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万物是其所是的尺度,也是万物不是其所不是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公元前五~前四世纪,古希腊活跃着一群颇有些玩世不恭精神的哲学家,他们穿梭于城邦之间,在各个地方演说,向年轻人收取学费,许诺能教给人们辩论的技巧。他们自诩为商人,但出售的也并非真理,而是告诉别人如何诡辩的技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智者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此在西方,智者成了诡辩者的同义词。智者学派中,著名的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克里底亚等人。
诡辩的技巧
普罗泰戈拉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智者,他的最为著名的一个观点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相对主义的观点。他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普罗泰戈拉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而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因此,知识即是感觉,只要借助感觉就能获得知识。由此,他又推断出另一个著名的命题,即对神的怀疑。他说:“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也无法证明他们不存在。总之,对于神,我一无所知。”作为智者学派的第一人,普罗泰戈拉实际上通过对于主观性、相对性和利己性的强调,为诡辩术打下了坚实的支柱。正因为没有了神,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出发来获得知识,论辩的重要性才能得以凸显。
据说,后来他的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要说对于神他一无所知。
普罗泰戈拉则对他的学生说:“这样说风险最小。当人们对于某些东西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他们就不可能有一个非常确定的标准,来判断你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这样,你既可以说它是正确的,也可以说它是错误的。”
另一个著名的智者,高尔吉亚则用一些貌似极其荒唐的命题向人们表明了诡辩的可怕。在他的演讲和著作中,他“证明”了三个命题:一、无物存在。二、如果有物存在,那么也无人能认识它。三、如果有人确实能认识它,那么也无人能够传达这种认识。这些命题显得如此的荒谬,但高尔吉亚却通过复杂的逻辑推理一一予以证实。在他看来,由于每个人都是主观的,每个人所知道的仅是他个人所知道的,因此,根本没有判定真理的客观标准。正是由此他才推断出,我们实际上无法认识真正的世界。
智者的故事
关于普罗泰戈拉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了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戈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并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在法庭上,普罗泰戈拉的理由是:“如果你欧提勒士这次官司打赢了,那么按照合同,你应付我另一半的费用;如果你输了,那么按照法庭的裁决,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这次官司或者打赢,或者打输,你都得付我另一半学费。”
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欧提勒士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裁决,我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输了,那么按照合同规定,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不管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必付给你学费。”最终,法官也不知所措。
有一次,一个智者狄奥尼索多拉斯故意去捉弄一个名叫克里西普斯的头脑简单的人。
狄奥尼索多拉斯说:你说你有一条狗吗?
克里西普斯说:是呀,有一条恶狗。
狄奥尼索多拉斯问:他有小狗吗?
克里西普斯说:是呀,小狗们和他一个样。
狄奥尼索多拉斯又问:狗就是他们的父亲吗?
克里西普斯说:是呀。
狄奥尼索多拉斯问:他不是你的吗?
克里西普斯说:他的确是我的呀。
狄奥尼索多拉斯说:他是一个父亲,而且他又是你的,所以他就是你的父亲了,而小狗就是你的兄弟了。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找到当时的一位智者欧迪姆斯请教。欧底姆斯向这位初次见面的青年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
青年回答:“只有不知道的东西才需要学习。”
“据我所知,字母是你知道的东西吧?”欧底姆斯继续追问。
“不错。”
“你认识所有的字母吗?”
“认识。”
欧底姆斯嘿嘿一笑问:“那么老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欧底姆斯有意混淆“老师教你的时候”这个偏正词组所表示的时间概念来进行诡辩,那青年不假思索,顺口说:“是的。”
“你既然认识字母,那么老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吗?”
“是呀。”
“学习字母只是那些不知道字母的人,而你早已认识字母了,这说明你并不在学习。”
“不,我也在学习。”
“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你就是学习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
“是的。”
欧底姆斯说:“你要我相信这个事实,那么就必须推翻你刚才所说的话!”
“我刚才说的话?……”小伙子有些晕头转向了。
“你刚才说,只学习不知道的事,这样的断言显然被你后来的话推翻了。”欧底姆斯解释道。
“……”青年人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