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42

第42章 促进孩子进步,与孩子的坏习惯“过招”(3)

1.减轻孩子内心的紧张与压力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在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了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当然,父母对孩子的强迫倾向应有正确的认识,当孩子表现出强迫行为时,不能指责、惩罚孩子,而应该耐心倾听,给孩子以同情、理解,帮助孩子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强迫现象

强迫行为本身并不可怕,但许多人对这一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强迫行为产生紧张情绪,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这一行为的纠正。当发现了孩子出现的强迫行为时,家长应及时地教给孩子去应对的策略。如看到刀就有刀要砍自己的感觉,这时可以让孩子做深呼吸放松:用鼻子缓缓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同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数“1、2、3……”这样可以平缓情绪,解除紧张。作为家长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孩子出现了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时,绝对不能采取强制的行为。如当孩子强迫自己锁门时,你在旁边最好不要说诸如“不要担心”或“不要去检查”之类的话,因为强迫行为的出现是不能自制的,如果采取硬性的强制,会强化孩子的内心冲突,增加心理压力。尤其是在良性习惯产生的初期,一定要顺乎自然,不能强制。

3.鼓励孩子多参加巢体活动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同时,注意纠正孩子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培养乐观、独立的良好人格。

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我国古代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明日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要告诉人的就是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抓住时间的分分秒秒。

有一位父亲找来一个塑料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给儿子做实验。父亲让儿子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自己捡起一颗种子投到漏斗里,种子顺着漏斗细小的缝隙滑到了儿子的手里;父亲继续投了十几次,儿子的手中多了十几颗种子。随后,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种子,一齐投放到漏斗里,那狭窄的缝隙被玉米粒相互挤住了,一颗也掉不下去。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这个漏斗就代表着你,假如你每天做一件事,你就会有一颗种子的收获和快乐。但是,当你想把所有事情都挤到一起做,反而会一件事也做不成。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曾说:“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句话说得也是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做事情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一点也不珍惜时间,以致形成了拖拖拉拉做事的习惯,而且还总是为自己的这种坏习惯找借口。

一天.华盛顿的秘书以“手表慢了”为由再次迟到,华盛顿便说:“或者你换块新手表,或者我换个新秘书,我的表从来不问客人有没有到,它只问时间有没有到。”

1932年济萧条大期间,一个年轻人从某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科学的学位。关于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整个夏天都在一家当地的游泳池当救生员。

一位经常带孩子来游泳的父亲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友好,并对他的未来产生了兴趣,他鼓励年轻人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看看究竟最想做点什么。年轻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在随后几天中,他开始检讨自己。最后.他发现自己最想成为一名电台播音员。

年轻人将自己的志向告诉了那位长者,长者鼓励他采取必要的行动,使梦想成真。随后,他走遍了伊利诺斯州和爱达荷州,努力使自己进入广播行业。终于,他成为了一名体育播音员。

“终于找到了工作,这多美呀!”后来那个年轻人坦率地说道:“不过,更有意义的是,我知道应该立即行动这个道理。”

拖拉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天性。每个人都会有拖拉的毛病,孩子们当然也有,孩子有这个坏毛病并不可怕,关键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及时改掉这个坏毛病。

要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就先要了解它形成的原因,以下是拖拖拉拉坏毛病的成因,你不妨让孩子自我对照一下。

1.给自己找借口

由于不能自我加压,一些人做起事来就会拖拖拉拉,当然就完不成当天该做的事。这些人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说什么‘‘如果有压力我就能做好了”。实际上,这些人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2.经常分散精力

有些事情是人们喜欢做的,有些事情是人们不喜欢做的,很多人习惯于先做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把该马上做的事情做完,就做其他的事情,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事,这样,精力就被分散了。因此,如果想避免拖拖拉拉的毛病,就得集中精力做事,而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3.太注重细节

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特别是太关注细节,于是做事花费的时间大大超过预期。

做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正,因此,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这个坏习惯,就及时帮孩子矫正。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1.让孩子严格自律

要严格让孩子自律,对自己的拖拉行为应当毫不留情地制止,家长不妨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严厉的角色督促他们。吃饭、穿衣、做作业等,可以用小闹钟提醒他们,让他们抓紧时间。当然,时间要由长到短,让孩子逐渐适应,不然,会适得其返。

2.“今日事,今日毕”

每个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时要注意不要把精力放在那些已经做过的事情上,别浪费时间。抱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今天应做完的事绝不拖到明天。

3.与孩子一同做计划

父母可以先把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改计划。如周末,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想好好安排我们今天的生活,吃完早饭后,我们到动物园去,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小睡一会儿,1点钟我们去少年宫上音乐课,4点我带你去奶奶家,回来后,你要写一篇作文,你觉得这样安排好不好?不好你可以改一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能够让他们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对孩子克服拖拉的习惯很有益处。

让孩子摆脱依赖的坏习惯

作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可以说是名扬天下、富可敌国,但她对儿子约翰的要求却十分严格。小约翰刚刚11岁,杰奎琳就把他送到了英国的德雷克岛“挑战者营地”去接受训练,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练习爬山,通过这些来锻炼儿子独立果断的做事习惯。在约翰15岁那年,杰奎琳又送他到肯尼亚的荒郊野外中独自生存,在暑假期间,杰奎琳还把儿子送去参加“国家户外学校”的70天训练。

为了更进一步强化约翰独当一面的才能,杰奎琳让儿子参加赴危地马拉志愿队,从事地震救灾等公益工作,以此磨练他的独立性。

正是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与磨练,自幼自卑、羞怯、优柔寡断、依附性强的约翰慢慢变得自信潇洒、积极上进、果断坚强。约翰于1983年毕业于布朗大学,在印度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回美国在纽约担任第42届发展协会副主任。1996年,约翰创办了一家杂志社,自己任杂志社的董事长。

由一个自卑怯懦的孩子成为一个卓越的人,这与约翰母亲从小就注重培养他独立的做事习惯密不可分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父母应该知道,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独立的。如果理智一点考虑问题,自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对于孩子来说,独立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一种不可或缺的做事习惯,特别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由于现代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更多了几分溺爱,经常无意识地帮孩子做一些细小的生活琐事.无形中造成幼儿懒惰、依赖的心理。因此,父母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这样,孩子在将来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在这方面,国外父母的做法比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古代德国.孩子被当作独立的成年人来对待。贵族们往往让自己的孩子离家.到另一个城堡的其他贵族那里进行学习。他们认为在离家独立成长的过程中,才可以使孩子具备一个骑士所应有的素质和知识。

克劳斯太太的教子经验值得当今父母们学习、借鉴:

女儿从小爱在厨房里跟进跟出,一天,她说她要自己做蛋糕,尽管克劳斯太太觉得女儿的这种想法有些可笑,但克劳斯太太还是买来做蛋糕的现成材料,让女儿动手做蛋糕了。她一会儿称分量,一会儿打蛋,一会儿和面……所有过程都是她自己动手,克劳斯太太在一旁耐着心地看着。为了安全起见,在使用搅拌器时,克劳斯太太握着女儿的小手,一同使用搅拌器。

就这样做了两三次之后,女儿便做成了一份看上去很不错的蛋糕,女儿十分高兴。后来,克劳斯太太家里有朋友来,都由女儿负责甜点。过年过节,克劳斯太太送女儿去朋友家,也让她展现一下她的好手艺。

由以上的小故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因为孩子越小,其可塑性就越高,早早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天分。那些担心孩子能力不强的父母则有点杞人忧天。

某研究机构最近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13岁的小男孩为摆脱父母的“管束”,从上小学起就开始瞒着父母积攒零花钱,他决定在18岁成人后立即离家独立生活。因为他实在受不了父母把他当“宝贝”的做法,他需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整天由父母“牵”着鼻子走。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你自己、面对生活。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应从培养孩子意志品质出发,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果断性,鼓励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做事的习惯,加强对孩子独立性的磨练。

若想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培养孩子独立,父母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因为如果父母做事的方式是处处依赖,又怎么可以要求孩子独立呢?

2.为孩子提独立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对于那些有依赖性的孩子,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教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系鞋带、穿衣裤、添饭端菜、洗淋浴;帮忙用电饭锅煮饭、用微波炉热菜,会用洗衣机洗衣服;会自己收拾房间,会缝扣子、修拉链等,一步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

3.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孩子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还会自己做事。例如,怎样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怎样择菜、洗菜,怎样扫地、擦桌子,这些教育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

不仅仅如此,孩子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父母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自己去和同伴交往,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纠纷时,教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矛盾。

4.让孩子自己决策

自己决策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定.父母不要作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做出决策。

此外,对于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父母要及时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更努力地去做更多的事。有了独立做事的习惯与经验,就会摆脱依赖心理,离开父母后,就不会因为这个我没做过或那件事我也没做过而自卑,从而能更好地融人社会,更有信心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