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18

第18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举世闻名的奇人海伦.凯勒,在降临人世后聪明可爱,深得父母喜欢.可是很不幸,一岁时,一场大病使她成为了又聋又哑的孩子。由于自己一直生活在那个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无法和别人沟通的窘境使她从小就变得暴躁,变化无常,对此,她的父母无能为力。她的父母曾经不止一次地教导她,希望她能学会最起码的知识,可是都没有取得很大成功。

六岁那年,海伦.凯勒的生命中出现了重大转机,改变她命运的莎利文老师出现了。有一天,莎利文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个“水”字,海伦.凯勒不知怎么搞的,总是记不住。老师指出海伦·凯勒记不住的原因出在哪里,她带着海伦·凯勒来到喷水池旁边,让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了“水”这个字。从那以后,海伦.凯勒牢牢 记住了那个字,再也没有和其他字搞混。

在莎利文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海伦·凯勒开始逐步学习,并最终战 胜自己,摆脱了命运的束缚,走出了寂静的黑暗,成为生命的强者。海 伦·凯勒的故事给了人们无尽的启发。

同样是教导孩子,为什么海伦·凯勒的父母所用的方法就不太成 功,而莎利文老师的方法就取得很大的成就呢?原因很简单,莎利文老师是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最适合海伦·凯勒的教育方法。她不是在向海‘凯勒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让海伦·凯勒学会了思考,结果海伦.凯 勒取得了胜利,从生命的黑暗中站了起来,并成为举世瞩目的自强不息 的生命楷模。

很多父母的生活中可能都会有这样很温馨的情景: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观赏一朵花,指着那盆花说那是“一朵花”,这时“一朵花,,的语词与花的形象就发生了联结。如果重复说几次,孩子听到“一朵花,这个声音,脑子里就会浮现一朵花的影像。这就是记忆,是孩子们赖以不断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运作。许多人对孩子的教导往往停留在这个记忆的阶段,未做深一层次的启发与指导。例如一朵花的性质很多,包括形状、颜色、香味等,如果不从分辨与归纳中教孩子思考,他们的学习活动就没有机会从记忆提升到对事物的分辨、整理与分析。

人本来就有思考的潜能,父母不教孩子思考和处理所接触的事物。

他们也能从记忆、认识、分辨和整理中自行学会思考。但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如果一切由他们自己去尝试摸索,他们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很可能会落后。作为家长,你必须适时地推孩子一把,使他们的进步更快。透过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分辨、归纳和整理分析,孩子的思考能力开始进步,处理资料的方式和过程愈来愈精细熟练,愈来愈合逻辑,这就是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在学校里,孩子的学习能力之所以不同,很多人都将它归之于天赋,说这是孩子天赋不如别人,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的原因是孩子的思考能力缺乏有效的教导。

曾经有一位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作文题:一座桥,要求他们就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这需要一些自由联想与资料整理的思考过程,应该不难写。但结果却出乎这位老师的意料,大多数的孩子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有的孩子找了一些资料,但也只是从表面做文章,丝毫没有想法,写上两三句话就草草结束了。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大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搜集分析资料,缺乏使用语言正确表达思想的训练。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往往是训练孩子思考的最好机会。作为家长,你可以教孩子认识事物,了解并做分析,更可以让孩子透过语言的表达,说出思想的结论。这时,正确的部分你要肯定它,赞美它,不正确的部分,则予以适当的更正。

语言的表达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正确的思想,因为它是思考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家长往往疏忽了这一点,孩子们的话说得不完整,不合逻辑,颠三倒四,甚至语汇不够,无法说出完整的语意,都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很难不受到影响。

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家长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面临极大的压力,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样一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不仅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而且很难纠正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的错误和不足。正确的做法是父母亲要多陪陪孩子,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让他们把所要表达的观点说得清清楚楚。当孩子表达不清楚时,要及时补救。另一方面,要找一些通俗有趣的故事和童话,多念给孩子听,并讨论其中的情节。

孩子们的脑子像一部录影机,你若注意教他们语言和思考,让他们聆听好的作品与故事,讨论故事的情节,他们的分析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一定有惊人的进步。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也可能会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如果孩子不爱动脑的话,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2.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父母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从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问题人手,如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3.将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融进生活之中

儿童时期的孩子对抽象的理论不易理解,因此,光有说教不行,父母要创造动脑筋的环境,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动脑筋,如搞家庭数学游戏、家庭猜谜活动、家庭智力游戏、中秋赏月晚会等,将数学、智力题融人活动之中。

4.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

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父母也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他们。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哈佛大学有一个理念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不要以为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绘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不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就不可能成功。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使孩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

1.培养孩子良好思维习惯的原则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要使孩子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善于培养、呵护、珍惜孩子的兴趣。千万不要轻易做孩子扫兴的事。

我们不能替代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做到:

(1)发现、珍惜好奇心

好奇心是萌发创造性的起点和火花,对事物好奇,才会产生思考和探索。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想了解,都爱问个明白。父母不但要有耐心,而且要尊重孩子。

曾有这么一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一点也不集中,同学们做这个,他却独自一个人玩别的,甚至对老师的话都没反应,父母则为他的“笨”、“不听话”而感到忧心。可是一位老师不这么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有他自己的特殊兴趣和不同一般的好奇心。如他关心的是到底是水泥地滑,还是打蜡地板滑?是水泥地的摩擦力大,还是地板的摩擦力大?教师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诱导性的教育,充分肯定他的好奇心,并鼓励、表扬孩子爱思考的精神,慢慢地,他不仅更加喜欢思考与探索,还积极配合班级,配合老师。可见,孩子的 好奇心如果受到肯定和鼓励,便会继续探索、思考和学习;要是受到压 抑,就会丧失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

(2)经常发问,引导孩子思考

父母非但要学会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主动、积极地去发问。由于发展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核心,也是孩子成长重要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养成平时喜欢思考的习惯,并在孩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如果你陪孩子去参观一个摄影展览,对于展出的作品,你可以发现他的兴趣点,可以一起去讨论,去评价,更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为什么认为这个作品好,你的理解是什么?别人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等等。

如果你陪孩子是参观一个科技展,则他的问题会更多,这是什么材料?这个设施是什么功能?为什么?等等,对于这些,可以鼓励他多问问展台的工作人员,当你碰到孩子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时,千万不要厌烦或简单化处理,最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还真难,我也不太清楚,等我查查书,或问问其他朋友后告诉你。”注意要说到做到。当然,现在有互联网,可以和孩子一起查一查感兴趣的问题。

平时,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交谈,通过交流来激发孩子的思考。但是,要注意的是,讨论问题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无论是当孩子碰到问题时,还是为他们提一些具体的建议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独立地进行创造思维,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发现新的具有创造意义的解题方法。独立思考是孩子发展创造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因为孩子模仿能力较强,依赖感较强,如果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就会逐渐养成依赖的习惯,这对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从简单、常见的事物入手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不能起点太高,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刚开始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逐渐具备创造的观念,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创造的意识,让孩子从常见的事物开始训练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平常中找到异常,在熟悉中找到陌生,使他们不易形成“熟视无睹”的心态,这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夏天,孩子们在小区游乐,有的孩子在荡秋千,有的孩子在沙坑玩,也有一些孩子陪老人在一些健身设施边上玩。这时候,有一个男孩一溜烟地爬上了一根铁杆,原本这是固定拉绳器械的,他在顶上异常兴奋,大喊:“我最高!我最高!”。这英雄式的召唤,一下子将孩子们的兴趣调了上来,另外的孩子一哄而上,争着向上。这时候,有两类父母:一类呢,赶紧阻止自己的孩子不要参与这种危险运动;而另一类呢,则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并想让孩子试试身手。如果这时父母组织一下,效果就更好了:

比一比:谁爬得最快!

猜一猜:第一名爬得最快是什么原因?

试一试:爬得慢的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动作要领爬得快一点?

学一学:重力、摩擦力、体力、安全知识。

当孩子对某事发生兴趣。或兴致正高时,孩子在有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会得到一种满足,产生情绪方面的快感,这不仅能带来快乐,更有利于深层次地启发思维,并能积极地展开想象。快乐能带来大脑思考的活跃深度,而这正是父母启发、引导思考的好时候。

(4)让孩子尽早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创造活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也需要艰辛的脑力劳动。家长应尽早让孩子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的兴趣和动机。家长可以为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 子成功地解决,在一次次成功的快乐中,孩子的创造观念逐渐形成。创造成了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犹如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我们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成功了。

(5)改变教育理念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许多误区,举个例子,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摇摇晃晃摔倒了,当妈妈的为了哄他,让他不要哭,就一边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乖,不是你的错,都是椅子的错。”这样,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个观念:什么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你看椅子又没思想,都有错。

有时妈妈带小孩逛商店,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妈妈马上说“都是这地板太滑了!”这样教育小孩,他们长大后碰到什么事情都会怪别人.从不找自己的问题,不改进自己。

有这种思维习惯的小孩是难以成功的,因为成功与失败就一字之差:“主”动还是“被”动。凡是怪别人的人都是被动的,别人好他就好,别人不好他就不好,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凡是主动的人都会找自己的问题,能够把握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成功的最大敌人就是“怪别人”这种思维习惯。

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就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所以改不了。因此,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怪别人的思维习惯,哪个家长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你的孩子将来就有希望了。

2.儿童应具备的良好思维习惯

(1)专心

当任何人对一些事物和原因有十足的兴趣时,他会投身其中,即我们所说的“尽情地”或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这种态度或意向的重要性,在智力发展上非常重要,有效思维的最大敌人莫过于兴趣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