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20025800000030

第30章 团结协作从身边做起(4)

陆贽担任宰相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吉甫担任驾部员外郎,管理全国交通和邮政事业。一次,因工作失职,陆贽参奏皇上,把李吉甫贬谪为明州长史,不久,李吉甫又被提拔为忠州刺史(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现在,陆贽被罢免宰相,贬谪为忠州别驾,就成了李吉甫的部下。

初到忠州(州名,唐朝设置,辖今四川忠县、丰都、垫江、石柱等县),陆贽的兄弟、门下都为他的命运担忧。当年,陆贽上奏贬谪李吉甫是秉公办事,但现在陆贽落在李吉甫手里,李吉甫也来个秉“公”办事,公报私仇,那是易如反掌的事。陆贽心里也忐忑不安,虽然他也信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古训,但是,他在官场这么多年,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也是很清楚的,李吉甫即使不公然报复自己,就是常常给自己穿穿小鞋,也够自己好受的了,在别人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看来自己只有挨整受气的份了。

然而,当听到陆贽已遭贬谪来忠州的消息,李吉甫并没有想到要对陆贽落井下石进行报复。他一向敬重陆贽的才干和为人,陆贽当初对他的处理,他是心悦诚服的,如果自己身居陆贽的位置,他也会这么做的。现在,陆贽被人所谗;贬来忠州,肯定心情复杂,对自己怀有戒心,我作为曾有类似经历的人,更应该体谅他的处境。

李吉甫从陆贽到忠州的第一天起便对他以礼相待,常到他家问寒问暖,为他家解决实际困难,把陆贽当做朋友和德高望重的长者对待,从来不提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李吉甫的所作所为使陆贽感到不安,而李吉甫担心的正是陆贽不会信任他。于是,李吉甫每天都寻找机会与陆贽亲近,拉家常,家里有好菜就邀陆贽到家里,两人举杯对饮,谈论忠州政务,并时常请教一些问题,就像平生交往深厚的朋友。

陆贽起初一直对李吉甫心怀疑虑,言行谨慎,后来,时间一长,陆贽便感受并确信了李吉甫对他的诚意,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渐渐缩短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人们对李吉甫的博大胸怀无不交口称赞。

不争名利、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中还有一类是不计个人恩怨,服从大局。宋代赵概很佩服欧阳修,后者却经常贬抑他。当欧阳修受诬告时,没人愿意为他申辩,赵概却从大局出发,向皇帝上书陈情。王旦与寇准,也是这样的一对同事。尤其突出的是三国时陆逊受到淳于式的批评,不仅不心生怨恨,而是认真反省,并极力向朝廷举荐淳于式。其中最有名的是战国时赵国将相和的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宽广胸怀,终于感化了廉颇,令其负荆请罪。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军,为赵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原是赵国一个宦官的门客,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很有辩才。他受赵王的派遣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认为他很有才干,就任命他为上大夫。从此,蔺相如便成了赵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聪明才智也因此得到了发挥。当时,战国七雄争霸,秦国尤其强大,又与赵国是邻国。公元前279年,秦王提出约定在渑池与赵王相会。秦王强暴,其用心不可预测。赵王害怕,不愿去,蔺相如力劝赵王赴会。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不畏强秦,智斗秦王,使企图羞辱赵王的秦昭王始终没有占到便宜,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大煞了秦国的威风。渑池之会后,赵王认为蔺相如的功劳很大,就任命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老将廉颇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蔺相如是一个宦官的门客,地位低下,仅凭舌辩之能就取得这样的高官厚禄。他呢,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保卫国家的汗马功劳。现在,蔺相如竟位居他之上,他感到是两种耻辱,他对外扬言:“我如果碰上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那里,蔺相如并没有显得不满,还是和平常一样,不动声色,只不过总是避免碰上廉颇。上朝时,蔺相如总说自己有病,借故待在家里;出门时,看见廉颇来了,就绕道避着他走。老将廉颇非常得意,认为蔺相如一定是害怕他了。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办事,与廉颇相遇。远远地看见廉颇过来,他就赶忙命车夫掉转车子另走他路。这可使他的属下感到很难堪,跟随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主人,叫他们脸上也无光。这次,他们再也忍受不住了,对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别亲人故友来追随您左右,是仰慕您的才干和胆识。您和廉将军都位居高官,廉将军屡次恶言攻击您,而您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躲躲藏藏,不敢露面。这种事连普通老百姓也会感到耻辱啊,何况您呢?您能够忍受。我们可容忍不下了,还是请您允许我们走吧!”蔺相如再三挽留他们,平静地对他们说:“依你们看来,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强大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秦王强大。”蔺相如又说:“以那秦王的权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他和他的大臣,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强秦一心想吃掉赵国,它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还不是因为赵国外有廉将军御敌保国,内有我治理朝政,国力强盛。如果我们两人互相争斗,无论谁输谁赢,受害的还不是赵国吗?大敌当前,我们应当避免矛盾,团结一心,共同防御强秦可能发动的进攻才是啊。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避免与他发生冲突,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啊!”众人听了蔺相如的一席话,无不为他宽宏大度,顾全大局的胸襟所折服,再也不说“走”了。

蔺相如的话,不久传到廉颇老将军的耳中,他深为震动,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光着上身,背负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出来迎接。老将军诚恳地对蔺相如说:“我太浅薄了,没想到你有如此宽阔的胸怀。”

此后,蔺相如与廉颇捐弃前嫌,终于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他们齐心协力,共保赵国江山。有关他们“将相和”的故事,成为世代传颂的佳话。“将相和”的意思就是将相团结一致的意思。

集体宿舍中的团结

每一个学校都会有自己学校的宿舍制度,可你是否接受自己学校的制度呢?宿舍作为学生的暂时的住所,可以让同学得到良好的休息。而较好的休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互相友爱、相互团结的精神。因此,住宿舍的同学都应该遵守以下几点:

(1)遵章守纪,模范遵守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不做学校禁止的行为。

(2)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自觉遵守宿舍生活秩序,按时就餐、起床;上下床动作轻,拿东西声音要小,上铺翻身要轻,下铺要多给上铺同学方便。有事回来晚了应先说一声“对不起”。

(3)讲究卫生,爱护集体荣誉。平时注意搞好个人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床铺勤打扫,被褥叠整齐,用具摆放合适。不随便在他人床上坐卧,未经允许,不随便挪动翻看他人物品。

(4)当学校有关人员进入宿舍时,学生应主动起立,问好、让座、热情交谈,当客人告辞时应以礼相送,并说“再见”或“欢迎再来”,回到宿舍后,应轻轻关门。

(5)关心集体,自觉参加值日工作。主动搞好公共卫生,保持宿舍内整洁美观。清理的垃圾及时倒入垃圾通道内,不要堆放在走廊过道处。不在宿舍内吸烟。不往楼下扔杂物,泼污水。

(6)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对有困难和生病的同学要多关心照顾,同学间有了小矛盾要互谅互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在宿舍内不大声喧哗、打闹、跳舞、踢球,放录音机音量适宜,不要影响他人休息。

(8)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关灯、关门窗的好习惯。不在墙上乱写、乱画、乱钉;不向窗外、走廊泼水、乱扔果皮杂物;不往水池、便池内倒剩菜剩饭。

(9)讲究文明礼貌,以礼待人。当老师、家长或其他客人来访时,应主动向客人问好让座。交谈时声音不要过高,时间也不宜过久,如果被访者不在,应尽快帮助寻找,找不到时应让客人留言事后应及时转告。

最后,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在宿舍乱拉电线或者乱用电器,不留外人在宿舍过夜。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集体,在和其他宿舍成员相处的过程中,要真诚。要相互友爱,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正确看待他人、集体、和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要生活在集体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集体和社会。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无时无处不与他人、集体和社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青年朋友一定会问,个人为什么离不开他人、集体和社会呢?

朋友们,人类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类从产生开始,就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但人又不同于动物,人不但具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任何社会都反映了一定集体的利益,也决定了个人的利益。个人利益依赖于一定的集体和社会,集体和社会又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条件。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就是这样既对立又统一的。

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使用石器、木棒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自然灾害频繁、野兽横行的恶劣环境中参加生产,他们经常采取简单的协作形式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就使他们养成了朴素的集体、群众观念。他们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是不可分开的,所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竭力维护这种关系。也就是说,人类一出现就体现了社会性、群体性。

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从形式上看,在阶级社会里,人们似乎可以单独地进行生产,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依赖却更为加强了。比如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单个的小生产者既要同他人、同农民整个阶级发生联系,还要同封建地主阶级发生被剥削与剥削、被统治与统治的关系。只是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但这并没有改变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依赖。就是文艺作品中的鲁滨孙,他能在荒岛上生活下去,也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原先所给予他的智慧去获取食物、建造简陋的居室和准备逃离荒岛的木舟……他也离不开土人“星期五”。他的社会知识、生产技能、生活本领都来源于社会的启迪和教育。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明水平达到今天的高度,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联系,在深度和广度上远非前人所比。世界上万事不求人的人是不存在的,任何生活产品都是社会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就拿穿衣来讲吧,要穿衣,就必须同服务行业(不管是个体还是集体的)、商业部门发生联系;商业部门又要同纺织工业部门发生联系;纺织部门的原材料又来自农民兄弟,又把农民(包括个体的、集体、国营的)联系起来了;而农民兄弟种棉需要的工具、肥料、科学技术等,又把工业部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联系起来了……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人、集体和社会,他人、集体和社会是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科学技术同样离不开集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取得的每一个巨大进步,都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个人的发明创造,需要在千百个人失败的基础上出发。科学家的成功,不是只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必须综合千万人的智慧。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形形色色,变化万端,为了赢得它,必须运用集体的知识和联合大家的努力。正如钱学森所说:“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不能靠一个人的劳动……百分之九十五的科学技术都要靠集体,不能单干,单干没有生命力。当然并不是吃大锅饭,这个关系也是辩证的。”

任何一个人的才智只有在一定的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人们团结在一起可以做出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任何伟大事业。古往今来,各种有识之士和英雄豪杰,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功绩,但他们谁也没有离开过他人、集体、社会和时代的力量。时势造就英雄。一个人只有在某个特定的社会中占有时代所需要的地位时,他才能显示出才能,干出大事业。个人好像一滴水、一粒沙,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排山倒海。荷花虽好,还须绿叶相衬,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青年朋友,当你在社会主义的集体中设计自己的未来,规范自己的人生时,你将同他人、集体和社会一起前进。

要将团结做得更好

青年朋友之间相处,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团结的现象。有的是因为在学习或中互不服气;有的是因为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有的则因为只和自己个性合得来的人在一起,而疏远和排斥他人……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彼此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工作和学习,也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共同的事业,都懂得团结的重要。在我国古代,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团结的故事是一直被人们传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