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20021100000022

第22章 各家医说厚德济生(8)

【睡好子午觉】

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如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所以,睡好子午觉,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时也是中医中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

俗话说“三寒两倒七分饱”,其中所谓的“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

睡好子午觉,还有几个注意事项:

(1)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一点东西。

(2)不要在有穿堂风口的地方休息。

(3)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因为这样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变。

(4)午休虽只是打个盹,但也不可太随便。不要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

【科学睡眠四要素】

科学睡眠,是现代生活对人们提出的新更求。

如果以每天睡眠8小时计算,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睡眠有四要素,对睡眠的质量影响很大。

首先是睡眠的用具。无论是南方的床还是北方的炕,在安放或修造时,都应南北顺向,入睡时头北脚南,使机体不受地磁的干扰。床铺的硬度宜适中,过硬的床会使人因受其刺激而不得不时常翻身,难以安睡,睡后周身酸痛;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约10厘米)为宜,过低易造成颈椎生理骨刺。在夏季,枕头要经常翻晒,避免让病菌进入口鼻,罹患肺系疾病。

第二是睡眠的姿势。有心脏疾患的病人,最好多右侧卧,以免造成心脏受压而增加发病几率;脑部因血压高而疼痛者,应适当垫高枕位;有肺部疾患的病人除垫高枕外,还要经常改换睡侧,以利痰涎排出;胃见胀满和肝胆系疾病患者,以右侧位睡眠为宜;四肢有疼痛处者,应避免压迫痛处而卧。总之,选择舒适、有利于病情的睡位,有助于安睡。

第三是睡眠的时间。睡眠时间一般应维持7~8小时,但不一定强求,应视个体差异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无梦或少梦者,睡上6小时即可完全恢复精力;入睡慢而浅睡眠多、常多梦或恶梦者,即使睡上10小时,仍难精神清爽,应通过各种治疗,以获得有效睡眠,只是一味延长睡眠时间则对身体无益。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生理节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异。事实上,不同生理节奏使睡眠出现两种情况,也就是“夜猫子”和“百灵鸟”。顺应这种生理节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反之,则对健康不利。

第四是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关系密切。在15℃~24℃的温度中,可获得安睡。冬季关门闭窗后吸烟留下的烟雾以及逸漏的燃烧不全的煤气,也会使人不能安睡。在发射高频电离电磁辐射源附近居住、长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者,最好迁徙远处居住。

人们若能掌握科学睡眠的四要素,则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第二节保胎益母有良方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金匮当归散论》中说:“妇人有孕则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而生热,古人用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盖白术补脾燥湿,黄芩清热故也,况妊娠赖血培养,此方有当归、川芎、芍药,以补血尤为备也。”由此形成了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的说法,并形成了名方“寿胎丸”。现代实验研究发现,黄芩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安胎。

安胎,是预防流产的良好措施。所谓安胎是指对胎动不安或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进行治疗和保健的方法。安胎包括孕前保胎(孕前3个月)和孕期保胎。中医安胎,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调理孕妇的脏腑、气血及冲任诸脉,使孕妇全身机能得到改善,胎儿也就自然得以安养。

很多人都知道安胎需要适当进补,但又在凉补和热补之间徘徊。实际上,孕期服用中药必须对证,即使服用一般补养的药物,也应当平和适中,与孕妇的体质相符。不同体质的孕妇,所选用的安胎调理中药也应有所区别。所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才是最稳妥的安胎方法。

【五个类型细处理】

肾虚型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会出现腰腹酸坠、小腹阵痛或有羊水溢出及阴道有少量暗红色血、尿频、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等症状。此时应服用补肾保胎的中药来进行调理:取菟丝子、党参、阿胶、续断各15克,白芍20克,白术、杜仲、桑寄生各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如果出现小便失禁,则加益智仁、覆盆子各10克。

气血虚弱型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会有小腹坠胀、肢软或有少量淡红色阴道出血、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搏细弱无力等症状。这时就应选用补气养血的中药来保胎:取党参、黄芪、熟地各15克,白芍20克,黄芩、菟丝子各12克,苏梗、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如出血较多可加阿胶15克。腰酸、肢软则加桑寄生、续断各12克。

血热型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有胎动坠下的症状,阴道出血鲜红、口干欲饮、尿少便结或有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等症状。这时应选用养血清热的中药来调理:取山药20克,苎麻根30克,旱莲草、白芍、侧柏炭、生地各15克,续断、黄芩、黄柏、菟丝子、阿胶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心情烦躁者可加麦冬、茯苓各10克。

若是因外伤等明显外部因素,致使妊娠晚期出现腹痛下血、胎动欲坠、腰酸坠、舌苔正常或脉弦滑、舌暗等症状,则需要补养气血、固肾安胎:取菟丝子、桑寄生、阿胶、黄芪各15克,白术、党参各10克,苎麻根、续断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出血较多者加艾叶炭6克。若伤有瘀痕者,加砂仁5克、香附6克。

孕妇若在怀孕期间外感邪毒,如着凉受风寒,在妊娠晚期,会出现小腹疼痛、恶寒发热,带多色黄有臭味或有阴道出血,血色暗或有臭味,小便赤黄、舌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等症状。这种情况比较适宜采用清热解毒、补肾保胎法来保胎:取金银花、土茯苓、败酱草、生地、白芍各15克,蒲公英、续断、甘草、苎麻根各10克,桑寄生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需要安胎的准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服用上述这些保胎中药。另外,如果初次流产发生在怀孕一个多月之后,那么再次怀孕的准妈妈们应坚持服用中药两个月以上,并定时复诊以观察宝宝发育情况。通过以上这些安全有效的中医保胎措施,多能让自己的血脉正常延续,拥有一个灵巧结实的宝宝。

§§§第三节六味地黄加减配,大同小异有专长

朱丹溪的滋阴理论中,滋补肾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常用良药,因其由六味中药材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得名。六味地黄丸在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熟地、山药、山萸肉为补,泽泻、茯苓、丹皮为泻),中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味而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功能。但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之人不宜服用。

【六味地黄丸使用解惑】

1.究竟是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才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主要是在肾阴虚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

2.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是肾阴虚呢?

首先要看舌象。舌质红且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可能。注意,舌苔厚的人说明其体内有痰湿,是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要先清化痰湿。

然后是脉象。肾阴虚的脉搏特征是细数。也可以和自己以前的脉搏比较,如果跳得比较快,则有对证的可能。

再看症状表现。如果在舌红苔薄脉细数的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了: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长时间的,声音很小的那种耳鸣)、盗汗(夜晚睡觉时出汗)、自汗(非天热所致)。

3.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第一,是有湿热的人。这种人舌苔厚,舌苔黄腻,胃肠胀闷,大便不成形,这些是体内有湿热的诊断指征。

第二,阳虚的人。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质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金匮肾气丸就有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由于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滞腻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要慎重服用。可以用砂仁一个,捣碎,泡开水,用此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这样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就部分地化解掉了熟地的滞腻之性,同时砂仁还可以引药气归肾经,一举两得。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到专业的中医师那里咨询,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调养。

【古方今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还有以下多种用途:

其一,预防食管癌。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能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酶和自由基的生成。有关研究资料证实,六味地黄丸对食管癌前期病变上皮重度增生效果良好。

其二,治疗肾盂肾炎。六味地黄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肾脏局部的防御功能,适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加服六味地黄丸效果明显。

其三,治疗男子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

其四,治疗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其五,其他病症。治疗糖尿病,服药7~10天即见症状减轻;治疗慢性喉炎,饭前用淡盐开水送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使更年期症状明显好转。另外,还可用于肺癌的放疗期,可提高放疗效果。

【六味地黄丸衍生方】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杞菊地黄丸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减少东莨菪碱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还有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也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有较好疗效。

七、脾肾并重——温补学派

【学派概说】

继河间、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明代医家用药每多偏执于苦寒,常损伤脾胃,克伐真阳,又形成了新的寒凉时弊。鉴于此,以薛己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方法,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在辨证论治方面,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胃,或侧重肾命,而善用甘温之味,后世称之为温补学派。代表医家有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

温补学派诸家发展了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学说,既重视调理脾胃以治疗内伤杂病的积极作用,又深入探讨了肾命学说,从真阴元阳两个方面阐明了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意义。对于命门的部位及其生理作用,提出了不少学术见解,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温补学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临床各科及众多医家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追随之学者甚众,如士材之学一传沈朗仲、马元仪,再传尤在泾,他们继承了李中梓的学术观点并有所创新和发扬,均成为一代名医。又如清初之张璐,辨治杂病多取法于薛立斋、赵养葵、张景岳诸家方论,受温补学派的思想影响较深。

在日常生活中,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如果您的身体出现肠胃消化机能减弱、食欲不振、性机能衰退、身体怕寒等衰弱性的反应,为了改进健康状况,可以适当地使用肉桂、附子、干姜、鹿茸等温热性的药物,加入滋阴药中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