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20027300000005

第5章 做足防震准备(3)

地震包里应该准备这些物品:

1.饮用水。建议你购买一些瓶装水,并要注意保质期。如果你准备用自己的容器装水,你应该从军用品或者野营用品专门店购买那种不漏气的、专门储存食品的盛水容器。在装水之前,要用餐具专用洗涤剂和水清洗容器,并用水冲净,以免洗涤剂残留。容器内的水必须定期更换。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一些净化用的药片,比如哈拉宗、高碘甘氨酸,但在使用这些药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瓶子上的标签。请向专业人士或医护人员咨询上述药品的使用。

2.食品。准备足够72小时之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奶粉以及听装饮料。干麦片、水果和无盐干果是很好的营养源。请注意以下几点:不要选择那些让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选择无盐饼干、全麦麦片和富含流质的罐装食品;只储备无需冷藏、烹饪或特殊处理的食品;如果家里有婴儿或有特殊饮食需要者,也应该为他们准备好相应的食品;应该准备一些厨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动开罐器。

3.日常用品。一两套替换衣服、手电筒、火柴、蜡烛、小刀、袖珍收音机、洗脸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纸(包括妇女卫生纸、有婴孩的还应准备好尿布)、个人常用防身药品(伤药、止痛药、胃药、感冒药等)、茶杯、饭盒、适量现金等。

4.其他可能用到的物品。你能想到的震时或震后可能用到的其他物品,比如塑料袋、雨衣或雨伞、绳索、口罩、手帕、急救卡片(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项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等。

五、做好日常的防震演习

日常的防震演习有助于人们在地震时快速正确地做出反应,5·12汶川大地震中,在被定为极重灾区的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县里的桑枣中学全校2 2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师全部紧急撤离到学校的操场上,无一名师生伤亡,被人们称为“奇迹”。这是因为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防震演习在有的学生看来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甚至有的老师也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可是校长叶志平一直坚持疏散演练,所以才会出现大地震中的“奇迹”。

其他学校可以以桑枣中学为榜样,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紧急疏散方案,并开展演习,让每名师生都能通过这样的演练来增强脱险能力,能够在地震来临时临危不乱,并安全疏散。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达到绷紧安全这根弦的目的。提高师生紧急疏散、灾害救助、逃生自救及在灾难中生存的能力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家庭在平时也有必要进行防震演练,演习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一分钟紧急避险。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干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演习结束后计算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动方案后再做演练。

2.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防震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上水、电、气和熄灭炉火。

3.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

§§§第三节应急避震常识

大地震发生时,留给人们的反应时间非常短暂,很多时候生死就在这刹那间决定,所以掌握地震发生时短暂时间内的逃生知识极其重要。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近的距离里,找到最适合的躲避场所。

一、生死12秒与安全三角区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短暂,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地面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地面大幅度晃动(后晃);房屋倒塌。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叫大震的预警时间。

预警时间的长短与地震大小、距震中的远近、房屋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据对唐山地震幸存者的调查,极震区倒房户的室内人员,震时清醒或惊醒的715人中,发现预警现象的约占32%;其中(有的人同时感到几种现象)感到了初期振动的有102人,占44.0%;听见地声的有100人,占43.1%;看见地光的有39人,占16.8%。以能够对预警时间做出估计的177例为依据进行统计,其中,多数被震醒的人提供的预警时间仅为数秒,而震时清醒者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十几秒,少数可达20秒以上。粗略估计,唐山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

由于预警时间非常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避震空间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与有效的避震空间相对应,室内有很多地方是不利于避震的,比如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外墙边、窗户旁。在紧急避震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选择这些地方,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二、避震三原则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针对地震的避震措施也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期的避震实践,我们把它总结为避震三原则:

1.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2.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不但没救成,自己也被埋压。想到别人是对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3.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1994年9月,我国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福建、广东沿海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在这次地震中,有700多人因震时慌乱出逃拥挤而受伤,其中多为中小学生。但在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市的一些学校,由于学生们在老师指挥下沉着避震,无一人受伤。

三、避震要点

除了要遵循避震的原则外,就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也是必须了解的事实。如地震突然发生后,是先跑还是先躲?躲在什么地方才安全?身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怎样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怎样避免其他的伤害?

就地震发生时先跑还是先躲的问题,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应该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这样才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既然地震发生的时候应该先躲,那么躲在什么地方就非常重要,因为躲的地方很可能决定了你的生死存亡问题。躲的时候,应该选择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安全三角区;如果是在室外,则应该远离建筑物,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身体采取的姿势也非常重要。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地震发生时人们可能会被各种飞动的物品砸伤,因此保护好身体的重要部位就特别重要。要注意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同时,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都要注意避免其他伤害。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无论在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都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因为拥挤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