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孩子顶呱呱
20045600000028

第28章 管有度也是爱(4)

这位父亲是个葡萄酒商人,一直深受西方思想的熏陶,他敏锐地感觉到儿子一定是恋爱了。这位父亲心里不禁一惊,儿子虽然个头和自己差不多了,可是他还处于少年时期,如此稚嫩,除了上学,其他任何事情都需要家里人帮忙,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这样不能自理自立的孩子,沉醉在恋爱中,并不是件好事。父亲也知道年少的孩子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过早地行走在感情钢丝上是件可怕的事情。父亲决定和儿子好好谈谈。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父亲直接问儿子,是哪家的姑娘这样入眼。男孩被突然的问话怔住了,他不敢抬头看父亲,低着头轻声地回答了父亲的问题,做好挨批的准备。

这位父亲温和地对儿子说,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男孩似乎听出父亲并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胆子大了起来。他辩解道,是依丝米忒主动追求他,而且依丝米忒很优秀。他的语气里包含着一股豪气,似乎很为自己骄傲。

父亲摇摇头说:“奥罕,你太小了。”

男孩一听这句话,激动地反驳道:“太小?爸爸,我已经19岁了,是一个男子汉了。而你,当年只有17岁不就和妈妈好上了吗?”奥罕说的是实情,他希望父亲能妥协。

父亲并没有责备他,依旧温和地说:“奥罕,你说得没错。可是,孩子,你知道吗?我17岁的时候已经在葡萄酒作坊当酿酒师傅了,每个月能挣到两千里拉。我的意思是说,我当时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为爱情埋单。你呢,挣不到一个里拉,凭什么安心地爱慕心仪的女孩呢?”

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一句话也不说,也许是被父亲的话所征服,只是埋头扒拉着碗里的饭。

父亲接着对儿子说:“奥罕,不是爸爸思想顽固。你自己想想看,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不能为他所爱的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如果你是个女子,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男人?奥罕,我一直都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一份赚钱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岁甚至50岁,都不配谈恋爱。谈了,就是坏事;相反,只要他有立业挣钱养家的本事,15岁恋爱也不算什么!”

父亲的话让他大吃一惊,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些话是他以前没有听过的道理,却很有逻章,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男孩做出了决定,他从女孩身边走开,从那段虚幻而又缥缈的无根之爱中抽身而退。虽然男孩也很痛苦,但是他心里更记得父亲的话,他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涉足感情为时过早。这个男孩开始一心投人学习中,最终考上了土耳其最好的国立大学,为自己的事业打好了基础。

几十年后,那个男孩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那个男孩就是奥罕.巾白慕克。奥罕获奖之后,多次提到父亲和他的那次谈话,他坦言很感激父亲当年“温柔地扼杀了一次愚蠢而羞赧的情绪”,让他没有浪费年华。

父母对孩子有管的责任,但要管有术,管有方法,才能让孩子从迷途中清醒,真正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5.无为而育的收获

从玩到会用

“无为而治”是我国道家的基本思想,而这一思想最早是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所以人在对待事物就应该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自然的状态,不要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在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这个思想也是极其重要的,我将其说成“无为而育”。

有的家长会问,对待孩子的事情就任其发展吗?家长什么都不管,还不知道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对孩子采用无为而育,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该管则管,孩子出现错误时及时说出,及时指导;不该管的,绝对不管。而且有的事情可以顺势而为。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谈论:“孩子天天玩电脑游戏,越来越上瘾,该骂的骂了,该打的也打了,就是不管用。”

电脑在当今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许多学校也在开设电脑课,因为电脑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大家使用的一种工具。电脑也就自然而然进入孩子们的生活中,从他们生下来就看到了家里的电脑,可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只知道上网玩游戏,担心网络上的虚拟世界误导了孩子,因此,不断地阻止孩子接近电脑。

有一个远方亲戚在电话中说,孩子上初二了,自从家里买了电脑后就天天围着电脑转,气得他们把网也断了,孩子在家上不了网,偷偷去网吧玩,现在竟然学会了逃课。

我听了后问亲戚,那家里当初买电脑的目的是什么?

亲戚说:“哎,也就是周围大家伙都买了,自己也买着玩。”

我说:“你买来能玩,孩子也可以玩。你在玩,却不让孩子玩,孩子心里当然不舒服了。电脑是一种工具,是机器,完全看人怎么用它了。”

亲戚无奈地说:“现在怎么办?”

我说:“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了,就不要再反悔买了电脑,而要用起来孩子肯定对电脑比你熟悉,那就发挥孩子的特点,让他来教教你怎么玩,怎么用电脑。现在网络时代了,要会好好用电脑,而不是拿电脑来玩游戏。只是玩游戏,买个游戏机就可以了嘛。”

亲戚听我这样一说,就问:“我就怕孩子一碰电脑,心就收不住了。”

我说:“电脑联网后,有很多学习资源,也有很多很多知识,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谈论。这样一来,孩子对电脑就不是仅仅限于玩游戏了。你在家也是用电脑,而不是让孩子每天看到你在玩游戏。家长一玩,孩子好奇,也跟着玩呢。”

亲戚说他试一段时间。

家长即使再为孩子好,也要管有度。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灵巧度,或者借此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力。家长在管孩子的过程中,从其他角度思考,从侧面切人,慢慢接近孩子,与其站着命令孩子,不如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

亲戚孩子的问题让我想起呱呱小时候喜欢看电视的事情。呱呱那时也就四岁左右,每天回来就想着看动画片,哪个频道几点有少儿节目,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我没有干涉他,只是告诉他离电视机远些,保护好眼睛才能看更多的好节目。

在家里,我和先生休息时也会看电视节目,我们多数看新闻、综艺节目,这样一来,呱呱接触的也慢慢多一些。呱呱从电视里看到了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也知道了不在同一个城市的同龄人在做些什么。

有人说孩子经常看电视思维受限制,精神孤独,这点我无法证明,但我想家长更多应该借势教育孩子,而不是不让孩子看电视。电视节目也有很多可以启发孩子一些精神的东西,比如呱呱小时候喜欢看老电影《鸡毛信》、《红心闪闪》等,也喜欢看周游世界的节目。我认为这些都带给孩子无形的成长,孩子喜欢小英雄,喜欢风景不同的地方,顺势和孩子讨论世界各地,这样一来,孩子的地理知识也扩展了不少。

我的亲戚过了一段时间高兴地对我说,他和孩子在网上注册了网店,都是孩子帮他来做的,孩子对以前的游戏的兴趣也淡了。从玩网络游戏到合理使用电脑,这只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宽容与艺术。

不做孩子的管家婆

“管家婆”这个词语不太好听,我想很多家长也不喜欢,何况孩子呢。

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却经常扮演着这个角色。

呱呱上学时,不太会用削笔刀,每天回来就说:“妈妈,你给我削铅笔。”

我也怕他划到手,不加考虑地给他削好,放到文具盒里。几天后,我觉得不能这样,孩子会把我当成依赖,我就告诉呱呱自己削铅笔。

看着呱呱拿着削笔刀,半天弄不好,我就有些着急:“你看,这样弄,你的手不要放在这里,这样握铅笔。”然后时刻盯着呱呱的手,等到他放铅笔时,我说:“这样放,不要那样放。”

先生走过来,拽着我的袖子,悄悄说:“知道管家婆是怎么炼成的吗?

你已经在开始了。”我很生气地瞪了先生一眼,回头看呱呱拿着铅笔在摆放。

从此以后,我提醒自己不能做孩子的管家婆,孩子的事情让孩子来做,这更是为孩子好。我告诉呱呱:“文具盒是你自己的,铅笔也是你自己的,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只要你自己用着方便就行。”

呱呱拿着摆好的文具盒给我看,问我:“妈妈你看。”我说:“呱呱比妈妈摆放得好,铅笔也削得好,以后坚持下去吧。”呱呱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做家长的,总是觉得孩子的事情管了才尽到家长的责任,可是在孩子看来,“家长真多事”。

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爸爸妈妈这样的声音:

“这孩子,你能不能快点,干什么事儿都这么磨蹭……”

“你看看,鞋带也没系好,蹲下,妈妈给你系上。”

“告诉你,这件衣服穿上不好看,你非要穿,你看看,这和鞋子颜色放一起能好看吗?”

“书包里装的是什么?又是你那些乱七八糟的歌星的唱片?告诉你多少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每天听那些乌七八糟的歌,有什么意思?”

“今天上课好好听啊,你们老师打电话说,你的成绩很不稳定,真不知道你现在怎么回事?告诉你,你可不能学坏啊,你可是爸爸妈妈的全部希望。

听到没有?”

这些爸爸妈妈都是在为孩子着想,是在为孩子好。可是孩子却不一定领情,也未必就能按照爸爸妈妈的预计来做。而如果家长能够无为而育,孩子们成长得也许更自在,做得更好。

有一年夏天,正值暑假,我着急开会,在路旁等出租车,等了半个小时才坐上一辆。我问司机师傅今天的车这么难等。司机师傅笑着说:“现在暑假了,这几天很多辅导班正报名呢。看您这年龄,孩子也在上学吧?”

我说是的,司机师傅问:“没给孩子报班吗?”

我说孩子暑假有活动,不上辅导班。司机师傅笑着说:“我那两个女儿都没有上过这些辅导班,现在都大学毕业了呢。”

我和司机师傅聊天中得知,这位爸爸对女儿一直实行的正是“无为”教育,两个女儿在学习上,他在家里没管过,只告诉孩子多读书,自己学。

他自豪地说,这次小女儿毕业要应聘一家外企工作,英语在大学里也过了八级了,回来说应聘上了,一家人都挺高兴呢。他说,“这学习上的事情,您说咱能管得了吗?报这些辅导班估计也能起一些作用,不过辅导班价格太贵,我那两个女儿也懂事,知道我这个爸爸赚的钱不多,也不报。”

我认真地听司机师傅讲着,听得出来,他为女儿们长大而自豪,也为女儿们能自立而高兴。他问:“刚才已经有好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坐我这车了,都是外地来的,多辛苦啊。您说这十天的时间,孩子成绩能提高多少?家长非逼着孩子干这个,干那个,管来管去,害了孩子……”

司机师傅说得很有道理,教育好孩子不在乎你的职业,也不在乎你的地位,关键在于你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思想与观点。我想,这才是教育孩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