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26

第26章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孩子吃苦的习惯(4)

自信就像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正是在这种自信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人才辈出的国家里,在那些伟人、名人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自信的催化作用,而且在我们周围的优秀人才身上,也不断放射出自信的光彩。

美国人是一个自信的民族,这种自信心已渗透于美国教育的各方面,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优良文化的发展。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与美国人的教育思想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式教育传统,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训导。具体表现在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的不同教育.在这方面,中国家庭都有过度保护的倾向。

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择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试验室和博物馆做调研,完成课题研究,而在家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解答问题。这两种教育的效果区别是很明显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几乎都遇到一个问题.当指导老师要求研究生自选题目时,中国来的学生束手无策。不断向老师挖情报,以便找出一些线索,否则便不知所措。这就显示了不同教育理论所导致的差别。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是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难培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2.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技巧

(1)鼓励学习,增强自信

小孩的特点是好奇、幼稚、缺乏自信。他们对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父母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学习,真诚地赞扬他们所取得的微小的成绩,使他们切实认识到,我能学好!从而增强自信心。

(2)发挥特长,促进自信

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父母要了解孩子,激发他们的优势。如小田学习成绩不拔尖,但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朗读起课文来声情并茂,父母和家长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同意让他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小田不仅发挥了特长,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从而促进了自信心。

(3)多发言,培养自信

要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贫乏的语言环境妨碍学业的进步。要尊重儿童的意见和感情,创设安全的气氛,让孩子畅所欲言,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不要错误地认为不声不响埋头学习就是好孩子。

(4)指导实践,提高自信

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非学科学习,都要指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常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高度的自信和自由奔放的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只有具有自由创造才能的儿童,充满自信,沉着镇静,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够聚精会神,专注于个人的学业,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3.培养孩子自信心,父母不要说不该说的话

(1)“没一件事你能够做得漂亮”

说孩子“没一件事你能够做得漂亮”,无异于给孩子当头浇下一盆冷水,这种“冷水浴”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为此教育学家曾谆谆告诫父母们:批评孩子的一个短处,远不如去发现孩子的一项长处。任何孩子都有令父母感到不满意的短处,也有令人注目的长处,我们为什么仅仅盯住孩子的短处不放呢?

一旦发现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好,应给予体谅而非求全责备。一位善做转化“差生’’工作的老师曾这样谈到他的绝活:“当学生垂头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会出其不意地谈到他的一项明显优于别人的长处或他拿手的本领。例如,我会对他说‘你的篮球打得真棒’或者‘别人都夸你懂礼貌,等。学生意外地听到我的夸奖,头便马上抬了起来,眼睛里放射出希望的光芒。这时,再做他的思想工作就会畅通无阻了。”

实践证明,这个办法会让“差生”产生“原来我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的自信,从而自觉地以长补短,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诸位家长不妨把这个办法借来试用一下。

(2)“不要逞能,你做还早呢!”

孩子有一种“我是一个大人”的心理,他(她)会在某一天把父母紧牵着他(她)的手甩开,独立行走,以显示自己是一个“大人”。孩子的这种心理突出地表现为他对一些陌生的事情跃跃欲试。比如,看到大人洗衣服、扫院子、运煤球、提水、生炉子,孩子便会主动跑上来帮忙,或者干脆请父母到一边去,看他(她)“露一手”。父母这时若是说:“不要逞能,你做还早呢!”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想征服一切,但总是很难如愿。他们难以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提水、生炉子也许会惹出一大堆麻烦,有些父母便以此为理由关闭了孩子尝试生活、走向进步的大门。

对此,教育专家忠告广大父母,不能忽视孩子在一些事情E的尝试,尝试的结果即便是失败,那么,经过下次、再下次,孩子总会从失败走向成功。因此,看到孩子主动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应大开绿灯.鼓励孩子不妨一试。孩子若事情做得还可以或基本合格,父母就点点头,笑一笑;做得不好,父母就指点一二,帮一帮。孩了敢于向新目标攀登,敢于对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品质,这会使他们早日走向成熟。

(3)“凭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歌星”

有个男孩嗓音沙哑,他有个心愿:长大要当歌唱家。他的母亲不止一次地嘲笑儿子这个“天方夜谭”似的梦想,说:“凭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歌星?”

父母正视孩子的天然条件,乐于给孩子做人生导向,这无可厚非。

但对孩子天然的欠缺不可夸大,更不应该冷嘲热讽。

(4)“算了吧,你不是那块料”

一位小姑娘喜欢跳舞,但身材粗短,条件不够理想。于是,她的母亲就说:“算了吧,你不是那块料。”小姑娘听后流下了眼泪。

事实上,这类否定性的语言极易断送孩子的前途。自己的将来被否定,是最令人失望的事情,孩子所受的刺激可谓巨大。因此,这种话父母是绝对不能讲的。

客观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父母应告诉孩子:只要肯努力,并坚持不懈,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喜欢舞蹈,即使身体条件不是太理想,只要肯下工夫,也能成长为优秀的舞蹈人才。若孩子身体条件实在不宜于习舞,父母就应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去做一下“发现,’的文章.即针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和特长诱而导之。体操王子李宁幼时曾对音乐很感兴趣,但其父母和老师发现李宁的乐感并不出色。父母经过慎重考虑后便对李宁建议道:“你若学习体操的话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李宁高兴地采纳了父母的意见,一颗体坛巨星就这样驰入了自己的发展轨道。

(5)“你真笨!”

小军正在读初中一年级,最近很不顺心:先是数学测验成绩不及格.后是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再后来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闯了红灯,受到了警察叔叔的批评。这天晚上,在盛饭的时候,他一不小心,又把饭洒了一地。妈妈见他洒了饭,就说了一句“你真笨”,小军又羞又怒,当即冲着妈妈大喊大叫:“我就是笨!”完了就躲进自己的卧室,索性连饭也不吃了。“屋漏偏逢连阴雨”,诸多不顺心的事接踵而至,显而易见,小军当时的情绪正处于低谷。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真诚的理解和温情的帮助,而不是批评与责备。

教育孩子时,父母应想方设法地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极为重要的。事实证明,给孩子适当的鼓励与赞扬是促其进取的良药,而说自己孩子“真笨”的父母,往往会使得孩子真的笨起来。因为,如果父母常当面说孩子“真笨”,便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努力也白搭,笨是天生的”的心理,而放弃努力。

孩子在学校没有取得好成绩,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其以后应注意的问题,并鼓励孩子说:“你很有潜力,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习成绩会很快赶上去的。”若是孩子某一件事(如系鞋带、洗衣服、学唱歌、学画画等)老是做不好,父母不妨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在孩子面临困难或气馁的时候,父母伸出援助之手,并给以鼓励,往往能增强孩子把手头的事做好的信心。

音乐很感兴趣,但其父母和老师发现李宁的乐感并不出色。父母经过慎重考虑后便对李宁建议道:“你若学习体操的话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李宁高兴地采纳了父母的意见,一颗体坛巨星就这样驰入了自己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