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41

第41章 促进孩子进步,与孩子的坏习惯“过招”(2)

贝利回到家里,爸爸问清了打架的经过,神色庄严地摇摇头说:“贝利,你打架太多了!要想踢职业足球,必须控制自己的脾气,有句话说‘一捏拳。便输了理’。球场上分两队比赛,观众自然也分两派,一件事使一派观众高兴了,另一派就不高兴,总有人会骂你的。职业球员,要适应这种环境,一发火,球就踢不好,裁判员还可以罚你出场。这样,你自己和你那一队的人就吃大亏了!”

爸爸的话有道理,贝利最听爸爸的话,他也最崇拜爸爸,因为爸爸是巴西最好的球员之一,爸爸因为不幸受伤,才抑郁一生,没踢出高水平。他要为爸爸争口气,决心不再吸烟、喝酒,不乱发脾气。

贝利这样的“野”孩子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也能成功,绝大多数孩子再怎么贪玩,再“野”,也不过如贝利而已,相信通过正确引导,一定也会有出息的。

有关专家指出:应当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有效地对孩子的坏脾气给予及时纠正:

1.用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的行为时,应利用当时周围的环境,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弃无理要求。

2.用奖惩的办法矫正孩子的脾性

当孩子固执地乱发脾气时,应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并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而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的程度减轻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继续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3.把握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要经常对孩子说:人的很多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心中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4.创造一个平静的环境与氛围

家长应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特别 是当着孩子的面更需心境平和,处事大度,孩子在安安静静的家庭环境中会逐步受到陶冶。

5.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系列“磨性子”的活动

例如,让孩子参加学校或校外的书画兴趣小组,在书画练习中陶冶性情;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剥毛豆、择韭菜,参加诸如此类的家务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耐心、毅力;双休日,与孩子一起进行登山、远足等活动,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实施一年之后,许多有发脾气习惯的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发脾气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之,一定要记住:不要让孩子感到乱发脾气有好处,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协。要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的孩子不会让大家喜欢,乱发脾气更不会有所收获。这样,孩子在乱发脾气达不到目的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会自我控制,从而逐渐克服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纠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很多小孩子经常会出现无理取闹的情况,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挑三拣四,大吵大闹,常有不公平感;他们明明知道一些事不该做.却还是做;经常告状,不讲道理……孩子的这些问题让家长感到非常头疼。

李冉今年5岁了,正上幼儿园大班。她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宠着她,从不拒绝她的要求,她也很会讨家人喜欢。不过,李冉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总爱无理取闹、不讲道理。她的小脾气上来时,谁都拿她没办法。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就会大闹不止;她特别挑食,有时候趁老师不注意就把不爱吃的东西偷偷倒掉;她明知道应该同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可还是会抢小朋友的玩具……在家里,李冉经常把爷爷当马骑,如果爷爷说腰疼不答应。李冉便放声大哭,爷爷只好趴在地上让她骑。

有一次,李冉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玩游戏,起先还玩得很好,但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大叫肚子疼。老师急忙跑过去,把她抱起来,要去看医生。可她却说:‘‘我要让妈妈带我去,老师,你打电话把我妈妈叫来,快点,我就要疼死了。’’老师拗不过,只好打电话叫来李冉的妈妈。当妈妈接到电话,风风火火地跑来以后,小李冉却呵呵地笑起来:“我根本没事,我是骗你们的,我的肚子一点都不疼,我只是有点想妈妈了。”听了李冉的话,妈妈和老师都感到无可奈何。

像李冉这样爱无理取闹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无理取闹其实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一种表现。

自制力指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当今独生子女经常会无理取闹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

孩子几乎生下来就会察言观色,看护人最初的无条件妥协是造成孩子无理取闹的起始原因;加上祖父母的溺爱和袒护,更助长了孩子无理取闹的气焰。

无理取闹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现种种“越轨”行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坚决制止孩子的不礼貌和不良行为

家长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既是友善随和的,同时,又是有权制止他们的无理取闹行为的。家长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这样孩子将不会有满足感。适当地拒绝孩子,会使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时,要讲道理,不能为所欲为。宠坏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会感到幸福.一旦他们进入社会,肯定会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他们会发现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相处,因为别人都不喜欢他无理取闹,自私自利。家长若坚持严格要求,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2.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成人在纠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时,一定要坚持说理,既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又要让他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孩子了解行为准则的意义,他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并自觉地去控制自己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而家长简单的训斥与体罚是不能起到真正教育孩子的作用的。

3.对孩子的物质条件适当地剥夺

丰富的物质条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拣四。我们经常会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不听话,而条件不好的却很懂事。因此,对孩子的物质条件适当剥夺,会有利于改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比如,吃东西的时候给什么就吃什么,如果孩子不愿意吃就挨饿;不该买的玩具一定不给买,孩子怎么闹也不答应。家长应意识到,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小事上也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

4.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

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发生在家长不满足他的某种需要的情况下,尽管家长给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让孩子尽情哭闹,一定不要妥协。过一会儿.孩子就会感到自己这样做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就会停止。

如果家长始终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5.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特别善于模仿,情绪极易受感染。因此,家长可利用生活中、电视中以及故事中的“好孩子”形象来教育孩子,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明白懂事的孩子让人喜欢,而无理取闹的孩子让人讨厌,使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

6.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情绪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孩子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完善,表现为兴奋比较容易泛化,兴奋强于抑制,反应不精确,所以外界较小的刺激都极易引起孩子的兴奋而难以自制。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感觉系统,使他们的情绪发展与心理素质发展相协调。

克服孩子的强迫行为

假如你看到一个孩子做事谨慎、坚守原则、追求完美,对生活细节安排得很有条理,你可能会感叹为何自己的孩子不能拥有这样的优点。

但是,这些优点的背后很可能存在着难以控制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刚刚是一个极端内向的孩子,他从小就很爱整洁,做事很讲究条理,他的玩具及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他甚至还指明他的东西不让别人去取,也不让别人用。他的起居也很有规律,未到起床的时间,他绝对不会起床;错过了吃饭时间他就宁愿挨饿,不管谁劝说都不起作用.冈0刚的动作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有些机械化,显得古板、不自然:讲话时,就是同一件事情,他也非得重复上三四次才肯停止。

刚刚长到了13岁的时候,一次不小心摔断了腿骨。当腿伤痊愈后.他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规定,要求自己每次早饭前必须洗手,而且必须连洗3次。逐渐地,午饭、晚饭前都执行这一程序。后来,他做任何事之前.必定会洗手3次。刚刚洗手的方式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一样,他不是草草了事,而是在手上涂上厚厚的一层肥皂,然后使劲地搓。刚刚洗手的整个过程要持续4分钟,连续3次,就需要12分钟。这种洗手程序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任何事,他对于任何简单问题的回答都要思考良久。就连坐在椅子上,也要不停地变换姿势。

刚刚的父亲很注意刚刚对成人的礼貌,在这一方面对刚刚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刚刚从来没有反驳过父亲,对任何人都从未有过粗鲁的表现。刚刚几乎没有朋友,也很少和母亲讲知心话,与父亲有时一天也说不上三句话。显然,刚刚的行为具有强迫性。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出门后总担心没有锁门,所以不得不去检查;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数大楼的窗户,数错一个,又从头来,数了一遍又一遍,反复进行;有的人走在街上每走两步必须跳一下,仿佛不这样就有不祥之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得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许多人都有这个毛病,如果每天重复的次数不多,强迫行为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妨碍,不用管它。有些人的强迫行为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且他们知道没有必要那么做,但自己却无法控制,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及焦虑,整日提心吊胆,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生活,这时就应该引起注意。

孩子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作用。其中家庭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父母对孩子采取强硬的态度,会抑制孩子的某些行为:有的家长在孩子表现出高度自控时,对孩子过分赞扬,让孩子误以为人生中能自我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为了达到自我控制,就会强迫自己思考一些无意识的意念,或做一些无意识的事,如一个9岁的男孩非常痛恨父亲的粗暴行为,他在潜意识中特别害怕激怒父亲,每次与父亲接触时,他都强迫自己顺时针转3次。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或者不给孩子自主的机会,会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情绪长久地处在紧张状态,从而会强迫自己做出一些行为以期望能减轻内心的紧张.另外,孩子个性上存在的某些缺陷,如过于胆小、呆板、拘谨等也是引发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有时遭遇突然的精神创伤或产生严重的身体疾病,可能会导致并加速强迫的症状。

针对孩子出现的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家长可以从行为方面给予纠正。如让孩子在手腕上套上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反复洗手等,立即拉动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拉动橡皮圈的力量以感到稍有疼痛为宜,同时数一下拉动橡皮圈的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的次数可能要多一些,才能抵制强迫现象。一段时间后,如果拉弹橡皮圈的次数减到三五次就能抑制强迫现象,就可以去掉橡皮圈。以后只要有强迫现象出现.就立即会想起手腕上橡皮圈所引起的疼痛,逐渐地,强迫现象就会减弱。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