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20027300000019

第19章 自救互救的长期性(2)

无论是何种情况,震后对经历过地震的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都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那些心理受到巨大伤害的人们。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来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地震夺去了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他们的错。帮助地震亲历者最大限度地利用积极应对技能,面对和走出可能的心理阴影。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受干预者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同时恢复其心理平衡与继续正常生活的动力。

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地震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重新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帮助他们对自己近期的生活进行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渡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心理危机干预一般由专业的危机干预团队来进行,作为被干预的对象,个人也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才能让自己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回正常生活。个人要注意面对突发的地震灾难,大胆说出自己的恐慌,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现。

同时,个人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生还者应该早日坚强起来,学会适应地震后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

对于经历地震的老人或小孩,震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联想到以前的一些负性事件等现象,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概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他们战胜心理阴影。

从更远的意义上看,灾后心理康复的目的不仅在于预防和治疗受灾群众的心理障碍,而且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受灾群众的心理成长。地震可以震垮建筑,甚至会夺取人的生命,但是地震震不垮人们坚强的意志,这是震后进行心理康复救助的终极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政府部门应该在灾后尽快建立或重建灾区的精神卫生服务系统,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受灾群众的常见心理问题,组织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强化培训,使心理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帮助他们摆脱阴影,重塑生活的勇气。

作为经历地震的受灾群众,除了要积极进行心理自救外,重点就是要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心理救援计划中来。加入集体的心才不会孤单,心灵有了归属感才会珍惜活着的日子,好好活本身就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应该让自己消沉,让自己脱离社会,甚至走上自杀这样的不归路。

§§§第四节震后远离病疫

人们常会误解地震灾害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地震发生以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人们从尸体联想到传染病,从而引发恐惧并认为“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灾后病疫的暴发风险主要与是否有安全的水源和卫生设施、人群密度、人群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医疗服务等相关,与当地的疫病生态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传播性疾病暴发风险的大小以及感染人群的死亡率。因此,做好灾后病疫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灾区群众在进行身体和心理康复的同时,也要在病疫预防上做足“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以后,灾区群众在饮食上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并做好蚊蝇灭杀。

地震发生以后,饮用水的供水发生中断,因此,需要进行临时饮用水源的发现,以及要对临时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并尽快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也可打临时浅水井解决人们的饮水需要。

震后饮水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寻找水源。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专人进行看管。

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卫生标准的水,要先净化后消毒。混水澄清的方法是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浑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直至水澄清。没有专门的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或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浑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对水进行消毒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水煮沸消毒,同时也可以使用漂白粉等氯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照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氯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2片或2%碘酒5滴,振摇2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水源距居民点很远时,可用运水车拉水。按每人每日应急用水5~6升计算,一辆运水车每日可供约3000人。用运水车供水时,要设专人负责,将漂白粉加入水箱内进行消毒。降雨时,可用盆、雨布、塑料布等接水,澄清后加漂白粉消毒。储水可用缸、罐或水泥槽。对洗澡、洗衣用水,可在地上挖坑,里面垫塑料布,留小口加盖储水。

地震发生以后,也要特别重视饮食的卫生问题,否则可能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引发其他方面的疾病。用于地震救灾的食品,要派专人负责对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对于挖掘出来的食品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检验合格后才能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要深埋处理。震后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将食具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无传染病。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震后要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的食物。

震后病疫预防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管好厕所和垃圾、进行蚊蝇的灭杀。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

最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贯穿于整个病疫预防中的关键一环,每一位灾区群众对自己加强保护,就是对整个灾区负责任的做法。灾区群众共同努力,震后的病疫预防才会真正取得预想的效果。

§§§第五节震后常见病治疗

地震发生的瞬间,产生房屋倒塌等巨大的破坏,然而,地震的破坏远不止这些,纵使我们加强了对地震后病疫的预防措施,震后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常见疾病,因此,掌握震后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对灾区群众实现更完全的自救互救意义非同寻常。这里给出一些震后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地震发生后的恶劣卫生条件,很容易引起霍乱的发生。霍乱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剧烈泻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肌痉挛和周围循环衰竭。

(一)寒霍乱

症状:泻吐频繁,泻下及呕吐物呈稀水或米泔水样,口不渴或喜热饮,形寒喜温,汗出肢冷。

1.中成药:选用藿香正气胶囊、附子理中丸。

2.基本方药: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藿香15克,白芷12克,紫苏12克,茯苓20克,半夏曲12克,苍术、白术各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桔梗6克,炙甘草10克。

(二)热霍乱

症状:泻吐频繁,泻下黄水或带黏液泡沫,呕吐物热臭酸腐,口臭,心烦口渴,腹中绞痛,小便黄赤。

1.中成药:选用葛根芩连微丸、肠胃康冲剂、六合定中丸。

2.基本方药:王氏连朴饮加减,黄连10克、厚朴10克、菖蒲12克、半夏10克、山栀10克、淡豆豉10克、芦根30克。

(三)干霍乱

症状:卒然腹中绞痛,欲泻不能,欲吐不得,烦躁闷乱,面色青紫,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

1.中成药:玉枢丹。

2.针刺:十宣针刺放血。

二、中暑

地震发生以后,由于受灾群众的居住条件有限,遇到夏季的炎热季节时,发生中暑的情况比较普遍。中暑是指在炎热季节,感受暑热之邪,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热病。

(一)轻症

症状: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

中成药:选用藿香正气(水)胶囊、十滴水、六一散、生脉饮;绿豆汤、酸梅汤等。

(二)重症

症状:中暑呕吐,胸中满闷,恶心,头晕目眩等。

1.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十滴水、六一散、生脉饮

2.针刺法:取人中、合谷、十宣。用泻法。

3.基本方药:王孟英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石斛15克、麦冬9克、黄连5克、竹叶6克、荷梗6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块滑石15克(先煎)、生甘草5克。

加减:

若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高热无汗,体若燔炭,烦躁不安,选用安脑丸或安宫牛黄丸鼻饲;清开灵注射液30毫升或醒脑静注射液30毫升,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滴。

若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舌红绛,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选用紫雪、局方至宝丹鼻饲;高热者,选用清开灵注射液30毫升或醒脑静注射液30毫升,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脉点滴。

三、咳嗽

震后受灾群众身体处于易感状态,可能出现感冒、急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等各种疾病,这些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便是咳嗽。对咳嗽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一)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重,咳痰稀白,咽痒,气急,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无汗等。

1.中成药:选用通宣理肺丸(口服液)、急支糖浆、二母宁嗽丸。

2.单验方:

川贝5克,用白梨一个蒸熟服用;

杏仁10克、萝卜子10克,水煎服;

青果10克、白萝卜100克切片,煎水频服。

3.基本方药:三拗汤,炙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甘草10克、苏叶6克、金沸草15克、陈皮10克,水煎服,每服150毫升,每天2~3次,每日1剂。

(三)肺热咳嗽

症状:咳嗽频频,气粗声哑、咽喉疼痛、咳吐黄痰,或痰粘咳吐不爽,口渴欲饮等。

1.中成药:羚羊清肺丸、止咳橘红丸、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2.单验方:生百合15克、款冬花10克、炙杷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炙麻黄6克、生石膏30~60克、炒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细菌性痢疾

震后水源受到污染,如果饮用水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地消毒,引发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会很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单验方

1.大蒜10~15克捣烂,马齿苋30~60克,煎水1碗,冲入蒜泥,过滤得汁,1日2次分服。

2.马齿苋60~90克(鲜草加倍),扁豆花l0~12克,水煎加红糖,口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