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结交可信赖的朋友
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哈特教授在对一些孩子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中,仔细观察了这些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哪些孩子喜欢与人交往,哪些孩子喜欢独处,并对这些孩子的学习进行了跟踪调查。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智商较高,往往比较聪明、活泼,而且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哈特教授通过分析认为:从小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不仅容易与人相处得融洽,而且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不过,由于年龄小和社会阅历浅的原因,孩子们还不会自己懂得如何去交那些可信赖的、有益的朋友,这就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重视。如果父母疏忽了这一点,孩子交的朋友则可能良莠不齐,而那些品质不良的朋友就有可能影响孩子。因此,帮助孩子结交可信赖的朋友,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赵伟臣医生的儿子刚上中学。赵伟臣医生知道在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结交有益的朋友对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他给了儿子充分的自由邀请朋友到家里来玩。
一次,赵伟臣医生发现儿子带回的朋友中有一个叫莫心刚的男孩很特别。他到赵伟臣医生家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随便打开赵伟臣医生书房的电脑,在上面玩游戏;
也没有把吃完的水果皮堆在茶几上,而是放进了门后的垃圾桶中;临走时,在一大群孩子中,也只有莫心刚把餐厅的椅子挪到了桌子底下。
事后,赵伟臣医生告诉儿子:“莫心刚是个很棒的小伙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要多和这样的人交往,他良好的品性会影响你一生的。”
“可是,爸爸,莫心刚在学校可不受人欢迎。”儿子抗议道,“因为他们家住在廉租房里,他父亲是个酒鬼……"“儿子,他父亲的现在并不代表莫心刚的将来,而且你是和莫心刚交朋友,不是他父亲,相信我的眼光吧!莫心刚是个好孩子,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好朋友。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我尊重你的选择。”
毫无疑问,赵伟臣医生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许多父母学习的。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去帮助孩子结交朋友,而是放任他们自己去选择,以至于孩子和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在一起时还不知道。
不过,在此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千万不要期待你的孩子会喜欢每个你喜欢的人。通常,父母都会为儿女选定“理想朋友”,并强迫孩子与之交往,很少有父母像赵伟臣医生那样明智,在给孩子提出建议时又不忘尊重孩子的选择。
或许,你的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相处还有困难,他可能习惯和“大姐姐”、“大哥哥”相处,因为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在关键时刻能谦让他们,照顾他们。所以,当他们碰到年龄比自己小的朋友时,可能会觉得不好相处,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去与他们交往,这时身为父母的你,就应该帮助孩子选择朋友,或者是教孩子一些选择朋友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就能在你的帮助下结交一些品质优秀、积极上进的朋友。
鼓励孩子带同学回家。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加入孩子和他“新朋友”的队伍。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如和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不要到处张望,手指不要敲打桌椅等。
教孩子冷静下来的正确方式
世界上从来不发脾气的人恐怕是没有的,特别是未成年人。稍有不如意他们就会对父母大吵大闹,甚至在学校和同学们吵架,以至于父母拿他们没办法,而同学们则会逐渐疏远他,不愿和他交往。
一般情况下,发脾气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是由外在的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发脾气并不都属于不良情绪,有特定环境中善意的,有无理取闹的,有耍小性子的。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会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因此,父母应该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教他学会冷静、克制,拓宽心理容量,与此同时,还应该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以便加以引导。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对朋友讲过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个故事:
在艾森豪威尔10岁时,他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旅游,却坚决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愤怒和伤心,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双拳血肉模糊都没感觉到。
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家中,但是,父亲并没有呵斥他。这时,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并扎上绷带,但是,母亲也没有安慰他。
又恨又怒的艾森豪威尔倒在床上大哭了一个小时。
直到他平静后,母亲才进来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发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母亲的告诫使艾森豪威尔受益终身。在76岁时,艾森豪威尔写道:“我一直回想起那一次谈话,把它看作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发生突然事件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他们或大喜大悲,或无休止地吵闹。但生活中那些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就知道情绪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去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等。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多种,有时是自己受到伤害后的反应,比如被比自己大的同学欺侮,玩具被别人偷走等。
这时,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与他人之间的摩擦,让孩子在不生气的同时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非常容易生气,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发火。他父亲也为这件事十分困扰。
于是,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生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前院的木头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了三十五根钉子;第二天,他钉下了三十根钉子;第三天……第四天……慢慢地每天钉下钉子的数量减少了,他也发现控制自己不生气,要比将那些钉子敲进厚厚的木板中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因失去耐性而乱生气了。
男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父亲告诉他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不乱生气的时候,就去拔出围篱上的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围篱上的钉子愈来愈少。最后,男孩告诉父亲,说他终于把围篱木板上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前院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围篱木板上的那些洞……这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所说的话,将像你钉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就如同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上述故事中父亲所使用的方法,值得父母们借鉴,因为他对孩子没有打骂,没有羞辱,而是用“游戏”的方式,有“目的”地告诉孩子一些道理,而这个道理比训诫更有效,这位父亲很精彩地做到了,他让孩子上了人生最珍贵的一课。
培养孩子具有乐观的性格和幽默感。当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把不满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时,就会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鼓励孩子把不高兴的事告诉父母或其他人,以缓解心中的不快。
鼓励孩子自我隔离来达到冷静。
教孩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在心中默数“一、二、三……”,这样就会渐渐冷静下来。
让孩子去干他自己喜欢干的事。
用写信、写日记的方式宣泄心中的不满和苦闷。
学会接受别人的劝导。
学会在“脾气”中“逆性情思维”,即朝引起发脾气导火线的相反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客观、宽容地看待人和事,从而避免发无名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