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规范
20035300000005

第5章 仁者爱人(4)

魏文王问名医扃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答道:“我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人们都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最大,远涉全国。”从管理控制的角度看,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可许多经营者因忙于各种事务,往往只能是事后控制,结果是越来越忙,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企业的管理成本越高,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越高,甚至无法维持经营。能干的人把工作做到一般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因此致使许多领导和老板看不到“攻乎异端”的人的能力和功劳,却认为谁最忙谁就是最好的,谁能“救火”谁就是英雄,这正是世界上永远没有“防火”英雄的原因。很少有管理者能认识到“救火”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行为,顶多是从狼嘴里夺羊的“英雄”壮举;而“攻乎异端”的人,因为做到了“防火”而显得业绩平平,甚至有管理者认为“本来如此”而忽视。

这使那些做到点儿上的人以及做表面文章的人受到了肯定和表扬。深入分析:“救火”者大张旗鼓、轰轰烈烈,“防火”者默默无闻,无人知晓;“救火”者救的是一时,“防火”者无时不在防;“救火”者所做的工作是补救,是减少损失,“防火”者所做的是预防,是不造成损失。这并不是说“救火”不重要,而是说要做好“防火”工作,从根本上不让“火灾”发生,也就谈不上减少损失问题。

东汉宣帝时(公元前七十三年),徐福三次向皇帝上书:霍光家族生活奢靡,陛下如爱护他,应给予抑制,以免走上败亡。后来(公元前六十六年)霍家果然叛乱被除,许多人因为平叛霍家有功,而被封为诸侯。于是,有人替徐福上书:徐福在霍家没有叛乱之前,曾三次上书提醒霍家可能会发生的叛乱,请求防范杜绝。如果当时皇上采取了行动或措施,或许今天就用不着分封土地来封赏这些平乱的人了。因此,希望将徐福位居那些平乱有功人之上。于是汉宣帝就传令把徐福请来坐上座,记头功。

徐福的功劳就是他具有“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智慧,虽然汉宣帝当时没有认清徐福对于“异端”的警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霍光家族的“叛乱烈火”,但是,汉宣帝能够在平叛之后认识到这一点,并嘉奖徐福的举动,也算是开明的管理者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够做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管理者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一等人才。

七、员工关注的问题即症结所在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一日,孔子正在给学生们讲课,忽听门外吵吵嚷嚷,孔子于是停止了讲课,对子路说:“子路,你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其他的门生都感到很诧异。有一个门生说:“老师,咱们还是继续讲课吧,管他外边是什么事情呢!”孔子不愧为是教化的大师,他微微一寒说:“大家都厌恶的事情,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众门生听了若有所悟。

孔子的这段话包含了双重的含义,孔子趁这个机会教育大家,决不可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理性的判断,然后再作出结论。

一个事情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们心目中的想法,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孔子必定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考察。

孔子的话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孔子是怎样寻找社会生活的焦点问题,以众人的好恶的焦点,作为自己考察社会动态的切入点,不失为观察社会的好方法。

管理企业也需要有这样的调查研究的精神。一方面,要了解企业内部员工的所喜欢的关心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大家所厌恶所摒弃的事,作为加强管理的切人点,以找准企业管理的症结所在,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管理的力度。

了解员工的好恶,就不能阻塞员工的言路。当然,听别人给管理者提意见,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但,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员工的意见是改进工作的良药,而管理者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听取意见,否则就会落得周厉王一样的下场。

周厉王是与孔子同一个时代的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他的暴虐无道终于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

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

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往他国。

一个管理者有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精神,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堵住管理漏洞有极大的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说明了这个道理。齐国的邹忌虽然身长八尺,容貌光艳,但他知道自己并不比徐公美,于是,邹忌上朝时和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国土纵横各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宫里的妃子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想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了。”齐威王说:“确实是这样的情形!”于是立即下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规劝我的过错,能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造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几个月后,要隔些时候才有人偶然造言规劝;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言的了。

周厉王用杀戮阻塞言路,实际上使自己脱落了人民,虽然贵为天子,可是被分封的诸侯却不来朝拜。齐威王虚心听取百姓的意见,结果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都是当时并列的国家,却都来朝见齐王。可见,不能做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只能造成国家的衰败。

对一个管理者而言,最大的危险就是他手下有一帮唯唯诺诺的部下和一群敢怒不敢言的员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偏偏喜欢听奉承话,不喜欢敢于提意见,有独立思考的人。这正是管理中的大忌。而管理者通过了解员工的好恶,不但能使企业改善管理,甚至可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转危为安。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其汽车销售额在全世界汽车公司中名列第九,由于管理不善,濒临倒闭。艾科卡临危受命,担任总裁。上任伊始,他就针对公司内部人浮于事、秩序混乱、缺乏沟通的种种弊端,对公司进行改革。

艾科卡很善于应了解员工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员工的想法反映了公司的管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程序,特别是在一线的员工,他们的想法往往是问题的关键。于是,他通过很多的办法了解员工的意见。

两年时间,艾科卡走遍公司每个生产车间,与工人直接对话。

在一系列员工大会上,他感谢工人在艰苦日子里与公司合作,并承诺,待情况好转,一定使工人们重获与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工人相同的待遇。

艾科卡十分善于同员工交流。他认为好的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向董事会或委员会说明自己脑子里的想法的本领,还要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才能了解真相。艾科卡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被称为中等或才能平庸的人受到赏识和重用,使这些人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并在改进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

通过努力,三年之中,公司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原定偿还期提前七年还清贷款,克莱斯勒公司终于起死回生。

正如艾科卡所认为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程序,即使有同样的结论,但我们很可能是用不同的方式做到的。偶尔,我们的思考过程会带着我们做出同样的结论,但很多的时候,结论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也常常是人们发生误解的原因。了解真实的情况,是一个管理者基本的职责。

有一位新员工刚加入公司,负责销售的经理罗纳德向他解释了公司的产品,一种新型计算机的产品特色以及和其他竞争品牌的差别。

“现在开始销售吧!”他对新来的员工说。

几个礼拜以后,罗纳德注意到这个员工并没有卖出很多计算机,于是认为这个员工能力很差,准备辞退这个员工。在做最终的决定之前,罗纳德决定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新员工认为,这种计算机好像只会吸引像他这种年纪的年轻人。事实上,其他销售人员却都可以很成功地把产品卖给各年龄层的人。

当晚,罗纳德在一个讨论员工动机和意见的管理会议中听到一些令他震惊的事,一个推销员工对罗纳德谈了自己的想法:“假如员工业绩表现不佳,问题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能力、意愿或缺乏训练。”罗纳德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这位新来的推销员并不缺乏意愿和能力,那么,剩下的一项就是他缺乏训练了!罗纳德意识到销售业绩不佳的责任在自己身上,而不能怪罪新来的员工,于是他很诚恳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对所有新来的推销员进行了培训。由于罗纳德了解了新员工的想法,并把自己多年总结的推销经验传授给了新来的推销员,不久,这位差一点被解雇的员工成了公司销售人员中业绩最好的推销员。

八、公平竞争才是君子之争

《论语·八佾第三》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里仁第四》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样的竞争才是君子之争。”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绝不是不争。一个人在各方面远远超越其他人的人,才可以成为“君子”。因为,“君子”在各方面的绝对的竞争优势,使得与之竞争的对手,只能望其项背,而莫能与之争。他凭借绝对的优势,达到无争的境界。在孔子看来,这正是一个人成为君子的重要条件。事实上,现代企业很少有能达到“无争”的境界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不断使自己获得新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建立稳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困难,新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一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夜之伺化为乌有。企业只有靠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现代企业,竞争是一种经营管理的常态。竞争的结果就是互相促进,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但是,企业间的竞争首先是规模上的竞争。一个人或企业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的竞争对象,而且这个竞争的对象就像老朋友一样长期共存,长期竞争。企业的竞争行为也同人的竞争行为一样,需要一个合适的对手。企业决不会与一个在技术、规模上远远领先于自身的企业形成竞争对手。

统治行业领域的霸主,是否也有武侠小说中的那种“孤独求败”的感觉呢?总之,企业竞争对手的实力应当相当,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把竞争对手看成是朋友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朋友”,才给予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