李雄为前将军。

李特领导起义军奋勇作战,攻占广汉,进攻成都。李特学着汉高祖的样子,与蜀地百姓约法三章,打开官府粮仓,救济当地贫苦百姓。他还整顿军法,严肃军纪,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西晋政府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奋勇抵抗未成,战败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