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性格影响一生
20037200000016

第16章 告诉孩子言行举止要得体(2)

“儿子,俊刚拒绝了你的一番好意,是他的不对,可是你也应该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拒绝你呢?

你不是说过他放学前刚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吗?他自然没心情理睬你了。过几天你再邀请他,他肯定会接受的。”

事实上,孩子被拒绝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有时问题或许就出在孩子自己身上,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帮孩子把被拒绝的原因分析一下,看看哪些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哪些是对方的原因,并教孩子一些面对他人拒绝的方法。这样孩子就能以一颗愉快和宽容的心去面对拒绝。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学会在面对拒绝时仍能保有自尊。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当孩子告诉你他被拒绝时,你必须开导他,化解他心中的不愉快,以免他将被拒绝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人格障碍。

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好恶观念等,因此遭到拒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与人斤斤计较。

反思自己的言行。

鼓励孩子接近其他人。

帮助孩子制造机会与更多人交往。

提醒孩子在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插嘴

安宇的爸爸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由于工作的关系,即使是休息日也常有客人上门来找他商量一些事情。每当这时候,爸爸总是把客人请进书房,这样既显得尊重客人,也避免打扰家里其他人的休息。可是,12岁的安宇只要知道有人来与父亲商量事情,便会跑进父亲的书房,在父亲与客人商量事情时,他就在一旁插嘴、打岔,甚至发出怪叫,任凭父亲怎么制止他都不听,仍旧我行我素,弄得父亲和客人都非常尴尬。

其实,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像安宇这样喜欢在大人讲话时随便插嘴、打岔,甚至发出怪叫、做出怪动作的孩子还有很多。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待人的基本要求,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并且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偏差,因此他们常常是为所欲为,不懂得约束自己。

毫无疑问,孩子之所以出现以上不良习性,与父母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很多父母不注重爱的质量,在待人接物等方面,没有对孩子进行规范的要求,而是一味地娇宠、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变得任性、刁蛮,不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当您发现孩子已经有插嘴、打岔的不良习惯时,要立即批评,千万不能姑息、迁就。在这方面,乔英的妈妈就做得很好。

“妈妈,我想吃比萨饼,您现在带我去买!”乔英的妈妈正在和来家里的客人谈一件重要的事时,在一旁玩耍的乔英突然跑过来拉着她的手说。

“你昨天不是刚吃过吗?妈妈现在和阿姨有重要的事情要谈,你先去看看故事书,好吗?”

“不嘛,我就要!”

见女儿一副不依不饶、又吵又闹的样子,妈妈知道必须对她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否则,她就会养成打岔、插嘴的习惯。于是,乔英的妈妈向客人表示了歉意后,把乔英带到了自己的卧室。

“乔英,妈妈和客人讲话时你随便插嘴,这是不礼貌的,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妈妈平常不是经常对你说,要对客人有礼貌,家里来客人时,你不能故意哭闹、打岔吗?

你必须改掉这个坏毛病,否则,妈妈还会批评你,而且你这样打岔,客人也不喜欢你,难道你想做一个没有人喜欢的人吗?”

“妈妈,我……”在妈妈严厉的批评下,乔英低下了头。

后来,只要乔英有类似的行为,她妈妈便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现在,乔英已成为一个懂礼貌、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了。

由此可见,这种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当然,教育孩子在大人讲话时不要插嘴、打岔,并不是让您用强硬的手段去限制孩子的“言论自由”,而是在您发现孩子故意去打岔时要制止、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因过度溺爱而导致孩子任性、不讲理,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从而成为问题孩子。

寓教于乐。父母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把礼貌待人的要求揉合进去,让孩子懂得插嘴、打岔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行为,并且掌握礼貌待客的基本准则。

从自身做起。父母自己要改变教育方式,要杜绝溺爱,要理智、理性地去爱孩子。

在客人来之前,可适当地叮嘱孩子要注意的事情。

与异性交往时态度要自然

周容带13岁的女儿乐丽去同事家玩时,她发现当同事14岁的儿子邓丁到客厅来和她们打过招呼后,平时在家里活泼大方的女儿突然变得有点古怪,不但低眉低眼,而且说话结结巴巴,脸上还出现了红潮。

“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周容把女儿拉到一边,悄悄地问。

“没什么,妈妈。”

“可是你手心里怎么全是汗水呢?”

“妈妈,我真的没生病,我……”说到这里,乐丽慌忙朝邓丁看了一眼。聪明的周容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女儿见了与自己同龄的男孩有羞怯感了。

“乐丽,你不用害怕,邓丁哥哥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可以主动和邓丁哥哥谈谈你的学习情况,还有你的爱好什么的,这样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紧张不安了。”

其实,生活中不只乐丽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快、说话结巴等不自然的现象,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聪明的父母在发现孩子与人交往不自然时,都会像周容一样安慰、鼓励孩子,使孩子增加与人交往的勇气与信心。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广大父母学习的。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在与异性交往时出现不自然现象呢?这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10岁以后,孩子的第一性特征和第二性特征逐步明显起来,少男少女之间不再是“青梅竹马、亲密无间”的状况了,而是进入了想和异性接近,但又有几分羞怯、几分害怕的时期。在这种心态下,就会显得十分不自在。

当您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显得不自然时,切忌不管不问,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尝试主动上前和异性交往,这样也是对孩子自信心增强的一种训练。当孩子对交往有了自信时,那么情感就变得自然了。与此同时,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场合去克服“害羞”。例如,可以在公众场合的集体活动中,鼓励孩子去主动交往,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自然一些,这样自信心就会慢慢增强。另外,父母还应该教育孩子要端正思想,让孩子认识到与异性交往是正常的,是无可非议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就会把这种交往看成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需的,那么就会放松心情,在交往中就会显得大方而自然了。

正确认识和异性交往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正常需求。

告诫孩子与人交往时要真诚。

告诉孩子主动与人交往,不要总是被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