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20020600000029

第29章 合伙人、书和旅行(2)

“一言为定。”这个威尔士小伙子说。

一开始,钢材制造业的对手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根据他们自己在开始生产钢材时遇到的困难,他们认为再过一年我们也不可能生产出钢轨。因此,他们拒绝把我们当做对手。最初,钢轨的价格是每吨7美元。我们向全国的代理商征求订单,给他们最优惠的价格。在对手知晓之前,我们已经接了不少订单,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局。

完美的机械、绝妙的计划、技术娴熟的工人,再加上琼斯船长这样一位极好的管理者,我们的成功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第一个月就盈利了1.1万美元,这是突破了纪录的。我们的会计体系也如此值得称道,它帮助我们算出了盈利的确切数目。从铁厂的经验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准确的账目制度,这意味着什么。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都由员工进行核对,没有比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利润的了。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开始考虑要去休休假了。一直渴望的环球旅行也终于可以兑现了。于是,我和J.W.范德沃特先生(范迪)于1879年秋天出发,随身携带了几个笔记本,我每天都记录一些东西,但从没想过要把它们编成书出版。我想,也许我可以把它们复印几份,在私人的交际圈中传阅。当一个人首次看见自己的言论变成铅字,印成了书,这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当那一大包书从印刷厂送到我手中时,我又重读了一遍,看它是否值得我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们,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它非常值得,于是我静静等候着朋友们的评论。

作为一本专门为友人而作的书,当然无须担心什么刻薄评价,但我仍摆脱不了患得患失的心情,我还是盼着能得到赞扬。朋友们的反应超出了我的预料,他们确实很喜欢这本书,至少有部分评价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每位作者都倾向于相信甜美的言辞。费城的大银行家,安东尼·德雷克塞尔来信抱怨说,我剥夺了他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读起来便不忍放下,直到凌晨两点,满身疲惫之时,他才将它读完。这样的信我收到了好几封。记得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亨廷顿先生,有天早上见到我就说,他要好好地夸奖我一番。

“为什么呢?”我问。

“哦,我把你的书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读完了。”

“嗨,”我说,“这并没有什么啊,我其他的朋友也都是那样。”

“是的,但是也许你的朋友中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除了账本之外,这几年我没有读过一本书。一开始,我也并不想读你的书,但当我一拿起,就再也放不下了。5年了,能让我从头到尾看完的只有我的账本。”

对于朋友们的夸赞,我不敢全信。但是,有些书从朋友们手中流传出去,也得到了其他人的喜爱,这使我着实飘飘然地度过了好几个月。我相信他们的话并非谄媚。越来越多的人向我要书,因此,我不得不又加印了几次。报纸上也发表了相关的评论文章和精选摘要。于是,便有出版商要求将它出版,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以《环球世界》作为书名公开出版,而我,最终也成为一名作家。

这次环球旅行给我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也很快地改变了我的观点。当时正是斯宾塞和达尔文的学说广为流行甚至达到巅峰之时。对他们的作品,我怀有极大的兴趣。我开始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在中国,我认识了孔子;在印度,佛家和印度教的经典被列入我的书目;在孟买①,我从帕西人②那儿了解了拜火教叁,这次旅行的收获之一是让我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宁静。以前那儿一片混乱,而现在却秩序井然了,我的头脑一片清静。最后,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真谛,基督有云,“天国就在你心中”,我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并非未来,也不是过去,只有现在才是我们的天堂。此刻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责任,都需要我们富有耐心的努力,一旦僭越,便只会得到毫无结果的虚无。

①孟买:印度马哈施特拉邦首府,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②帕西人:一群生活在印度河伊朗的先知琐罗亚斯德的信徒。

③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流行于古波斯地区,中国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

那些伴我长大的宗教理论,斯维登堡教派所留下的印象现在都已然烟消云散,再也不能左右我的思维了。我发现没有一个民族的信仰是真理,甚至被视为神启。也没有一个民族会那么愚昧落后,信仰中尽是谬误。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伟大的导师,他们是佛祖、孔子、索罗亚斯德、基督。我发现所有的这些导师在伦理学上的教义都极为相似。所以,我打算引用《马太福音》中的话,我总是很骄傲地拿它来称颂朋友:

孩子们,那不可见的神力,是谁的眼睛

永远陪伴着人类

轻蔑地看着没有宗教的地方

这个人已然找到

不能说出他的意志有多么柔弱?

不能像雨水一样滋润干渴的心田?

他也没有哭到双眼凹陷,这个连自己都为之厌烦的人你定将重生。

埃德文·阿诺德的《亚洲之光》在这时出版了,这部诗集给予我极大的快乐。我刚去过印度,诗集让我重温了那里的一切。我对此书的欣赏传到了作者的耳朵里,后来,我们在伦敦相识。他把这部诗集的原手稿送给我作为礼物,这是我最宝贵的珍藏之一,一个人如果有条件环游世界的话,哪怕因此要作出极大的牺牲,那他也应该这么做。与周游世界相比,其他形式的旅行显得那么不彻底、不完整,只能给我们留下一种局部的、模糊的印象。当你的环球旅行结束时,在归途中,你会觉得你见到了所有能见到的东西(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言),在这个对称的整体的某一部分中,你会看到,人类与命运所进行的抗争,最终都走向一个特定的结局。

一个环球旅行者,如果对东方经典有过研究,将会有极大的收获。他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国家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的宗教是最好的,他们的家园是最棒的,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在《环游世界》一书中有两段描写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不妨援引一下:

在新加坡,我总是看到人们忙着干活,孩子们都光着身子,四处跑动;他们的父母穿着稀松平常的松垮旧衣。我们的到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导游对他们说,我们来自另外一个国家,在这个国家的这个季节里,池塘的水会结冰(我们面前有一个池塘),我们可以直接从冰上走过,有时候冰结得非常的厚,马,甚至马车都可以从宽阔的河面上经过。他们感到好奇,并问我们为什么不过来和他们一起住。看起来,他们真的十分快乐。

还有:

我们去看了拉普兰人①驯鹿。一个水手充当我们的向导。回去的路上,我跟他走在一起。当时在峡湾的对面,散布着几间棚屋,却有一座两层小楼正在修建中。

“那座房子是做什么的?”我问。

“那是一个在特罗姆瑟②出生而后在外面发了大财的人盖的。他现在回来了,要住在这里,他非常有钱。”

①拉普兰人,生活在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以及俄罗斯科拉半岛附近的拉普兰地区的一支人群,他们身材矮小,皮肤棕黄,黑发浓密。喜欢穿红绿相间的民族服装,头戴大帽子,世世代代以放鹿为生。

②特罗姆瑟,挪威城市。

“你告诉我你曾周游世界,你去过伦敦、纽约、加尔各答①、墨尔本②,还有其他地方。如果你像那个人一样发了财,你想在哪儿安家呢?”

“啊,没有比特罗姆瑟更好的地方了。”他说。

那可是在北极圈,一年时光中有6个月的漫漫长夜,然而特罗姆瑟是他的出生地,是家,是温暖甜蜜的家啊。

在自然法则之下,有些东西看起来并不完美也并非正义,甚至是残忍的。但是,我们也因许多的美丽和甜蜜而震惊不已。无论家在哪里,对它的那种深深的爱无疑都是心田中最美好的。我很高兴地发现,这种情感并非局限于某一个种族或民族之中,几乎各个种族里都存在着这种对家的深深的眷恋。这种未知的力量没有忽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①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东方商业名城。

②墨尔本,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园之都之称的维多利亚州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