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20019200000007

第7章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心里隐藏着的阴暗角落(2)

失眠,中医又称不“不寐”,主要由七情所伤,思虑太过或突受惊吓引起,亦有禀赋不足、年迈体弱、气血、阴阴失衡、脏腑功能不调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白天萎糜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下、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失眠如不及时得到治疗,轻则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重则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性功能减退、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长期失眠还会导致寿命减短。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健康专家将其归纳为五大类:身体、生理、心理、精神疾病、药物。因为他们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均为P,失眠的原因可以简称为5个P。

因身体疾病造成的失眠失眠的身体疾病有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夜间肌阵挛综合征、脑疾病等。

因生理造成的失眠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

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

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有的人对睡眠的期望过高,认为睡得好,身体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体上易出各种毛病。这种对睡眠的过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压力,容易引起失眠。

人难免有睡不好的时候,但有的人对这种暂时性的睡不好及其对身体的影响过于担心,一想到睡觉,就会条件反射地恐惧,老想着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难入睡。这样就会形成害怕失眠——致力于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很可能演变成慢性失眠。

因此,在不保证睡眠时间以及睡眠的质量前提下,我们就会越睡越累了。

4.为何妻子都爱管钱

中国女性消费状况调查表明,77.3%的已婚女性掌握着家中的财权。据另一项调查显示,58%的上海家庭中女性负责理财;而在台湾,70%的家庭财政大权掌握在女性手中。

在我们身边,很多妻子都大权在握,如管理家庭账目、购买房屋、筹措孩子的教育费用和准备赡养父母的费用等。笔者随机询问了几位男士,大部分人对这种状况均表示“愿意接受”。“婚前,老婆就跟我说要管钱。现在,每月支出都被她管得有条不紊。她想管就随她。”从事软件研发的卢先生说。赵先生说,妻子管钱还获得了心理满足。“她老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我干脆把财政大权交给她。”

可见,爱管钱的女士确实不少。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女性的生理条件比男性脆弱,因此在需要力量才能生存的原始社会,她们比男性更少直接参与残酷的生存竞争。于是她们运用女性天生的细腻和敏感,通过掌管家庭财物来间接参与生存活动,体现自身价值。今天,这种心态已被广大女同胞所继承。

另外,女性喜欢管钱也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由于承担着生殖及养育任务,关系着种族延续。所以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对安全感天生具有更强烈的需要,而经济基础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安全感来源,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女性对理财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

此外,现代女性已不再是被动地管理财富了,而是开始主动参与投资。研究表明,女性的投资业绩更好。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金融学教授特伦斯·奥迪恩及布拉德·巴伯进行了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发现在3.5万名散户中,女性投资收益平均每年要比男性高1.4%。2001~2005年期间,国际金融网站一项调查显示,在10万个投资组合中,女性的投资绩效竟高出男性四成。

从性别心理学角度看,男性更渴望获得经济上的成功,比女性更喜欢冒险,因此更易为高回报所吸引而投资高风险项目。而女性的性别角色,并不要求她们在经济上多么成功,加上对安全感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投资上就更稳妥,也更信任长期收益,于是她们在经济行为中更愿意也更擅长规避风险。

5.欲盖弥彰——撒谎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不敢正视别人

中国有句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仅嘴巴能说话,眼睛也会“说话”。孟子在《离娄章句上》第15章中有一段观察人的眼神来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ao,眼睛昏花)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sou,藏匿)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讲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可以隐藏得了呢?

孟子这段精彩的论述,说明了一个人的内心动向,必然会反映在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眼神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是每个人无法隐瞒的事实。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口头上极力反对,眼睛里却流露出赞成的神态;有些人花言巧语地吹嘘,可是眼神却表现出他是在撒谎。

眼睛的清浊,极为重要。睡眼惺忪的人,眼睛表现模糊不清;而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演技绝佳的演员靠眼睛表演。倘若某个歌星演唱时目光呆滞,那他(她)绝不可能成为名演员。判断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的可靠性,要注意他眼晴的动向。满脸佯装微笑的证人,注意他的眼睛,会发现那是一双不安的眼睛,根本没有笑的神志。如果眼睛真的在笑,心也会随之轻松。但是,对证人来说,那是非常紧要的关头,心情没法放松,眼睛也就根本不可能真的笑。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一位名叫美杜萨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故事在于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完全不注意别人的眼睛,就无法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事实上,人们无法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付无表情的脸孔,也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在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可能是胆怯、信心不足、难为情或畏缩。情侣初次相会,也常常这样。大人物讲话或听别人谈话时,往往能大大方方地直接望着对方的脸面,他们的见识、心理状态就不存在前几种情况。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观察眼睛可以让我们探测到对方的内心世界。无论一个人心里正在想什么,他的眼神都会忠实地反映出来。

眼睛是人类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经由眼神可达到交换彼此意见的目的。就像刚才所说,人类内心的所思、所虑,不管对方嘴里说得如何动听,其眼神也会出卖他自己。

这正如爱默生所说的:“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

正因为眼睛传达信息胜过千言万语,所以许多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部是通过对眼睛进行刻画来实现人物的心理描写。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时,甚至还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把自己的动作姿势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求“几乎任何动作也没有,只有眼睛在动”。电影《克莱默夫妇》中,为争得对子的监护权,夫妇俩对簿公堂,当听证与辩护对克莱默夫人不利时,她抬起那双闪烁着泪花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丈夫,眼睛里透露出处于绝望无援中、渴望丈夫念夫妻恩爱之情的求助。此时,任何言语,任何动作,都不及这双眼睛诉说的力量。

6.为什么我们会看见鬼魂

卡落斯·斯卢茨基的小猫死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现在他仍会偶尔见到它。对于斯卢茨基来说,这不仅仅是幻影,小猫似乎就藏在他视线的某个角落里,如同在杂乱的日常声音里被误读的某个动作。转念间,幻影又悄悄地溜走了。当悲伤渐渐隐去,斯卢茨基这才意识到,他的昔日好友已“从当前的世界中隐退,回到与深爱之人共度的苦乐参半的回忆之中去了”。

已逝者仍在,他们活在我们的心里,也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停留在感觉里:看到幻影、听到幻音、嗅到气味、触到物件或者感觉他们犹在。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人们往往会因悲伤而产生幻觉,但是,他们很少会与其他人讨论此事,因为他们担心听者会以为他们因为悲伤过度而精神失常了。当今社会通常将幻觉与毒品或者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知道,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人也常常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幻觉。

人们往往因悲伤而产生幻觉,因此故人再现眼前这样的幻觉并不罕见。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员阿涅塔·格林比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80%的老年人在丧偶后的一个月内,都会产生与之相关的幻觉,就仿佛他们还没有完全领会到那个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近1/3的人都会讲述他们与幻觉中的人对话的经历,这足以证明这种幻觉是多么的逼真。换句话说,这些幻觉不只是无关大雅的假象,他们可以唤起生者感知死者生命中最具价值的东西。

偶尔,幻觉也会令人心碎。德国研究人员在一项报告中说,2002年的一个案例中,一位中年女性的女儿因过度吸食海洛而死亡,这位母亲悲伤过度,经常会“看到”女儿,有时还会听见她喊“妈妈,妈妈,我冷。”幸好,这种令人悲痛的幻觉并不经常出现。大多数人在失去亲人后都可以从幻觉中得到些许安慰,仿佛他们又接触到了已逝之人生命里某些积极的东西。极度的悲伤可以产生愉悦的幻觉,例如感知到与去世之人共享婚姻的美好。

悲伤幻觉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不同。人类学家曾告诉我们,不同文化里关于死亡的仪式、信仰和社会习俗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我们无从知晓这些不同会如何影响人们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产生的幻觉。

文中开头提到的那只小猫的主人卡落斯·斯卢茨基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跨文化研究员。他指出,在非欧洲起源的文化里,“在这里(活着)”和“在那里(死去)”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定义的那么严格。因此,悲伤幻觉并非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那么令人担忧。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他讨论了一个西班牙老妇人的案例。这个妇人经常会“见到”她英年早逝的两个孩子,这是她社交生活中赖以获取安慰、并且颇具价值的一部分。其他案例研究报告中指出,在霍皮印第安人或者阿曼Mu Ghayeb人的文化里,这种幻觉被视为是令人愉悦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讨论此问题。

尽管在失去爱人之后,幻觉经常发生,但是,却很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我们知道的也就很少。就拿“悲伤”来说,我们似乎很不愿意触及它,也不愿意在此问题上进行讨论,而更倾向去提及一些更实际的问题——“如果需要帮助,就给我打电话”,“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悲痛的时候不会产生关于死者的幻觉。对于所有的“鬼”,我们往往都会将其归为文化难题,然而实际上,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却意义深远。那个曾经深爱的人离去了,可是我们还是会下意识地将那个空位补充上,让世界恢复到我们曾经生活了很久、很久的日子里,虽然现实并不能弥补我们的爱。

7.揭秘男性“吸”烟成瘾的原因

我们在电影里总能看到有气魄的男人总是很潇洒地叼着一支香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支香烟也是男人开始走进关系的引子。我们总是在呼吁戒烟,很多的时候,说得到却做不到,对男人来说,香烟是一种特殊的馈赠品,也是一位特殊的朋友。男人之所以依附于香烟的诱惑,有其必然的内在因素。男人吸烟成瘾无外乎两大因素:一是精神因素;二是生理因素。

男人吸烟的那种吞云吐雾之势,是男人独有的一种情怀,也是独有的一道风景;男人吸烟的那种云里雾里、飘飘欲仙的美妙感觉,是男人嗜烟如命的外在表现。男人吸烟成瘾主要表现在其精神方面,所以说,男人戒烟首先要从精神上入手,究其诱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压力是男人吸烟成瘾的诱因之一。

进入经济知识时代,市场激烈的竞争力和社会中各方面的诱惑以及家庭生活带来的重担,无形中带给当代男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那么,吸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男人解压和缓压的一种形式了。当男人面临巨大压力时,燃上一根烟,吸上一两口,顷刻间就能起到舒展情绪和缓解压力之功效。这种快速有效的解压方式使很多男人认为:吸烟悠哉悠哉啊!这也是很多男人戒烟之所以不成功的内在原因之一,也是成瘾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