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规范
20035300000025

第25章 敬事而信(4)

美国学者阿尔伯特·哈伯德认为:“今天,同样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其中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艰辛、烦闷,自然也不会做好工作。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看成创造一番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无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莱伯特对这种人曾提出过警告:“如果人们只追求高薪与政府职位,是非常危险的。它说明这个民族的独立精神已经枯竭;或者说得更严重些,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只是苦心孤诣地追求这些职位,会使整个民族像奴隶一般的生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如此。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体制背景下,员工的事业心所带来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发力和创造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它会使企业获得一种精神支撑,赋予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源泉和自觉创新、积极参与的精神动力。

一个充满事业心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每一个人都把公司内部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大家就会尽可能地思考如何事半功倍地实现目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把一个人的潜能大幅度地发挥出来。实践证明,那些把自己看作公司电的一员的员工,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富有价值感和使命感,工作往往比其他成员干得更有成效。

一个充满事业心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富有活力的企业。每位员都是企业中一分子,企业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换个角度来看,每位员工都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都可以在这个空间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干,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所以,每位员工都应树立起企业的事业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意味着员工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进而使员工的利益达到更大化。员工看到了企业的前景和自己劳动所得的回报,就会更加投入工作,去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创造更大财富。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七、中国式的敬业与施政技巧

《论语·学而第一》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孔子认为,如果一个管理者要治理好一个单位,管理者必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是敬业,第二是节约,第三是根据时机来使用人。

敬业,就是指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工作中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

一家企业的老板炒掉了一名经理,也是他们企业中唯一的一名研究生。研究生不依不饶询问被炒的原因,老板说:“你找到的只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就一条,你家里的事怎么做,你在公司就该怎么做。”管理者把对公司的事,同对待家里的事等同看待,就不难找到敬业精神的感觉。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敬业精神的民族,在比孔子稍晚的战国时代,发生过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这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版的敬业故事。如果说《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主人公罗文主要宣扬的也是敬业精神理念的话,那么,中国的庖丁所达到真实的境界和高超技艺,如果没有敬业精神的支持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个行业的高手。北京百货大楼前有一个铜像,那人名叫张秉贵,是北京百货大楼的一位售货员。他卖糖与别人不同,他不用秤,无论你要几斤几两,准能“一抓准”。试想,如果他没有敬业精神,又怎能炼成这样娴熟的技艺。

古代,有一个庖丁为文惠王杀牛卸骨。他用手摸索,用肩膀顶,用脚踩,用膝盖抵,以及刀割发出的各种哗哗的声音,如演奏乐器一样,豁然运作,如同有节奏音律一般。文惠王看得目瞪口呆,说:“啊,好啊!技艺怎么到了如此境界啊?”厨师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境界,超越了技艺。我当初杀牛卸骨的时候,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只牛。三年之后,已不再看到整只牛了。到现在,我用意识去感觉而不用眼睛去看了,停止感官的作用而全靠意会。按照客观规律,卸骨头的缝隙,让刀进入关节的空穴,按照它本来的样子拆卸。连韧带和关节都未用刀去碰它,更何况大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割;一般的厨师每月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砍的。现在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卸的牛数千头了,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拿下来的。那些关节都有缝隙,而刀刃极薄,极薄的刀刃在缝隙中,有足够的空间游动刀刃而有余地了,所以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拿下来的。但是,每到筋骨聚结的地方,我知道那里不易拆卸,就谨慎小心,目光不动,行动迟缓,微微动刀,到嚯然卸开时,整头牛就像土散在地上。此时我提刀站起,骄傲地四下看看,感到心满意足,好好把刀收起。”中国人就是靠自己的技艺来实现敬业的思想。试想,如果一个人在技术和能力上不能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而称自己是敬业的,又怎能让别人信服呢?所以,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境界才是中国式的敬业精神。《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罗文只不过凭借着一种热情,去完成一种技术性并不强的工作,而中国人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凭借的是对技艺的不断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内在的敬业力量。

由于战争和动乱,中国人输在了现代经济的起跑线上,但凭借中国人的聪明和敬业精神,跟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也拥有了像海尔这样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之一。中国海尔的唯一入选,正是因为在海尔工作环境中,每个员工都有一双“问题眼”,随时用心留意将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构想汇报总部,得到合理采纳。由于这种敬业精神,也使海尔员工可以在17个小时就将海尔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海尔能长盛不衰,成就中国企业的领头羊的地位,创造世界知名品牌,靠的就是一脉传承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而奇曾说过:“任何一家想靠竞争取得胜利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把敬业视为天职,那将意味着敬业会给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价值。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也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只有节用,才能达到“爱人”的目的;只有根据天时,役使百姓,才不会动摇国家的根本。事实上,一个管理者必须善于使用和调配人力和物力。

在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西湖是一片沼泽,不见湖水荡漾,只见杂草丛生,不见荷花游鱼,只见淤泥深深。苏东坡深感失望。

随行官员便有人建议,干脆把残水排干,开荒种稻,湖底淤泥肥沃,稻米定可丰收,拿来上缴朝廷,还可博得皇上的嘉奖。可是苏东坡考虑的是为杭州人民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这一年,杭州恰逢旱灾,农民歉收,急需救济。经过调查,苏东坡了解到,旱灾的造成,除了雨水减少外,更是因为西湖年久失修。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苏东坡施政管理思想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苏东坡决定,把挖西湖淤泥、疏浚河道与救济灾民联在一起,以工代赈,利用冬季农闲的时机,征调城郊农民疏浚河道;挖掘西湖淤泥,以此发放米粮,救济灾民,结果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