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规范
20035300000010

第10章 为政以德(4)

于是,孔子很轻蔑地回答:“我不如老农。”但是,即使孔子用这样的态度去揶揄樊迟,但樊迟并不理解,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简直就要当场吐血,但他仍然回答说:“我也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一个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孔子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孔子对于学生们今后为官从政的忠告。他要求为官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分内的事情。

越权则是管理的痼疾,如果不及时发现,加以根治,其后果难以想像。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被孔子介绍给卫国的相国季孙肥任邑宰。

一次,子路根据农事需要,组织当地的农民在城邑附近修挖一条排水沟,以防洪水之灾。劳动中,为了让大家吃饱,鼓舞干劲,子路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古代的俸禄以粟米计算)做成饭食给大家吃。孔子听说这事,就派子贡到工地,将饭食倒掉,摔碎了器具,并告诉子路:“这里的人民属鲁君,你怎么能送饭给他们吃呢。”子路非常不理解,挽起胳膊来到孔子家质问道:“难道你反对我做仁义之事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原来还不明白。

按礼制的规定,天子爱普天下的人民,诸侯爱分封内的人民,大夫爱自己所管束的人民,士爱自己的家人。如果超过了所爱的范就是夺人之爱。你现在这样做不是夺人之爱,侵权越礼吗?子路的行为,从仁爱的角度看没有错,不过一顿饭而已。但在孔子看来,饮食事小,越礼事大。仁爱之心也要建立在遵礼之上否则就是失礼。

H君是民营企业家,自小家境困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格。

他从小打小闹的小本生意做起,逐渐积累资本,最终创办了一家企业。然而,正当他满怀激情,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其公司的主要骨干相继提出离职申请。企业运作陷入困境,H君不得不求助于管理专家。

通过深入了解,最终发现问题出在越权上。小打小闹经营时,其管理体系只有一个上下关系,而没有中间环节,是典型的简单管理。创办企业后,人员增多,工作量增大,企业内部设立了几个部门,分别负责不同工作。各部门负责人由原有职员中能力比较强的人员担任。H君由于没有经过管理培训,对管理知之甚少,仍然采用它认为行之有效的老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许多关系很好的员工直接向H君汇报工作,有些工作H君也直接安排了。

H君的越权行为,其结果是造成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与职员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最终导致主要骨干提出辞职。中层管理人员的心态普遍是:总经理不再信任我了,有工作总是自己安排,自己处理;下属也不再信任我了,有事直接找总经理汇报;没有权利而光有义务的事如何干?谁愿意干?我已经是一个多余的人了,结论是只有辞职一条路。

H君的越权行为,还导致员工对中层管理人员的不信任。普通员工甚至认为,中层管理人员干得好的事,我们都能干得好;我们干不了的事,他也没法干好。只有总经理才有权处理,我们当然向总经理汇报。这样一来,中层管理的职能就被架空,管理的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

企业领导者,要特别防止和克服自己“越权”行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权利本身就意味着有效的控制,当权者自控能力要比任何人都要强,否则,越权将成为难以避免的管理痼疾。

八、“为政以德”是实现团队精神的基础

《论语·约改第二》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管理者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百姓如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为政以德”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信条。

西方的管理理论似乎过于强调管理者如何控制自己的下属,而没有注重管理者本人的道德修养、管理方式、工作态度对下属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发现,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期望、态度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职业进步。

因此,管理者必须注重对自己的态度行为及其对下属的影响,在注重对员工管理的同时,也应反思自身的行为对员工绩效的响。管理者不能以任何降低其管理功效的情绪对待员工,也不应该以没有效益的方式管理员工。

实施“为政以德”的管理战略,对于管理者自身的行为及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尔的张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时候我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好就不错。”“我这个当头儿的以身作则,整个团队的人际关系也就透明了。”“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即建立以“德”为中心的管理方法,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最典型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儒家“德治”管理思想建立在“爱人”、“贵民”、“重民”的基础之上,并在此基础达成了一个共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如果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建立了“道德”,那么,企业管理则“本固邦宁”了。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敬人”、“爱人”,要认识到人是企业的根本,即树立“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管理理念。

领导无德就没有好团队,尽管大多数管理者都公开宣称信奉团队合作,但是,真正在企业中实现团队合作的人寥寥无几。相反的,很多人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企业中制造钩心斗角和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环境。如果一个团队缺乏“道德”的建设,特别是团队的领导者“缺德”,则这个团队一定是乌合之众。

水泊梁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成功的团队。它发展与壮大,是在宋江上山以后,才逐步建立了号称108将的团队。可是在梁山创立之初,并没有这样繁荣兴盛的局面。当时梁山的第一任领导人白衣秀士王伦,只是纠集了几个人在梁山落草为寇而已。

事实证明,这个个落第的秀才王伦缺少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德行。当林冲要求上山,山寨的众人都高兴,认为增加了生力军,可王伦却害怕林冲本事大,威胁到他的寨主地位,不要他人伙。后来,晁盖一伙英雄上山,王伦更是坚决不收。

后来,晁盖火拼王伦成为寨主。晁天王的确不愧为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深知自己的德行不如宋江。他上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探望宋江,目的是要宋江上山聚义。此后为一个宋江,出动梁山全部人马去江州劫法场,结果不但宋江上山,一下又增加了20多名好汉,使梁山的事业上了一个台阶。为了山寨的大业,不计较个人的地位,宋江一到山上,心胸坦荡的晁天王就主动提出让位。

晁盖没有看错宋江。

宋江当权以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明确提出政治目标和干部政策,以对梁山的贡献大小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宋江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不管是会打铁、会相马、会开店的,宋江都要,还给头领当,逐步建立人才济济的一百单八将的干部队伍,开创了梁山英雄攻城夺地、威震天下的大好局面。

宋江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有很好的修养,十分谦逊。宋江以情动人的领导魅力,使得三山五岳的英雄好汉都来投奔梁山,三教九流、降将员外归心水泊。王伦嫉贤妒能,一心要保住自己的地位,结果连性命也没保住。宋江一心广纳人才,谦让贤能,却成了公认的领袖。宋江所具备领导者的德行,证明他确实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