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20030200000006

第6章 人物故事(6)

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一下就发现了乾隆皇帝异样的眼神,随即发现了朝服不正的刘墉。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衣冠不整是要判罪的。和珅心想:“刘罗锅,我平时贪点、占点,你总是揪住不放。今天你朝服穿反了,我也不会放过你。”于是,他强忍住笑意,幸灾乐祸地问道:“刘大人,你今天是怎么啦?”

和珅这么一问,群臣全都发现了刘墉反穿的朝服,不禁暗暗为他担心。然而,刘墉依旧低着头,不惊不诧,对和珅的话更是置若罔闻。

乾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正直清廉,便压住心里的怒火,责备道:“刘爱卿,你看看你穿的朝服!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仿佛这时才恍然大悟。他马上跑出太和殿,重新穿好了朝服进来。他跪奏乾隆道:“启奏皇上,微臣确实不该反穿朝服,请皇上恕罪!微臣今日反穿朝服,大家一眼就看清楚了,但是,有人将御道翻个面,再稍加修饰,将翻修工程充作新工程,大肆贪污,中饱私囊,这就不容易被众人察觉了吧?”

刘墉说得这么明显,大家当然知道是在说谁,眼光齐刷刷地落在了和珅身上。和珅顿时脸色铁青,惶惶不安地低下了头。

乾隆吃了一惊,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去看过了,御道看上去是崭新的,怎么变成翻修的了?快将实情细细奏来。”刘墉回奏道:“万岁明察!微臣最初也没发现破绽,后来偶然间听说这件事,便去现场查验,发现御道果真是用旧石板翻修的。至于更详细的情况,还是请皇上问和大人吧。”

和珅见东窗事发,早已吓得脸色铁青。他不等皇上询问,便赶紧跪在地上,奏道:“微臣该死,请皇上恕罪!微臣见旧石板翻个面依然崭新,不舍得丢弃,就将它翻面雕刻后,再重新铺上。”

乾隆顿时大怒:“大胆和珅,你竟敢欺骗朕!”

和珅早已吓得双腿发抖,他哆嗦着为自己辩解:“微臣该死!请皇上息怒!微臣实在是因为石板依旧可用,不舍得丢弃,才这么做的!”

“那么,修御道总共花费多少银子?”

“微臣还来不及禀报皇上,修御道总共花去了一万两。”

“其余九万两呢?”

“这……这……这几天微臣正在做账,正准备返还国库。”和珅毕竟久居官场,这点应变能力还是有的。

乾隆皇帝怒火中烧,但是,想到和珅毕竟与自己情投意合,朝廷中有许多事都离不开他,只得说道:“大胆和珅,竟敢欺君罔上!朕撤销上次对你的奖赏,命你将一万两赏银退回国库,官降一级。朕命你立即按原来的方案重修御道,至于已经花掉的那一万两工程款,由你自己填补!下不为例,否则将加倍惩罚!”和珅敛的财富可敌国,区区一万两算得了什么?他见乾隆这么处置,紧绷的心顿时松懈下来,连连叩头谢罪,表示认罚。

纪晓岚上前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受赏。”

乾隆皇帝对刘墉笑道:“刘爱卿参奏有功,的确应该受赏。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切不可反穿上朝。”

刘墉连忙叩谢说:“谢主隆恩!既然御道之案已经弄清,微臣也就再没有反穿朝服的理由了!”

林则徐智筹救灾款

林则徐是我国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当广东禁烟的钦差大臣时,不怕危险,不畏强权,积极施行禁烟运动,并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运动。他无论在什么地方当官,都是爱民如子,时时刻刻将百姓的安乐放在自己的心上,因此是百姓心中的英雄。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的时候,有一年,由于天气大旱,太阳把肥沃的农田烤得都裂开了口子,许多河流已经干涸得见底了,根本就没有办法种庄稼,以致这一年的米价贵得不得了,很多穷人根本就买不起米吃,好多人被饿死了。看到这种情况,林则徐的心里十分着急。他将朝廷发给自己的钱全部拿出来去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可是他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他就号召自己的下属官员也将各自的钱拿出来救人,而那些口口声声同情灾民的官员们却不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他们一个个为自己找理由解释:有的说自己的钱已经用完了,有的说自己的家里也因为受灾而没有了粮食,自己都快没饭吃了。就这样,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就是没有人肯出一分钱。

面对这种情况,林则徐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这些官员都是在跟自己装穷,可是自己也不好强迫他们拿钱出来,看样子只能用其他办法让这些爱钱如命的家伙自己把钱拿出来才行。林则徐想了想之后,就对这些哭穷的官员们说:“看样子大家都被这场天灾害得不浅。既然是遭了天灾,要想解决也只能请老天爷帮忙才行了。这样吧,两天后是一个好日子,我决定沐浴斋戒两天,然后亲自登上祈雨台求雨。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这几天也请大家一起斋戒。反正现在大家家里都没有什么吃的,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吧?你们就算有吃的,大概也只是一些粗粮野菜之类的,所以斋戒两日对你们而言一点困难也没有,对吧?”那些地方官员听林则徐这么一说,只好点着头说:“是啊,大家现在能有一口粗茶淡饭吃就不错了,难道还能有大鱼大肉吃吗?斋戒两天根本不是问题。”林则徐笑着说:“好,既然这样,那么就请各位回去之后开始沐浴斋戒吧,两天之后务必全部要去祈雨台求雨。如果有人不到,那么求雨不成功的罪过就全部由这个没有来的人负责,听明白了吗?”大家一起回答说“听明白了”,于是林则徐就让这些官员全部回去了。

两天之后,林则徐在祈雨台举行了隆重的求雨仪式。他登上高高的祈雨台,又拜又叩,口中也是念念有词,祈祷上苍能够体恤天下的百姓,不要让这种干旱的天气持续下去了。祈雨仪式结束之后,林则徐命令手下在台下铺上了一大片芦席,然后自己带头坐在芦席上休息。那些地方官员们见总督已经坐下来了,自己也不敢不坐,只好乖乖地坐在芦席上。当时太阳正火辣辣地照射下来,那些平时享福享惯了的大小官员们一个个汗如雨下,口干舌燥。这时林则徐对他们说道:“以前我们都没有好好体会过老百姓的辛苦,今天我就和你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吧!”又过了好一会儿,许多官员已经坐不直了,东倒西歪地在席子上,差一点就躺下去了,更难过的是没有水喝,一个个嗓子眼都快冒烟了。这时林则徐说:“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大家的嗓子也快冒烟了吧?看来还是得喝一点茶水才行啊!”于是命令手下将一大桶凉茶水抬了过来,然后自己带头喝了一大碗,其他的官员也纷纷上来喝,一个个把这种平时看都不会看的粗茶当成玉液琼浆一样喝得干干净净。喝下去之后,大家觉得好过了一点,可是没过多久,大家的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接着从林则徐开始一个个开始吐了,弄得每个人的面前都很肮脏,而林则徐却笑着说:“好啊,现在就是看看大家的良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好时候了。”于是林则徐带着人,从这些官员座位前走过,一个一个地检查这些官员吐出来的东西。除了林则徐自己吐的是粗食野菜之外,其他的人吐的都是鱼肉荤菜,还有山珍野味。林则徐看着这些低下头的官员们,很难过地说:“你看看你们,我今天诚心诚意来这里求雨,是为了求老天爷能解除干旱的灾情,能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可你们呢?你们是素食素水,真心求雨的吗?还有,前两天我为了救灾,请大家捐钱出来,可是你们一个个都说自己的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了,现在看看你们吐出来的这些鱼肉荤菜,这是没有饭吃的家里该有的东西吗?老天爷为什么要制造这些灾害?就是在警告惩罚你们这些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官员啊!”

这些官员们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再说谎了,又害怕再不捐钱就会让林则徐这位总督大人生气,所以只好将自己的钱捐了出来。就这样,林则徐用一点呕吐药就让这些把钱看得比命重的官员们乖乖地将钱捐了出来。他利用这些钱为灾民们买粮食,帮助百姓们度过了这困难的一年。当地百姓对林则徐的这种行为既佩服又感激,都称他是“青天大老爷”。

岳飞智除刘豫

岳飞是我国宋朝的抗金名将,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不光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还有一颗赤诚的报国心。

有一年,宋朝的济南知府刘豫在金国的重金利诱之下,决定背叛宋朝,归顺金国。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刘豫狠心地杀害了当地驻扎在济南的抗金将领关胜,投降了金国,并在济南成立了所谓的大齐国,而刘豫也被金国皇帝封为大齐皇帝。这个大齐皇帝为了讨好自己的主子——金国,就利用自己对宋朝官员和军队布置的了解,经常配合金国侵略宋朝,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成了宋朝抗击金国的最大障碍。

当时驻守在边境的抗金名将岳飞十分痛恨刘豫的丑恶行径。为了除掉宋朝的这个心腹大患,岳飞决定派人打入刘豫统治的大齐国了解情况,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除掉刘豫。终于,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传回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由于刘豫和金国大将粘罕的关系非常密切,引起了和粘罕关系对立的另一名金国大将金兀术的不满,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之间常常相互争斗,关系比较紧张。岳飞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心里想到了一个除掉刘豫的好办法。

有一天,岳飞手下的士兵来报告,说是抓住了一名金国的密探。岳飞知道后,心里一动,马上有了一个主意。他命令手下将这个密探带过来。那名密探被带来之后,岳飞装作一副很惊讶的样子对那个密探说:“咦,你不是张斌吗?我明明派你去刘豫那里和他商议杀死金兀术的事情,你怎么会被抓了?难道你还没有把我的话带给刘豫吗?你是怎么办事的?真是太不中用了!现在我再派你去刘豫那里走一趟,如果这一次再办砸了,我就将你两次犯的错一起处理,听见没有?”说完,岳飞又写了一封信给刘豫,信中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暗杀金兀术的计划,并向刘豫承诺,如果他能帮助自己杀死金兀术,那么事情办成之后,自己将会向朝廷为刘豫请功领赏,那么刘豫投降金国的事情将一概不予追究。岳飞将这封信交给了这个金国的密探,并嘱咐他一定要带给刘豫,然后就将这个密探放回去了。

这名密探回到金国的营地之后,立刻就向金兀术报告了这件事,并将岳飞的信交给了金兀术。金兀术看完这封信之后,非常愤怒地说:“好你个刘豫!我本就怀疑你不是真心想要投降我们大金国,果然是另有目的的。居然想勾结岳飞来害我,总有一天我非把你除掉不可!”从此金兀术心里对刘豫的怀疑和仇恨就更深了,但为了不让刘豫对自己产生怀疑,金兀术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同时,金兀术还时不时地在金国皇帝的面前说刘豫的坏话。金国的皇帝对刘豫也渐渐有一些不满了,而正在这个时候,因为不满刘豫的统治,刘豫统治大齐国内常常发生百姓的反抗行动,这让金国的皇帝对刘豫的治理国家的能力十分不满,就将刘豫狠狠地责问了一番。金兀术就好好地利用了这个时候,向金国的皇帝反映说刘豫对金国并不忠心,并说刘豫既然能够背叛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会背叛金国,希望金国皇帝能够小心提防刘豫这个人。

金兀术的报告让金国皇帝越来越不喜欢刘豫了。终于,金国皇帝决定派金兀术为元帅,以进军江南攻打宋朝为由,带部队开进了刘豫统治的大齐国,趁刘豫不防备的时候将刘豫和他的儿子全部抓了起来,废除了大齐国。这样一来,宋朝就除掉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为边境的百姓换来了几年的安宁生活。

程门立雪

我国宋朝时期是一个理学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理学家叫杨时。他年轻时不仅虚心求学,而且对老师、尊长也是十分恭敬。为了学习理学知识,他常常不远万里去拜访有名的理学家们,请他们传授更多的知识给自己。

杨时年轻时曾经考中了朝廷的进士,本来应该进京城去当官的,但杨时却没有去,而是千里迢迢地跑到河南颖昌去找著名的理学家程颢,希望程颢能收自己为徒弟,让自己能更系统地学习理学的理论和知识。程颢看到杨时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心里很高兴,于是就收下了他。

杨时在程颢那里求学的时候非常努力,在平常的生活中对老师也是非常恭敬有礼,师生之间相处得十分的和睦、融洽。程颢对自己新收的这个弟子很满意,将自己所有的知识一点也不保留地传授给他。而杨时也十分珍惜在这里求学的日子,将老师传授给他的知识全部都消化吸收了。几年后,杨时学成离开,程颢感慨地对自己其他的弟子说:“杨时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现在他就带着我的理学到南方发扬光大去了。”

后来,当程颢去世的消息传到杨时耳朵时,杨时十分悲痛,在自己的家里为老师设了一个灵堂,哭着拜祭老师的亡灵。

不久之后,杨时和朋友游酢一起去洛阳拜会老师的弟弟,同样也是大理学家的程颐,并希望程颐能收他们当学生。而这个时候杨时已经是四十岁的中年人了。

当二人到达洛阳时正好是寒冷的冬季,漫天飞舞着雪花。杨时和游酢来到程颐的书房门口时,发现程颐正好在午睡,于是就恭恭敬敬地在门外耐心等候着程颐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