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生活的77条生理定律
20037500000004

第4章 对世界的认识(3)

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的用途还有:由于其相同的质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多种反应;可以变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符号,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字母,也就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很多人的视野和心理上存在局限,受到某种物体的通常用途的影响,使自己的思维受到束缚,而难以发现一个物品的其他新用途。

而且一个人对某种物体的通常用途越熟悉,就越难发现这种物体在其他方面的新功能。比如:发卡是女同学用来卡头发的,所以人们一般想不到它可以做螺丝刀拧螺丝钉;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所以人们想不到它还可以做教鞭或指挥棒;等等。功能固着心理使我们在遇到特殊情况而常规工具又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解决问题。

有时你要搬动一个家具,需要测量一下屋里某个地方的空间能否容得下,但是手头没有尺子。这时你可以利用其他的东西当尺子用,一根绳子,一个画框,都可以进行测量。又如,头上撞了个包,如果用冰袋敷可以消肿,但这需要找到袋子,还要冻一些冰块。其实你可以买一根雪糕,把它放到头上就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再如,凡士林一般是用来擦手的,因其有油性,还可以用来润滑生锈的门轴。

心理智慧:

只要我们开阔自己的思维,善于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一个事物,就可以发现它的多种用途,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方便地解决问题。

9.控制错觉定律

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控制偶然的事物。

定律解析:

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对于非常偶然的事,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控制错觉”。

这种错觉大概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我们就把这种能控制的感觉推及到了所有事情上。但是实际上,有些偶然性的事情,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做掷骰子的赌博,来比较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还是掷完骰子后尚未开宝的时候下的赌注大。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更大。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们觉得在没有掷骰子前,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有更大的赢的可能。这显然是一种错觉。因为赌博的胜负,完全取决于当时的一掷,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也就是说,胜负完全是偶然的。

生活启示:

偶然性的事件是受概率支配的。比如你扔硬币1000次,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接近,也就是说各有大约一半的机会。但是具体哪一次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则是完全偶然的,是谁也无法控制的。

可是对于偶然性事件,人们却在潜意识里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够对它有所控制。

日本有一家保险公司,发售了一批有500万美元头奖的彩票,然后每张彩票以1美元卖给自己的职工。其中一半彩票是买主自己挑选的,而另一半则是卖票人挑选的。

到抽奖那天早晨,公司专门派调查人员找那些买彩票的人,对他们说自己的朋友想买彩票,希望他们转让出来。结果,不是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张票卖1.96美元,而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则平均每张卖8.16美元。

其实,自己挑选的和别人为自己挑选的,中奖概率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可是人们就是认为,自己挑选的中奖概率会更大一些。

我们还会看到,有的人在赌博中,想要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口中也小声地嘟囔出来,同时,捏骰子的手也更加用力。其实,这些附加的动作,对结果毫无影响。人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心理智慧:

控制错觉诱使许多人投入赌博的游戏,并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倾家荡产。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赌博是偶然性的游戏,不是人的努力可以控制的。把宝贵的精力用在赌博上面,不如把它用在我们更能控制的工作和学习上面。

10.酝酿灵感定律

当思维卡壳时。先放一放,经过酝酿,才容易得到灵感。

定律解析:

当我们遇到某个问题不能马上解决的时候,如果暂时放下不去想它,潜意识仍会不断地对我们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更新。当整合接近解决问题时,在某个点上会被突然触发,也就是产生灵感。

这个过程叫做“酝酿”。灵感的这种产生规律叫做“酝酿灵感定律”。酝酿灵感定律对于解决高难度的问题尤其有效。

关于灵感的酝酿,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给被试者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验中的三组被试者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半小时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中间,插入半小时做其他事情,结果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间插入四个小时做其他事情,有85%的人解决了问题。

这个实验启示我们:把难以解决的问题停一停,经过一个酝酿的过程,灵感就更容易出现。而且实验后,根据被试者事后的描述,第二、三组被试者回头来解决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解法去做,而是像原先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酝酿的过程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式,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生活启示:

每个人的思维恐怕都遇到过卡壳的情况。比如对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知识,第一次学习很难理解、把握,或者遇到一个难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解决办法。这时候,如果继续想下去,往往是干耗时间,因为灵感似乎离我们远去了。

这时,也许暂时把问题放一放,不去想它,做点别的事情,然后再回头想这个问题,或者不刻意地想它,灵感会更容易出现。就像诗里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德国物理学家黑尔姆霍兹发现,他的灵感往往不是在精神疲惫或伏案工作的时候,而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在晴朗的天气中缓步登山的时候出现的。

从科学史来看,在乘车、坐船、钓鱼、散步中都可能出现灵感。

有人曾对821名发明家做过调查,也发现在休闲场合产生灵感的比例比较高。

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一下灵感产生的过程我们就可以了解了。

首先,灵感的产生需要人有较强的行为动机,并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在长时期连续思考后,如果还没有找到答案,就可能转入休息或调剂,比如进行其他休闲活动。这就是酝酿阶段。

人的意识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叫“显意识”,藏在水中的是“潜意识”。前者能被人觉察,如思考、讨论等,而后者却不能。

灵感思维通常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潜意识的能力要比显意识更强——显意识受常规思维的影响,难以自由发挥,而灵感则需要突破常规,是一种顿悟,往往来源于潜意识。

人们对一个问题经过长时间苦思冥想,在多次尝试失败后,如果暂时抛开它,去休息、娱乐、锻炼,思维反而容易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使显意识活动下降,这时候,潜意识思考活动的信息却可能突然冒出来,从而产生灵感。

心理智慧:

当我们思维卡壳的时候,如果继续想下去,往往只是干耗时间。

这时不如暂时放下,去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并酝酿灵感。在灵感的酝酿阶段,应该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下脑中闪现的思维火花,这其中可能就有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