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20035700000019

第19章 战略与战术(2)

竞争战略也不离这些自然的道理,而自然的法则总是相辅相成的,在企业竞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不能被它的强大所屈服,因为,它的强大才有被削弱的可能,正因为对手强大,才给了弱小者机会,这是必然的,因为,强大则容易显露出破绽,而强大对手的漏洞,正是弱小企业的机会。而且,企业的兴衰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没有一个长盛不衰的企业,也没有一个常衰不胜的企业。许多貌似强大的企业也存在着比较强盛和比较衰弱的时期,在对手衰弱的时期,也就是弱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能不能及时发现对手的漏洞以及它的衰弱期,如果不能,那么机会也只能从身边悄悄溜走了。

有时候,为了总体战略的实施,不能不放弃一些小的利益。因为,弱小者的实力总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不能把战线拉得过长,这样容易分散本来有限的力量,因此,集中优势就能够从局部取胜。弱小企业如果在成本上拼不过,就拼产品的差异化,如果在差异化上拼不过,也可以拼专业化,但是,弱小企业不能全面开展,势均力敌也不能贸然行动,因为,对手的强大,必然造成竞争的周期很长,多数小的企业是经不起长期的消耗的。

因此,如果要使弱小的胜过刚强的,就必须学会借助外部有力的条件。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一条鱼在一个人看来是弱小的,但是,人赤手空拳要抓住鱼是一件很难的事,为什么在强大和弱小之间,弱小一方反而容易取胜呢?这就是鱼借助了“水势”的效果,因为,水是鱼的天下,陆地是人的王国,因此强大的人要抓住水里的鱼,十有八九要失败。所以,老子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给它一点小的诱饵,就能把鱼钓上来,这就是竞争中强者一方的战术,弱者一方的战术就是凭借环境的优势与对手周旋,寻找破绽。

弱小的一方要尽量隐蔽自己,也不要让对手发现自己有限的实力,因为,鱼如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危险性就会增大,因此,老子认为:弱小国家的武器实力不能展示给对手,以免强大的对手有目的性的攻击。

弱小企业如同一条鱼,而市场则是一个大海,大企业如同海里的巨鲨,对于小企业非常危险,因此,小企业和大企业争生存,也要善于利用市场环境,利用自身灵活多变,对市场反应快的特点,从而找到自己生存的立足点,只有生存下去,才能逐渐长大,正如老子所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不会是永远不变的东西,只要能生存,就能等待机会。

四、竞争是一场消耗战——祸莫大于不知足

原文46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

战马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哪个国家的战马多,标志着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

老子是不赞成战争的,在老子看来,战争是“无道”的表现,如果天下的君主都不能认识“道”,也不能够按照“道”的发展趋势去行为的话,战争将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老子说,当天下都遵照“道”来行事,那么,所养的马匹也只能用作庄稼运送肥料,如果天下无道,那么,养在郊外的马匹就成了战争的工具。

很明显,在老子的时代,如果让战马为生产服务,那将节省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很高,这对于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安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战争只能带来国力的消耗和人民的死亡。

企业的竞争也是这样,当企业的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时候,却来自其他方面的竞争,而且,这些竞争常常是恶性的竞争,通过价格,甚至不正当的手段来赢取竞争的胜利,这也如同战争一般,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胜利,而并不在乎使用什么手段。因此,当今的世界,很多强国不惜耗费巨大的财富去制造杀人的武器,那些热爱和平的人们也不得不卷入这场永无休止的武器竞赛中,这正是当今世界“失道”的表现。

企业间的竞争,如同国家之间的战争,有人甚至赞美这样的竞争,说竞争可以带来进步,的确,竞争是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但是,这是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代价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造成恶性竞争的原因在于人的“不知足”,在于人的贪得无厌。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因为,在古代,社会的组织系统和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都不发达,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得不发动侵略战争。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贪得无厌”依然没有任何的减少,相反,却增加了很多,但是,如果竞争的结果是恶性的循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竞争战略转换为合作战略呢,竞争尽管在商业社会初期有它历史的意义,但是,现代社会,合作应该成为主题,许多世界性、国际性、地区性的贸易组织的建立,正是为了规范竞争行为,加强合作而成立的。

事实上,合作战略在现代凸现出比竞争战略更加优势的地方,合作可以互补,竞争必然带来损害。

“不知足”,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不知道满足”,以老子的“道”的观点分析,就是人类在物质上的“足”与“不足”,都是由“道”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由客观规律决定的,而人的“不知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精神作用,而这种主观上的“贪得无厌”,导致在客观上的“失道”,这正是战争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人们都能够了解“道”的规律,按规律办事,那么就不会发生所谓的战争,因为,利益有很多的方面,而天下的道只有一个,如果人们都能认识这个“道”,大家就成为“同道中人”,因此合作就变得十分容易了。

但是,由于对于“道”的认识不一致,竞争的双方都认为“道”在我方,那么竞争的结果总有失败的或暂时失败的一方,或是两败俱伤,对于自然环境以及普通的百姓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故知足,常足矣”。

五、竞争是最后的手段——不以兵强天下

原文30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生处,荆棘生焉。

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无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军事战争是政治的最后手段”,这是很多人熟悉的名言,事实上正是这样,政治的手段常常比较温和,当政治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引发军事冲突,甚至导致全面战争。这不仅是政治的规律,也是经济的规律,市场竞争也是这样,当各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相交叉的时候就会引发激烈的竞争,当竞争白热化的阶段,企业甚至不惜牺牲成本为代价,打价格战。

对于战争,老子并不以为然,老子认为:“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就是说一个有“道”的君主,不凭借军事力量的强大而强大。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竞争战略是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被动的选择。以老子的观点看,竞争是市场最后的手段,竞争战略就是围绕这竞争而形成的,通过竞争而赢得市场,并非是一个好的手段。

许多企业已进入市场,就以竞争者的姿态出现,跟同行业的企业拼市场、拼资源、拼人才、拼价格,事实上,这只能说明该企业进入市场的标准太低,这样的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必须以牺牲和掠夺别人的市场和利润为条件,从整体上讲是优胜劣汰,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和人力的浪费和破坏。老子说:“师之生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军队住过的地方,房舍变为废墟,野草丛生,大战过后,田园荒芜,必是荒年。这就是恶性竞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而恶性竞争带来的是产品的低成本,而多数的低成本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浪费人力资源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基本的代价。

事实上,在市场问题上,早就有过“切分蛋糕”和“制作蛋糕”的争论,切分蛋糕无疑必须进行群狼争食的竞争,而“制作蛋糕”这是以创造市场需求为根本的方向。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指出,与其与狼争抢一块蛋糕,还不如自己制作一块蛋糕。前者人们通常称之为“红海战略”,而后者则是最近兴起的“蓝海战略”。

红海战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竞争战略。竞争战略里面的产业分析、竞争分析和定位,以及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的权衡取合。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知市场空间的竞争,在这里游戏规则已经订好了,你只需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你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

蓝海战略的战略由三方面组成:一方面对于买方来说是价值主张,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是利润主张,一方面对于组织来说是人事主张。

价值主张是说买方必须对你为他们提供的东西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这也就是营销这一点的长处。但光让买方高兴公司亏本破产也不行,所以你的企业也必须获利,就像一个国家政府不收税无法为公民提供福利。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的企业是通过剥削、奴役压榨员工来获利的话,你的企业也是无法维系的。

蓝海战略是让三方面都满意,所以说价值主张就等于效用减去价值,利润主张等于价格减去成本,人事主张则是让所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满意。

因此作为整体系统的协调才是战略,战略代表买方价值主张、企业的利润主张以及对于企业组织的人事方面主张组成的整体性协调系统。

显然,老子是比较赞同蓝海战略的,所以老子说:以“道”作入君的,不以兵力称强于天下。用兵这件事很容易得到报应。善于用兵的人战胜了就罢了,不敢因此而取得威力。战胜而不自满,战胜而不自骄,战胜而不自豪。

过于的强壮是衰老的开始,这是不合乎“道”的,企业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任何管理者都要知道盛极而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