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20033800000016

第16章 横扫六国江山的铁骑(6)

“用不了多少时间了,到那时主客易势,攻势权就将掌握在我们手上,我军乘势而动,则战无不胜!”王翦胸有成竹地说。

正谈话间,蒙武军使带来战报:蒙武军已抵达安阳,现在整顿休息,数日后向新郢方向进发。接着探骑来报,楚军正拆除帐篷,整理行装,似乎准备撤退。

没过多久,全军都尉以上将领集体求见,全都认为出战机会已到。但王翦依然摇头:“如今出战,正好合了敌人积极求战的本意,等他们真正撤退时再说。现在你们各回本部,准备拔营出战,待命行事。”

回营后,各都尉宣布准备出战,全军顿时雀跃欢腾。

当天夜里,楚军果然前军改后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有条不紊地向安阳方向前进。

王翦得讯,急派出五万骑兵绕道先行,迎击楚军先头部队,再用部分兵力围歼楚军掩护部队,其余则分成多路追击。

楚将景春遭遇秦军埋伏后,误以为蒙武军已到,楚军在经受两面夹攻,于是下令前军调头向南,用意在退保新郢。想不到经过安阳附近渡过汝水(今河南汝河)时,在安阳的蒙武军主力已经赶到,兵力虽然不如楚军多,但休养多时以逸待劳,士卒莫不奋勇争先。

双方激战整整七天七夜!这时追击的王翦主力也已赶到,前后夹击,50万楚军只剩20万不到渡过汝水,退保新郢。

秦军乘胜追击,进围新郢。三个月后,新郢城破,王翦军生俘楚王负刍。

此时,秦国占领了楚自陈城(今河南淮阳)至平舆的全部淮水以北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楚国就此灭亡。楚将项燕立楚国昌平君为王,在淮南地区继续反抗秦国。

得知攻陷楚都的消息后,秦王十分兴奋,当即令宫人准备车驾,亲往新郢劳军。

犒赏完将士之后,秦王拉住了王翦的手:“王将军,此次新郢城破,将军功居第一,寡人当日答应将军的,早已为你备下。现在楚王后裔仍在,这个隐患不可不除。寡人希望将军能……”秦王微笑着止住了话头。

王翦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连忙跪倒:“为大王基业,老臣何惜余年!”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八月。王翦、蒙武率40万大军和楚将项燕的20万楚军隔着准水对峙。

对于项燕来说,此战是真正意义上的决战了。楚国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再也无路可退,楚军实力和楚国最后的宗脉能否得到保存与延续,全在这一战上了。可是,这仅仅20万军队如何来对抗秦军40万铁骑呢?即使是以二换一,最后也只能落得两败俱伤。秦国实力雄厚,用不了多久又会东山再起;而楚国却再也输不起了,这20万军队已经是楚国最后的希望。

项燕明白自己不能再苛求昌平君什么了,20万军队已经是楚的倾国之兵,如今只能做背水一战,至于战果如何,他已无法考虑得太多了。

项燕回望远处的昌平城(今安徽枞阳县),那是楚国最后的根据地了,昌平君正在那里为自己祈祷,为整个楚国祈祷。

项燕一遍遍地擦拭着手中的佩剑。此战凶多吉少,而一旦失败,这把剑就是他最后的解脱,他要与楚国共存亡!灭楚之战最后一役打响了。

对此战,王翦已经做好了周密的计划:以蒙武率兵13万在昌平左方10里处强行渡河,并扩大声势欺敌,使敌误判为主攻点;王翦自率25万主力利用夜色在石矶(今安徽枞阳县石矶镇)渡河点潜渡,如被发现转为强渡,渡河成功后,主导攻城。蒙武的儿子蒙恬则率两万精兵,携带攻城器具,利用两军激战之际,潜行渡河攻城。

刚交手时,战局向着有利于楚国方面的方向发展。蒙武的13万秦军在名将项燕面前并不算什么,转瞬之间,蒙武便已经陷入了被动的局势。

正当项燕准备一鼓作气、歼灭秦军之时,身后的昌平城突然火光冲天。

。调虎离山!”项燕这才明白过来,急忙率领3万骑兵和500乘战车火速向城内救援。他不知道王翦派去了多少军队偷袭,但昌平城内起了火,这只能说明守城的楚军已经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他现在只希望,昌平还能坚持一会,坚持到援兵到来。

走近昌平城,项燕的心顿时沉了下来:火光中的城墙上,写着斗大的“秦”和“蒙”字的旌旗,正迎着夜风招展。

这时,从黑暗出奔来一群人,身上的白衣白甲在黑夜中很是显眼。项燕定睛一看,见是留守昌平城的楚军,再一见他们身上的白衣,一种不祥的感觉顿时涌了上来。

为首者一见项燕,立刻翻身跪倒,连滚带爬地来到项燕面前,紧紧抱住了他的双腿,号哭着说:“项将军,你可回来了。秦将蒙恬骗开了城门,两万秦军突入城内纵火,守军大乱,昌平沦陷,大王他……”说话的人一时哽住了。

项燕一把抓住他的衣服,将他从地上拎起,怒吼着喊道:“大王怎么了?”

“大王他……服毒自尽了!”

项燕缓缓地松开手,任夜风毫无顾忌地撕裂他脸上的泪水。

昌平城上,秦军旌旗挑衅似的不住招摇。

突然,背后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不用回头也知道,那是秦国大军已经尽数渡过淮水,向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项燕仰望苍天,从胸口暴发出一声长啸:“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龙吟一般的声音在喧嚣的夜战场上分外嘹亮。

随即,一代名将项燕拔出佩剑,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楚国,至此彻底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南方平定后,秦军的刀锋再次指向北方。

秦王政二十五年,秦国再次大规模动起刀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喜;回来时又顺路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也继楚国之后,彻底成为了秦国的郡县。

儿子忙着消灭敌国,当爹的王翦也没闲着。他乘战胜楚国的余威,迅速平定江南各地,并降服越君,将江南地及越地合置会稽郡,将岭南地区首次纳入中国的版图。

五月,秦王犒赏全国军民,各县各里赏赐牛羊美酒,军民普天同庆。

从秦王政十三年到二十五年,短短13年间,秦军铁骑便横扫了中原五国。

环顾天下,当年的战国七雄,除秦国外,仅剩下统一战略中最后一个同一对象——齐国了。

庆功宴上,秦王政端着酒杯,环视全场,仿佛在注视着整个天下。

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宴会厅的东侧,那里是年轻小将们的席位:王贲、蒙恬……这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将扛起大秦帝国的江山。

他的目光又穿透了那些觥筹交错的年轻人,穿透了成阳宫,穿越了几千里路,落到了东方,大海边的土地一大秦帝国的最后一块拼图,就在那里!

六国毕四海一

大秦王国已经吞并了战国七雄之中的五个国家,岭南百越的部分地区也成了秦国会稽郡(治今江苏苏州)管辖的组成部分,一个亘古未有的庞大帝国即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地处齐鲁大地的齐国,此时仍处在稀里糊涂的迷梦中。虽然在位的齐王建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实力无法和老祖宗齐桓公当年“九合诸侯”的辉煌时期相比,但他还在坚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借当年奠定下的深厚根基,秦国再强、再狠,在收拾齐国时也得掂量掂量。这么多年来,秦国始终对齐国秋毫无犯,就连王翦、李信灭燕之时,也没敢在齐国的地盘上撒野,这不能不说齐国对秦国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再加上相国后胜在齐、秦二国中间的斡旋,使得两国结成了联盟,虽说秦国在征战时自己没帮什么忙,但也没给他秦王政使绊吧?

齐相后胜此时正躲在屋里一遍遍地数着秦国送给他的金子。在他看来,秦国这是有钱没地方去花了。本来齐国在济西之战后元气大伤,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根本无心去管别国的闲事,更不用说去干涉秦国的军事行动了。

秦国给自己送来重礼,其用意也正在于此。郎有情,妾有意,两国当权者不谋而合。面对秦国的四方征战,齐国也便采取了猫头鹰式的绥靖政策,专心在自己的幸福时光中了。

当秦将王贲灭燕夺代之后,齐王建与丞相后胜方才从和平美梦中惊醒过来。睁开眼睛环顾四周,六国中有五国全变成了秦国的郡县,称王的就只剩下齐王翦一个人。

举行完普天同庆宴会的秦王现在也开始考虑如何来吞并齐国。以本国的实力,吞掉齐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军队经过连年的征战,早已疲惫不堪,再打下去容易引起兵变。经受战火洗礼过的城池一片颓废,接手的只不过是个烂摊子,还要加大力气去重新修建,秦国虽然有钱,但统一之后哪里都有用钱的地方,能省下一文是一文。再者,齐国也不是个软柿子,一战下来,不知要何年何月;眼见其余五国新收不久,局势尚未稳定,要再在齐国上耽搁太长时间,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很可能又将易手。因此,还是尽量不使用武力为好。

秦王认为,现在齐国的当权者后胜已经被秦国重金收买,而齐王建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宠臣后胜的话比他自己的要好使得多。后胜也不是不知时务的人,齐国的江山早晚是秦王的,不论怎么抵抗,最多也不过是将灭亡的时间推后一些罢了。从这个角度考虑,已成寡势的齐国很有可能接受秦国的建议:主动投降,并入秦国版图。于是秦王便写了一封劝降书,交由使者送到齐王建的手中。

接到劝降书之后,齐王很是犹豫。投降太对不起列祖列宗了,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业,被秦国一封信就给断送了,要是他们九泉有灵,非气得活过来不可。跟秦国对着干?好像也行不通。自从与秦国订立“互不侵犯条约”以来,齐国整整41年没有进行自己的军队建设了,仓皇之间组织起来的军队,肯定敌不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秦国铁骑。

到底怎么办?齐王无计可施,只得跟后胜商量。得知实情的后胜也是吓得魂飞九天。秦王的钱其实是烫手的山芋,但如今走到了这一步也就没什么别的办法了。后胜知道,自己虽然帮秦国做了事,但也收了人家的礼,两下里也就扯平了。秦王又是心狠手辣的铁血国君,对自己这个背叛了祖国的人肯定不会善待,说不定到时以一句“你之前出卖了齐国,谁知道之后会不会再出卖秦国”为借口,砍了自己的脑袋。由此看来,对秦国的紧逼,只能战,不能降。战还有五成的活命几率,降恐怕就剩不下这么多了。就算战局实在没有取胜的希望,自己也可以带着这些年积攒的金银珠宝乘船入海而逃,齐国别的不行,航海技术在七国之中还是独占鳌头的。

在后胜的极力鼓动下,齐王终于拿定了主意: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同秦国的盟约,拒绝一切外交接触;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将边界守得严严实实!

秦王闻讯大怒。齐国真是不识时务,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来不动用武力是不行了。

现在的关键是派谁统军去攻打齐国。王翦当然是第一人选,但岁数太大了,老胳膊老腿都是病,能不能吃得消还是个问题;蒙武勇有余,但智不足,攻齐必须一战即下,已经不能再拖延时间了;蒙恬年纪尚小,作战经验不多,恐怕还难以当此重任……思来想去,能胜任此次领兵任务的也就只有王老将军的儿子王贲了。

此时王贲的军队正驻扎在燕地南部,从燕南到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一路地形易攻难守,而且据间报,齐国大军全守在西方边境上,防备秦军从秦地进军。而且王贲手中有15万军队,临战经验也很丰富,由他来完成大一统的最后一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统一之战由父亲开始,由儿子结束,这对于王氏父子来说,也是个莫大的荣耀。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15万大军在王贲的率领下,轻易渡过黄河、济水两道天险,进入齐国境内。

齐军将领一看秦军到来,下令部下死守,他要到上面去开会,就此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军大夫如此,旅大夫跟着学样,最后连只管100人的卒长也跑得精光,只留下一些全不知情的伍长和兵卒。秦军一到,齐军也没人指挥布阵杀敌,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一个个撒了欢地逃命,实在逃不掉的就只好投降当俘虏。

这样的防线让王贲军在齐过境内未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秦军就如同平日行军一样溜达到临淄。

临淄城里已经是天下大乱了,齐王和后胜谁也没想到秦军竟然会来得这么快,让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此时的秦军已经将临淄城包围得严严实实,城里与外界的联系全部被切断,那些守卫在西部边界的军队还在傻乎乎地等着秦军的到来,压根不知道他们的老大已经成为了秦军的阶下囚。

眼见秦军即将攻城,齐王慌了神,急忙召开御前会议。可这时他才发现,那些文武官员早就跑得不见人影了,没来得及跑路的还不足一半。眼见大势已去,齐王只好宣布投降。秦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临淄城,举行了盛大的献俘和入城仪式,将齐王和后胜都软禁在住处,听候秦王发落。

过没多久,接到秦王的回示,齐王建徙居于河内共地(今河南省汲县),后胜以不忠罪名斩首,齐国就此灭亡。中华大地第一次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3年的征战,26年的等待,139年的准备(前359,商鞅变法),数代秦王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天达成!

亘古未有的一代帝国即将迎着曙光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亘古未有的一代大帝即将开始书写一段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