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修订版)
20036200000019

第19章 理想、志向与成才(3)

(1)理想的特征

人们的理想一般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普遍陛。每—个人都有理想,只不过有的是崇高的,有拘是卑微的;有的符合客观实际,有的脱离客观实际;有的追求物贡上的满足,有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总之,理想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那些英烈们、贤哲们可以有理想,—个普通的青年也同样应该有理想。严格说来,青少年对期的理想,一般只是形象化想象的概括,还不是成熟的理想,只是理想的萌芽,这种理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二,时代陛。每一个时代,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活在各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必然反映着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特征,并受其制约。理想乍为一种社会意识,只能从人们生活的时代产生出来,而决不能超越时代凭空产生。正如劳动人民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哩想,只能产生于封建社会;而“解放全人类”的远大理想,则只苛甚殖着无产阶级的诞生,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并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时候,才可能产生。

第三,阶级陛。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思想、观念都代表一定掏阶级意志,理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陛。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尽管“人各有志”,人们的理想多种多样,匣是归根结底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人们头脑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人是划分为阶级的,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因而具有不同的理想。而每个阶级又都有本阶级最高的、共同的理想。

第四,实践性。理想是否虚,是否空,是否假,就要看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一方面,理想需要从实践中产生,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如果脱离实际,就是空想。比如,英国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德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等人提出的所谓理想社会,没有坚持多久就解体了。他们虽然也讲社会主义,但那是脱离客观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理想要付诸实践。即使理想符合客观实际,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理想的实现过程。

(2)理想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理想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理想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导向作用。有位诗人曾经写道:“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实践证明,当人们把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起来的时候,它就像夜行的灯、指路的星,总是引你走向胜利和光明。在民主革命时期,大批有志青年,由于接受了马列主义,树立了远大理想,便毫不犹豫地奔赴延安,投身到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中去。是崇高的理想,把他们引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战斗的光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青年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为己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四化”建设,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建功立业,这同样也是革命理想在发挥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总是把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引向正确的方向。

其次,理想具有激励作用。理想不仅是灯,指引夜行之路,它还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能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给人希望和勇气,使之战胜一切困难,成功到达胜利的彼岸。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也”。司马迂不仅这样赞颂古人,他自己更是把完成《史记》作为终生奋斗目标。为了这一理想,当他遭受“李陵之祸”时,受宫刑而无愠色,发愤著书,终于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历史巨著——《史记》。是《史记》给予他生命,是理想激励他成功。

第三,理想具有推动作用。人在成长和前进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精神上的懈怠和思想上的暂时停顿。这是因为人们在取得一定成功或者经过长期奋斗而无效时,往往会出现某种思想惰性。

前者是因一得之功,盲目乐观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后者则是虽然努力,却无成效,因而失去信心,导致精神疲软。出现这两种现象,主要是缺乏作为动力源泉的理想,缺乏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从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一般说来,凡是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总是在前进中不断寻求新的更高的目标,不断达到新的境界和高度。理想在人成才的过程中,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治学成才贵在立志

1.青年要有理想

既然理想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那么,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青年,都应该树立理想。

树立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千秋大业对青年的要求。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已经走过八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回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已经历了五十多个春秋。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六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大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就需要大批有觉悟、有理想的青年为之而奋斗。特别是在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都在经受严重考验的今天,如果我们的青年只信奉“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一味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那么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成功,共产主义也无法实现。因此,广大青年一定要充分认识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到底。

树立理想也是青年顺利成才成长的需要。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无志,非人也。”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歹旷宁说得好:人需要有理想。对于思想,理想是主导,失去理想,思想就会混乱、停滞、倒退;对于生活,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生活只是一片空虚和黑暗;对于幸福,理想是基石,敢于向远大目标挑战的人,才会成为幸福的人。许多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绝不满足自己做的事情,而始终追求新的目标,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都不放松理想和追求。所以,青年在实现社会价值、立志成才的时候,就要到理想中去寻找力量的源泉。

有些青年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或在成才的道路上出现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其结果必然是半途而废,不可能真正成才。要成才就要有理想,就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遇到的挫折。杨德广先生主编的《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中有这样一段精彩话语:“过多的牢骚和埋怨只会给人背上沉重的包袱,过多的指责和叹息,只会使人消沉倦怠。对一个生活的强者来说,牢骚和谩骂是最廉价的东西,怨天尤人是无力的表现。不必要求大地都是一片净土,而要用自己的行动去铲除社会上的污垢浊物;不必奢望人生等待你的都是美酒和鲜花,而要在坎坷不平的的征途上一直往前走;不必叹息命运的不公平,而要让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可见,真正想要成才的青年,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不仅树立理想,指导自己的成才方向;也要持之以恒,为自己理想的实现不懈奋斗。

2.志当存高远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志当存高远”。古今中外的著名学者们不仅都强调立志,而且还主张立大志,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