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15

第15章 分裂动荡的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1)

这是一个战乱纷繁的时代。汉末争战后,三国鼎立形成。魏、蜀、吴的统治者们怀着一统天下的雄心,进行了连年战争。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统一政权。然而,好景不长,西晋统一中包含的分裂因素和不安定成分使中国很快再次陷入了更严重的分裂和混乱之中。中华文明遭受了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浩劫。

§§§第一节 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死后,全国局势更加混乱。各地军阀招兵买马,尔虞我诈,整个黄河流域战火不断。曹操也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善于随机应变。他20岁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在皇宫担任侍从官。不久,他被调到洛阳,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工作。那时,洛阳的外戚和宦官专权横行,把洛阳弄得乌烟瘴气。曹操不畏强暴,对违法乱纪的人严惩不贷,使洛阳的秩序得以整顿。

曹操像后来,曹操见董卓的暴行很不得人心,就逃到了陈留,在这里招兵买马,扩建自己的队伍。不久,他又带兵参加了以袁绍为首的关东军,讨伐董卓。由于联军的各个将领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想要保存实力,因此关东军与董卓几次交锋都没能获胜。不久,关东军就解散了。曹操打败了兖州的黄巾军后,建立了自己的据点。同时,他吸收大批招降的黄巾军,又打败了陶谦和吕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

当时,除了曹操以外,黄河和长江一带还有很多想要称霸的地方割据势力。曹操想要重新统一国家,就得战胜这些军阀。曹操手下的谋士向曹操建议说:“要想消灭各地的军阀豪强,就必须实行两项政策:一是要利用皇帝的名义以号令天下;二是要实行屯田,注意耕种,积蓄军粮。”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

公元195年,董卓的两个余部为了控制汉献帝在长安发生争斗。一些大臣带着汉献帝逃出了长安,回到洛阳。那时,洛阳的宫殿早就被董卓烧光了。汉献帝没有了宫殿,只能住在官员的破房子里。曹操听说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到洛阳迎接汉献帝,并劝汉献帝迁都到许昌。汉献帝和文武百官们听说许昌有粮食,都巴不得早点到许昌。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了许昌。曹操自封为大将军,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用皇帝的名义向各地豪强军阀发号施令,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随后,曹操又开始着手解决军粮问题。他颁布“屯田令”,让百姓进行屯田,同时命令军队也要开垦荒地,实行军屯。由于曹操重视农业,经战乱而遭破坏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为曹操后来打败群雄,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官渡之战

当曹操在许昌扩充势力,准备独霸中原的时候,袁绍也占据了冀、青、幽、并四个州,积聚了雄厚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力量,隔黄河与曹操抗衡。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两军不久就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官渡(今河南中牟)之战。

二牛耕地砖画公元200年,袁绍亲自率军从邺城(今河南安阳)出发,进攻许昌。那时,袁绍拥有军队数十万,而且后方巩固,兵精粮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绍的军队只有一两万人,并且所占据的地方战乱连绵,物资供应远不丰富。但是,袁绍固执己见,不肯听从别人意见,先后在白马(今河南滑县)、延津一带被曹操打败,损失了不少兵将。袁军接连打了两次败仗,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坚持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官渡,想同曹操的主力军队进行决战。

官渡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距离许昌只有100公里。如果官渡失守,许昌就失去了屏障。因此,曹操初战胜利后,就主动撤兵退守官渡,坚壁不出,等待时机,与袁绍军队相持了长达半年之久。

这时,袁绍帐下的谋士不和,相互攻击。一个名叫许攸的人趁机投奔了曹操,告诉曹操袁绍刚刚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屯积了一万车的军粮,并建议曹操出奇兵偷袭乌巢。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他率领了五千精锐骑兵,夜袭乌巢,放火烧掉了袁绍的军粮。正在官渡前线的袁绍听说乌巢被袭,吓得目瞪口呆。袁军军心也发生动摇,内部开始混乱。袁军的几位大将见大势已去,都投降了曹操。

袁绍还想将计就计,袭击曹操大本营,切断他的归路。没想到袁军进到曹营时,却受到曹军的腹背夹击,袁军一下子损失了七、八万。袁绍连吃败仗,粮食被烧,众叛亲离,只好带着剩下的800骑兵,渡过黄河,向北逃窜。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一举消灭了袁绍的主力。他乘胜追击,继续向袁绍占领的地区进军,很快就统一了北方。

§§§第三节 孙权称霸江东

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激烈争雄的时候,南方的一支割据势力也一天天壮大起来,这就是占据着长江下游地盘的孙策、孙权兄弟。

斗舰(模型)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是长沙太守,本来是袁术的部下,后在一次作战中战死。那时,孙策还只有17岁,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投靠了袁术。袁术虽然收留了孙策,但并不重用他。后来,孙策利用出兵讨伐扬州刺史刘繇的机会,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打败刘繇后,孙策继续向江东进军,很快就占领了江东6个郡的大片土地,开始在江东称霸,与袁术断绝了关系。孙策不满足于仅仅占有江东6郡,还想渡江与曹操争夺地盘,不料却被仇家杀害。

孙策死后,年仅19岁的孙权在张昭和周瑜的辅助下,开始掌管起军政大权来。当时,江东6郡虽说都归孙氏管辖,但还有很多偏僻的地方,不服从他们的指挥。另外,也有一些人对孙权持观望态度,要看看他的统治能否长久,有人甚至公开反叛。在这个紧要关头,孙权迅速调动军队,一举将反叛军队消灭。大家见孙权这样有气魄,有胆略,都很佩服他,就都听从了他的指挥。江东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为了使自己的势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孙权非常注重搜罗人才。周瑜的朋友鲁肃是个很有见识的人,周瑜就向孙权举荐了鲁肃。孙权立即把鲁肃请来,对他加以重用。由于孙权重用人才,江东地区的文武百官人才济济,出现了一片兴旺的景象。

公元202年,曹操派遣使者到江东,要孙权送一个儿子到许昌去做人质,以表示两家和好。孙权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这件事。张昭是个文官,害怕打仗,主张送人质过去。周瑜坚决反对这种主张,他说:“如果把人质送给曹操,江东从此就成了曹操的附庸,就要受他控制,听他指挥。我们江东6郡,物产丰富,兵精粮多,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开创一份霸业呢?”

孙权同意了周瑜的看法,拒绝了曹操的要求。在江东的文臣武将齐心协力的辅佐下,孙权用心管理政事。由孙策开创的江东霸业,到孙权手中终于得到了巩固。

§§§第四节 三顾茅庐

刘备字玄德,是西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刘家传到刘备这一代时,家境已经非常衰落,只能靠织草鞋、卖草席来勉强维持生活。东汉末年,社会发生动乱,刘备想趁镇压黄巾起义的机会组织自己的武装。有两个大商人很器重刘备,就出钱帮他招兵买马,关羽、张飞前来应募。刘备见他们二人武艺高强,才智出众,就与他们桃园结义,拜为兄弟。

后来,刘备为了站稳脚跟,投靠各地豪强军阀,以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投奔了曹操,后来又投奔了袁绍。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实力瓦解,刘备又逃到了荆州,投奔刘表。刘表对他很客气,拨了他一些人马,让他屯驻在偏僻的新野。

刘备起事已经有将近20个年头,他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一份功业,为此他四处寻觅人才。一个叫徐庶的谋士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这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刘备求贤若渴,就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古隆中牌坊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小的时候父母早逝,跟随叔父到荆州避难。他17岁的时候,叔父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阳)的卧龙冈盖了几间草屋,与一些朋友攻读史书,谈论天下大事。诸葛亮胸怀大志,常把自己比作古时的管仲和乐毅。人们都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尊称他为“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和张飞带着礼物,长途跋涉来到隆中。他们找到了诸葛亮的草屋,但诸葛亮却不在家。过了几天,天气寒冷,三人顶着风雪再次来到卧龙冈。但诸葛亮的小童却说诸葛亮刚刚与朋友出去了。又过了些天,刘备等人第三次来到卧龙冈。他们听小童说诸葛亮还在草堂里睡觉,关羽和张飞早已不耐烦起来,但刘备坚持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才翻身醒来,把三人请进了屋里。

在草堂里,诸葛亮向刘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给刘备提出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刘备越听越觉得钦佩,执意请诸葛亮与他一起下山,辅佐他成就大业。诸葛亮早就有出将入相之志,他见刘备这样诚恳,就答应了。

从此以后,诸葛亮一心辅佐刘备打天下。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的势力从此越来越大。

§§§第五节 赤壁之战

经过了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他继续发展生产,增强军事实力,企图消灭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图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直取荆州。这时,刘表刚刚死去,他的儿子刘琮继承了他职位。刘琮听说曹操的军队声势浩大,早已吓破了胆,暗地里向曹操投降。这时候,驻守在新野一带的刘备听说曹军打来了,来不及抵抗,就决定把人马撤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走到半路的时候,曹操的人马赶到,刘备被曹操打了个大败,江陵也被曹操夺取。刘备带着剩下的军队逃到了夏口(今湖北武汉)。

曹操夺取了荆州和江陵后,志得意满,写信劝孙权归降,并说要以80万大军进攻江东,随后还要从江东攻取夏口,消灭刘备。东吴上下一片惊慌,这时,刘备把诸葛亮派到江东,让他联合东吴,以共同抗击曹操。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向他分析了两军的实力,认为孙刘联军一定可以打败曹军。孙权同意了这一主张。经过了一番周密安排,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赤壁之战爆发了。

那时,曹操的军队虽然声称有80万人,但他们经过长途行军,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曹军多半是北方人,来到江东后水土不服,陆续生起病来,没病的士兵也因为晕船而丧失了战斗力。双方刚一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不得不退回江北。曹操为了使战船不因风浪而颠簸,采用了“连环船”的办法,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并铺上木板。这样,人在上面行走就平稳多了。

周瑜的部下黄盖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出了火烧连环船的办法。几天以后,曹操收到了黄盖的投降信,表示要脱离东吴,投奔曹操。曹操以为东吴的将领惧怕他,对黄盖的诈降信一点都没有怀疑,还与他约定了日期和暗号。到了那天,黄盖的船满载着枯柴干草,到离曹营不远的地方放起火来。当时正刮着东风,火势顺着东风很快就烧到了曹营。曹营的船是连在一起的,所有的船立刻成为了一片火海。周瑜趁机向曹军发起猛攻,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追击,曹操带着剩余的军队,狼狈逃回了许昌,从此再也没有力量进攻南方了。

经过了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第六节 三国鼎立

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以后,被迫回到了北方,没有力量再去统一全国。孙权在江东的政权更加稳固,刘备也以荆州为跳板夺取益州,天下三分之势初定。后来,曹操把防线撤到襄阳,专心治理西北。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又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并命关羽在荆州向曹操发动猛攻,震动许昌,蜀汉势力发展到了顶峰。孙权招抚了交州和广州,平定了岭南;在曹操的挑拨下,孙权袭杀了关羽,夺取荆州,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全部地区。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上已经形成了。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长子曹丕继承王位,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不久,他废掉了汉献帝,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魏朝。曹丕就是魏文帝。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了蜀汉以后,蜀国人都以为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刘备觉得自己是汉朝皇室的后代,理应接替皇位。于是,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即位,就是汉昭烈皇帝。因为他以兴复汉室为口号,所以国号仍为汉。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吴国。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此后,魏、蜀、吴三国积极加强对本国的治理。魏国继续实行大规模屯田,安定农民,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在政治上,对地方豪强进行抑制,并采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加强对人才的选拔。蜀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致力于农田水利事业,派人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田灌溉;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七次捉拿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迫使三国鼎立图其臣服,此后又采取“合”、“抚”政策,巩固了蜀汉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吴国则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同步发展,海上贸易发达;孙权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山越,多次派使者出使南亚各国,并于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等巡视夷洲(今台湾)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