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20021100000024

第24章 各家医说厚德济生(10)

有些家长把婴幼儿抱在离电视机很近的地方来看,这是不对的。虽然许多测试表明,电视机所发出的微波,对眼睛没有直接伤害,但太近会看到屏幕上出现一条条扫描线和闪光点,不仅图像不清晰,也很累眼睛,因为小孩视力尚未发育完善,时间一长,物像就会模糊不清,眼球会觉胀痛,并有视觉疲劳。看电视的距离,大致是荧光屏对角线的4~6倍。有一个简易方法可以进行测试,一只手臂向前伸直,手掌横放,如手掌恰好把电视屏遮住,这个距离就差不多,大概2米左右。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婴幼儿看电视时间更不能过久,对较长的节目,中间可穿插一些其他活动,如远望等,有利视力的调节和恢复。

【坚持我们的目标:没有蛀牙】

婴幼儿期是乳牙的形成期,也是为恒牙打基础的时期,同时,因婴幼儿口腔年幼而成为“感染窗口期”,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宝宝的蛀牙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对成人后的恒牙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家长在给宝宝充分关爱和营养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保护好宝宝的牙齿,帮他们把好健康第一关。

在婴儿牙齿没萌出前,在哺乳后或每天晚上由母亲用手指缠上纱布,蘸清水放到婴儿口腔中轻轻擦洗牙龈和腭部,帮助其清洁口腔。牙萌出后可继续用这种方法轻轻擦洗各牙面(每天1次)或使用纸套式牙刷轻刷新萌出的牙齿。

宝宝在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一般在2岁左右乳牙会全部长完。所以,宝宝在3岁前就能进食像牛奶、果汁、秋梨膏、零食、泡过的碎面包等软软的东西,有的宝宝已经开始和大人一样吃正餐了。然而食物残渣、甜食的糖分留在口腔里,贴在牙齿上,是长蛀牙的最直接原因。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每顿饭吃完后都要喝一杯温清水,然后再用清水、淡盐水漱口或者刷牙。另外,像吮吸手指、咬嘴唇、偏侧咬嚼东西、乱咬东西、托着腮帮子睡觉等毛病都会让宝宝长大后牙齿或面部出现错颌畸形。

随着婴儿长大,好奇心增强,就应把牙刷介绍给孩子。父母首先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刷,重视他的刷牙质量,慢慢培养习惯,让孩子对父母有信任感。而且,孩子的牙刷一定要柔软,握柄要便于抓握,刷头大小还要适合孩子的口腔,刷头小的牙刷活动灵活,刷的部位也更彻底。同时,不要让宝宝用成人牙膏,容易伤害口腔黏膜。3岁前由父母帮助孩子刷牙,将婴儿一只手放在身后,另一只手由母亲抓住固定婴儿进行口腔清洁。3岁以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刷牙,但需要时常进行指导和监督。

此外,孩子只要一开始长牙就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宝宝们最好半年去检查一次。在宝宝换牙之前,一旦发现长了蛀牙,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否则会影响宝宝恒牙的健康。

八、攻伐戾气——温病学派

【学派概说】

学说溯源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为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客观上促使了江浙诸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形成一个学派。继明末清初吴有性著《瘟疫论》阐发疫病流行之特点、治疗之法当与《伤寒论》有所不同后,江浙地区又相继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新理论与治疗方法。其共同特点是认为“温热病及瘟疫非伤寒”,故后人称其为“温病学派”,叶天士(1667~1746年)乃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后又有在学术上毫无门派之见的吴鞠通(1758~1836年),在全面研究上迄《素问》、张仲景,下至吴有性、叶天士的相关学说后,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提出将温病分为上焦(肺与心)、中焦(胃与脾)、下焦(肝与肾)三个部分,即所谓“三焦辨证”的理论体系。

学派特色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领先地位。温病学派的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治疗外感病方面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羁绊而形成的一大学派。

第二,温病学家有强烈的崇实创新精神。通常被称为“时医”,处方用药以“轻、清、灵、巧”见长。

第三,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典型的温病。以逆传心包、湿温、伏气温病理论治疗非典型温病。

第四,重视预防及潜伏期和初期治疗,病程中注意存津救液、保护元神。

第五,验齿察舌、辨斑疹等阳性体征检查被普遍采用,提高了中医诊断水平。

§§§第一节智斗小儿水痘斑疹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水痘患者的饮食宜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宜多饮开水及饮料;忌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及发物。下面几种味美可口的食品,可以给水痘患者一定的养护和辅助治疗作用。

胡萝卜芫荽羹:胡萝卜、芫荽各60克,洗净切碎,加水煮烂,加冰糖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一星期,婴儿只服汤汁。

金银花甘蔗茶: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银花水煎至100毫升,兑入甘蔗汁代茶饮。可频服之。每日1剂,7~10天为1疗程。

薏仁红豆粥:薏仁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每日1剂,分3次服完。适于水痘已出,发热、尿赤、神疲纳差者。

马齿苋荸荠糊:鲜马齿苋、荸荠粉各30克,冰糖15克,鲜马齿苋洗净捣汁,取汁调荸荠粉,加冰糖,用烧开的水冲熟至糊状。每日1剂。适于水痘已出或将出,发烧、烦躁、便稀溏者。

总体说来,以上食疗方中,前两者在需要疏风清热时更宜选用,而后两者则更适合解毒祛湿。

【麻疹】

麻疹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要经常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从而引起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黏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黏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肤黏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多喝水或热汤,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利于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应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要特别的“忌口”。

下面介绍五种益于麻疹患儿的食品。

荸荠。其鲜汁对热性病均有很好的效果,它有清热、生津、化痰的作用。对于麻疹患儿发热、咳嗽之时,可单用荸荠煎水喝,也可用荸荠同芫荽煎服,疗效颇佳。

竹笋。在民间,多认为竹笋为发物,在小儿出疹期间,借其大发之性,可以助麻疹透发。如《食物本草》云:“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本草求真》曰:“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专家也曾介绍:“小儿麻疹初起,发热口渴,小便不利;鲜竹笋同鲫鱼炖汤令小儿饮服,有促进速透早愈之功。”

香菇。中医认为香菇为“发风、动气”之物,但它有益胃气、托痘疹的作用,凡小儿麻疹透发不快,宜用香菇6~10克(或鲜蘑菇15~20克),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江苏句容一带民间,通常单独运用蘑菇煮汤,能使麻疹早透发,早治愈。

樱桃。有发汗、透疹的作用,凡麻疹初起或出疹期出而未透时皆适宜。民间有用鲜樱桃1500克,装罐内封固,然后将罐埋入地下,待1个月后取出,樱桃自化为水,去核备用。当小儿出麻疹时,给患儿饮一杯。也有将鲜樱桃挤出汁水20~30毫升,稍炖热后饮服。

鲫鱼。民间常认为鲫鱼是发物,其实古代医家并不以为然。明代医家缪希雍就认为:“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小儿麻疹初期或麻疹透发不快,清炖鲜活鲫鱼,令小儿喝汤吃鱼,可使麻疹透发良好,早发早回,缩短病程,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