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20035500000008

第8章 第1日:说佛一字 立扫禅堂三天 作好诗功在诗外(3)

禅师说:“羚羊也没有足印。”

僧人说:“这样就是一只死羚羊了。”禅师就此作罢。

第二天,禅师一上讲堂便说:“昨天寻找羚羊的僧人出来。”僧人就站了出来。

禅师说:“昨天公案还没了结,我作罢了,你怎么样?”

僧人无语应对。

禅师说:“本以为是在行的禅僧,原来只是个死守义理的沙门!”就把他赶了出去。

管理禅悟:

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开悟的过程也是有次第的,次第的意思就是循序渐进。除非你上辈子也修行了,那也是为这辈子开悟做准备的;除非你上辈子就是CEO,否则,你这辈子就要从头学起。不但要学,更要参。管理的书汗牛充栋,你读完了也不见得懂管理,如同佛经一样。佛说:我所说法如爪上泥,我未说者如大地土。好家伙!这么多!要把佛法当知识学,十辈子也学不完啊!于是有了方便的法门,那就是禅。管理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把它当知识来学,要把它当禅来参。

羚羊就如同理论知识,许多管理者对于理论知识如同猎狗一般,穷追不舍。其实他们只是为那些理论的华丽外表所诱惑,或者为别人的成功实践所折服。事实上,对于这些别人的理论和做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就不一定十分清楚。于是,他们闻声而至,寻觅猎物的足迹穷追不合,最后只能是迷失了自我。而希运禅师对那个执迷不悟的僧人说:“我作罢了。”意思是打算看那个僧人是否能放下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僧人却无言以对。所以,禅师骂他是个“死守义理”的修行人,永远得不到佛法的真谛,于是把他赶走。

如果管理者一味地追求理论,恐怕有许多人最终会在众多的理论之门中失去方向。而禅法却给了我们一把万能钥匙,让我们真正开启每一扇问题的大门,解决管理的困境。

当管理遇到了危机,而管理者并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是最让人头痛的一件事,所以,管理者首先从找问题人手,当我们准确地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禅的方法就是一种直接发现问题的方法。

首先,管理者要做到明确,不但要明确目标,也要明确行动步骤和程序。如同大海中行船,如果失去了方向,一切努力往往会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结果是浪费金钱,损失精力。

然后,就是要具体,工作安排一定要细致周到,不能粗放松散。

工作安排过于粗放,会使整个方案操作性不强,执行也不能到位。

如果在关键问题上有所遗漏,那么,往往会造成决策错误;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又会发生新的错误,这样的问题经常使管理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光凭经验是不够的,管理者还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持我们的判断。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持,工作就难以量化,因为数据能使工作更加清晰明朗。

解决问题,最终还需要方法,方法是成功的保障。而且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高低。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行动以前制定出来,方法要走在行动的前面,这样才能提高行动的有效性。

执行要靠人,为了保障有效执行,还要分清责任,责任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让下级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下级就会去履行责任,让下级明白自己在行动中担任的角色,他才能出色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人不但要明确责任,当下级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后,管理者还需要适当的奖励。因为人是一个多面体,鼓励积极的,惩罚后进的,对工作是一种促进。有人说,奖励是牵着走,惩罚是赶着走,两种方法都很重要。如果工作干得好,没有奖励,无疑是鼓励惰性;如果工作有失误,而没有惩罚,就如同无视其他人的努力。

事实上,管理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24个字:目标明确、工作具体、数据准确、方法对路、责任到人、赏罚分明。

这些不是什么理论,完全是实践的功夫,如果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做到这六个步骤,那么一定能在管理工作上,更上一层楼。

九、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禅宗公案:

玄沙和尚垂示众徒僧道:“每一位大师都要求我们去普度众生。如果偶尔遇到下面三种病残人,又怎么济度他们呢?

盲人、聋人还有哑巴。要知道在瞎子面前举起禅杖或抖动拂子他们都瞧不见,聋子听不见你讲经释理的妙声,而对于哑巴,你要他开口他是万难不能。碰到这三等众生该如何是好呢?如果不能普济这种身残之人,佛法又哪里谈得上有神光灵验呢?”

有一位僧人听过玄沙的这番话后,便跑去问与玄沙同门的云门和尚。

云门和尚叫道:“速速作揖!”

僧人忙作揖而立。云门手持禅杖而立。僧人往后一退。

云门说:“你不是瞎子嘛!”

又道:“走过来一点。”

僧人趋步近前。云门说:“你没有聋嘛!”

随即又问僧人:“你懂了吗?”

“不懂!”

云门则说:“你也不是哑巴。”僧人至此方才有所省悟。

管理禅悟:

参禅的人,根器、秉性、因缘、福德都不一样,凭什么学习管理都走一个路子呢?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度八万四千烦恼人。有限的管理方法,无限的管理问题,管理问题的发生,完全无规律可言。把理论奉为圭臬的人,只是愚死的钝汉。所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禅的的教育法,也是自悟的方法。佛在心中,莫往外求。管理者的本事都在心里,谁也抢不走,跟你说了也白搭,谁叫你功夫不到家呢?

禅告诫我们,点燃每个人心头的那一盏明灯,既能照亮自己,又能光照别人。我们常常听人们抱怨,与人相处真难,事实上,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人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别年龄,行为方式,经历情感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人的个性化差别。但是,人又是最能了解人的,因为,人毕竟和人是同一种动物,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管理者要管理人,就应该从人的共性和个性人手,在共性的基础上将心比心。在个性的问题上,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熟练之后,管理起人来就不那么困难了。这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管理者同人打交道,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大不相同。我们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个圆,如果你把对方看成是一个有缺陷的圆,当这个人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形象就会在你的心目中逐渐完美起来,当你把这个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圆时,每当他做错一件事情就给他减一分,那么,他就变成一个残缺的人。事实上,人的好坏,高低,都是管理者主观上的界定,并不是客观的标准,这就是有些人在这个单位被辞退,到另外一个公司却成为人才的情况发生的原因,除了客观环境改变以外,这与管理者如何看人有很直接的关系。

作为管理者,我们用的是人的长处,避免的是人的短处。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看到人的长处,让每一个下级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总是恰当地利用下级的优点,这无疑是对这些优点的强化,使一个本来平庸的下级变得优越。如果,管理者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下级就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点安全感也没有。

会使一个本来很有潜力的下级,变得平庸。这也许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吧。

作为管理者,平时总是看见下级仰视的目光,因而产生自满情绪,这样会使你离下级越来越远。管理者应该发扬禅师的精神,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多鼓励人的优点,如果发生了错误,要先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用人不当的责任,这样你会发现,你的下级办事能力都变得很强,这并不是因为你的手下逐渐都变成了能工巧匠,而是管理者自己成了管人用人的大师。

十、直截了当简化问题

禅宗公案:

温州净居寺尼姑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修习禅定。她突然想到:“万法的本体都是湛然空寂的,本来就没有来没有去,也没有留,我这样厌恶喧闹,在清静的地方躲起来修禅,又怎算悟道呢?”于是便去参礼雪峰禅师。

雪峰问她:“从哪里来?”玄机说:“从大日山来。”

雪峰说:“日出没有?”

玄机说:‘‘如果出来便把雪峰融化了。”

雪峰又问:“你叫什么名字?”玄机说:“玄机。”

雪峰问:“你的织布机每天织多少布?”

玄机说:“寸丝不挂。”

说完便礼拜退出,才行了三五步,雪峰突然对她说:“你的袈裟角拖地了。”玄机便回过头来。雪峰说:“好一个‘寸丝不挂’。”

管理禅悟: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是人们烦恼的根源,也是错误的开始。人的脑筋太复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叫太乱。管理者头脑里的事情太多,不但没有中心,更找不出重点。禅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把方程式简化了再做就容易得多了。管理也是这样,要简化简化再简化,简化到不能再简化。问题的中心就出来了,一刀下去,药到病除,不但轻松而且准确。

禅师的妙语说明,一个人真正做到了无牵挂是很困难的,如同那个尼姑,一提袈裟,便回过头来,说明还是心有挂碍。

禅宗修道,就是简化的功夫,当问题被简化到不能再简的时候,本来面目,也就是指本质的东西就自然显现了。雪峰禅师问那个参禅的尼姑,她竟然回答说,“寸丝不挂”,这应该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可是,禅师再问,尼姑回头,还是没有简化到最后的境界。

许多管理者不但不会简化问题,往往使问题复杂化,结果,真正的原因被埋没在复杂的枝节问题中,这无异于自己迷惑自己。曾任宝洁的管理者理查德·德普雷对任何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一个下级把一份内容冗长的报告送给他时,他马上把文件退了回去,并加上一条批示:“把它简化成有用的东西!”

并且有些愤怒地说:“我不会理解复杂的东西,我只能理解简单的东西。”事实上,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就是一个管理者的责任,复杂的问题简化是智慧,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是愚昧。

在日本的企业中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用人招数,那就是,他们往往选择那些字迹写得比较快速表达简洁的人。因为,自己虽然字迹因为快而显得不很整齐,但是,这样的人行动比较快。他们的理由是,如今技术革新越来越快了,很多事情容不得我们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撰写庞大复杂的计划,如果把过程弄得很复杂,回头再干,往往已经落后别人很远了。这好比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有两个兄弟打大雁,大雁已经飞来,他们还在商量这只大雁应该如何吃,等他们商量好,大雁早就飞远了。因为兄弟俩的繁文缛节,失去打下大雁的最佳时机。

管理者不但应当简化复杂的问题,而且也应该简化管理机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总装厂里,有8000个员工,只有一名厂长,没有任何中间管理层。许多业务性的职务都由员工们轮流担任,有时候必须运用到某一个职能部门的时候,就抽调一些老员工临时组建一个班子,但只要完成事,就立即解散。这让人不禁想起了曹操的军屯制度,平时大家都是当老百姓,种地收获,一旦打起仗来,立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就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一个组织越是简化,越是能体现这个组织的任务,这样的组织就是一个有效率的结构。因此,管理者在解决管理规模扩大,而不得不增加职能部门的时候,应该把由此带来的各个职能部门不协调的消极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采取最简洁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下大雁的最佳时机。

管理者不但应当简化复杂的问题,而且也应该简化管理机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总装厂里,有8000个员工,只有一名厂长,没有任何中间管理层。许多业务性的职务都由员工们轮流担任,有时候必须运用到某一个职能部门的时候,就抽调一些老员工临时组建一个班子,但只要完成事,就立即解散。这让人不禁想起了曹操的军屯制度,平时大家都是当老百姓,种地收获,一旦打起仗来,立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就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一个组织越是简化,越是能体现这个组织的任务,这样的组织就是一个有效率的结构。因此,管理者在解决管理规模扩大,而不得不增加职能部门的时候,应该把由此带来的各个职能部门不协调的消极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采取最简洁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