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25

第25章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孩子吃苦的习惯(3)

现今的家庭由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大都溺爱自己的孩子.只重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等显性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意志力、自信心等潜在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恰是提高显性能力的必要保证。

家长只有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磨练孩子的意志力,才能让孩子在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如果孩子的意志发展水平比较低,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情大多受兴趣、好奇心、理解能力的限制,易在困难面前畏缩退让,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

1.引导孩子制订目标

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孩子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表现出坚毅、顽强和勇气。但目标一定要恰当,应该使孩子明白这目标不经过努力是达不到的。太难或太易达到的目标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目标如果是合理的,那就应当要求孩子坚决执行,直到实现为止,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

2.引导孩子独立活动

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孩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使其意志得到锻炼。倘若孩子不能完成这些活动,也不必忙着去帮助,而就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战胜了困难,达到了目的,会显示出一种经过努力终于胜利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3.自我控制法

孩子的意志品质是在成人严格要求下养成的,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我控制的结果。家长应经常启发孩子加强自我控制。自我鼓励,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是意志锻炼的好形式。比如,当孩子感到很难开始行动时,可让他自己数“三、二、一……”,或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大胆些!”“不要怕!”“再坚持一下!”等。

培养孩子勇敢的个性

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非常胆怯,他们害怕挫折、害怕失败,这种个性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可是一些父母总认为孩子就是这样,长大了就好了,不用硬性督促,也不用管。而教育学家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应当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敢做敢为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

也有一些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懦弱、太胆小,总是无法让人放心,其实这些父母应当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给了孩子太多庇护,让孩子缺少独立的勇气。

有一对夫妇,在他们41岁那年才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俩给孩子取名叫贝贝,爱若珍宝。因为是老来得子,他们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遇到一点风险,因此,什么事都替孩子办得妥妥当当的,从幼儿时就是如此,这个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后来长大了,这个孩子还完全不能为自己做主,遇到事情只会说:“那你说怎么办啊!”“我也不知道,我得问我爸爸妈妈!”后来这个孩子考到了外地的一所大学上学,他的父母很欣慰,因为他们年老了,身体又不好,大病小病不断,现在孩子上大学他们也就放心了。可是,学校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儿子就跑了回来,颓丧地说自己不想上学了:“人家一个个都那么出色,只有我什么也不行,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敢做!跟他们一比,我太软弱没用了!”夫妻俩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不放心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父母们应当鼓励孩子做一个勇敢的人,培养自强自立的勇气,这才是真正地为孩子着想,这才是真的爱孩子。像这个故事中的这对夫妻一样一味地庇护孩子,使他们免受生活中的不顺利,对孩子来说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强调用“励勇计”教育孩子,就是因为孩子最终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要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他想要的东西,因此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无微不至的保护,而是敢做敢为的性格。

在香港一家商场的玩具柜台前,站着一对父女。5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拉住父亲的衣襟,恳求父亲再玩一会儿。其实,她并不是贪玩的孩子.她只是让柜台里漂亮的娃娃吸引住了,眼睛里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

父亲却故意装作看不出女儿的心思,他决定女儿不说出来她想要什么,他就不去主动买给她。他认为,女儿想要什么,应该有说出来的勇气,而不应畏畏缩缩。

小女孩在柜台前不肯离开,想说出要求,又怕父亲拒绝,一脸的忧郁。终于忍不住了,小女孩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爸爸,我……我想要一个娃娃。”

“什么?说话别吞吞吐吐,想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

“我要洋娃娃!”小女孩大声说。爸爸笑了,于是小女孩得到了一个洋娃娃。从这件事中,小女孩也得到了一个经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对父母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这父女俩,就是香港著名财经作家梁凤仪和她的父亲梁卓先生。

梁卓早年单枪匹马开创事业的经历,使他养成了敢说敢做的坚毅性格。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懦弱不言的人不但令人无法与他交流,也难以表现他自己的能力。

出于这样的考虑,梁卓在教育女儿梁凤仪时,首先就是培养女儿坚 决、果断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每当梁凤仪让父亲帮助出谋划策时,梁卓就说:“你想做的事情,你自己决定。,’父亲的坚定态度,使梁凤仪养成了一切都靠自己的习惯。

上大学时,梁凤仪表现非常突出,性格泼辣外向、敢作敢为。她写剧本,演戏剧,当电视主持人,都做得有板有日艮。毕业后,她进入香港大公司新鸿基集团,照样无畏地打拼,最终成为最高层领导,在男人的霸业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她回忆说:“是父亲给了我闯荡江湖的‘勇气’,是父亲培养了我果敢坚决的性格。”

作为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兴趣来争取成功和幸福,与其给孩子所要的一切,还不如给孩子可以获得一切的勇气。父母后退一步,让孩子们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多鼓励、少呵护,孩子才会成为坚毅、勇敢的人。

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来高的台阶上跃上跃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原因是什么呢?玩滑板需要技巧,而中国人玩具有技巧性的游戏向来是不在话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同样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玩这些冒险的游戏呢?追本溯源,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中国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训练胆量不值得,保险系数低。家长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使他们本来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因而有理由后退。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

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当然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这里有一个界限问题。但鼓励孩子有一定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却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益处。

让孩子养成自信的习惯

自信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自信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1.自信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响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