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20048200000014

第14章 成功心理学(5)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缓慢消耗精力的事情?杰克家的墙角堆着一小块地毯,每次看到它,他都会想可能有人会被它绊倒。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它分散他的精力。这就是我们如何界定分散精力的事物——每次接触之后都会感到精力被分散了。有时和朋友相处也是如此——相互吸取和给予精力一旦有些是精力的吸血鬼,他们只会吸取你的精力。这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正视这个问题,建立心理界限继续与他们谨慎交往;另一个是减少与这种人交往。

的确,我们需要去除缓慢地浪费精力的东西。解脱出来以集中精力提高我们的情商。

想加速——你可以选择减小阻力或增加推动力。

试试我们提供的方法吧:

(1)经常列出消耗你精力的事情。

(2)系统地分析一下名单,并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另一种是不可改变的。

(3)逐一解决那些可以改变的问题。

(4)再看一下那些“不可改变的”问题,你是否有把握?有没有把其中一些移到可以解决的问题里面的可能?

(5)放弃那些确实不可改变的问题。

5.找一个生活中鲜活的榜样

我们都曾经历过学榜样的年代,那些榜样对于我们来说高尚而又疏远。

于是我们学榜样的热忱在和榜样的距离中渐渐熄灭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也许一生都成不了大英雄。

是的,你不能成为大英雄,但你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常人。

你身边有出色的人物吗?把他作为你的榜样吧!你可以想:他所能做的我也可以,但我们的风格迥异,我不可能以他的方式完成他所做的事。但我会模仿他做的一些事,以我的方式来完成。从他身上你总能看到从来没察觉到的自身潜能。

在周围的人中找出你学习的榜样吧!他们比你聪明、所受教育更好、层次更高、比你更有毅力。你会在追赶他们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情商。

6.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会教会你很多东西。当孩子尖叫“为什么不给我买?我恨你!”时,你不能绝望,不能暴怒,你需要理解他并接受其怨恨的现实。要知道,这是孩子所能给予你的最好的礼物,当然这种限不要持续下去。

养育孩子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还不算成熟的年轻父母相处。作为父母的我们,则在抑制我们的需求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的过程中磨平了棱角。养育孩子会自动提高我们的情商,使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父母。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条件自己生养孩子,不妨试试为朋友看孩子,与孩子相处可以真正地提高我们的情商。

7.尝试打破常规,你会拓宽视野,提高情商

你是一个性格开朗外向的人还是性格内向、只喜欢独处或和几个密友在一起的人呢?你喜欢提前计划好每一天,以知道要干些什么事,还是毫无计划呢?人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偏爱的方式。然而,突破常规。尝试截然相反的行动会更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如果你总是在聚会中热衷于做中心人物,这次改改吧,试着让那些平日亳不起眼的人出出风头。如果你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和你搭讪,不妨主动上前向对方问个好。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有待挖掘的潜力

何谓人类潜在能力?简单地说,它的含意是,一般健康人只在运用着他的潜能的极小一部分。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假设: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稍后又有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撰文,认为不是10%,而是6%。后来又有学者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甚至2%。

那么,有哪些人类潜在能力的表现呢?你也许会记得你的金色童年。当你走出房门,空气是何等的新鲜,万物的颜色是何等的灿烂!你也许有如此体会:你的父母走进屋子,一言未发。然而你已预感到他们将说什么,什么事情将会发生。这种种感觉的能力到我们成年后就逐渐消失了。童年时,对于父母所作的种种暗示,我们更容易心领神会。当然,这种感觉能力在成年期能够再度获得。

临床心理学家们通过训练之后,往往能够理解人们种种非言语的暗示。

一个人扳着脸走进办公室,在椅子上坐定,虽然他未讲一句话,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已经对他有很多了解了。

我们不断感觉到的下意识是人类潜在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当听别人讲话时,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了周围的嘈杂声音。我们所感觉到的信息,只是我们感受的无数信息的很小一部分。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一个计算机,但比现存的任何计算机强大得多。设在洛杉矶的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质上是无限的。我们之所以用计算机比拟人脑,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问题的程序。意味深长的是,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利用这些大量储藏的信息解决问题?

在未开化的部落中,我们得到另一个人类潜在能力的例证。印地安人有着非常敏锐的意识。通过地上的鹿蹄印,他们就可以做出判断:“此鹿离开已约有一个半小时,它有多高,有多重等。”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许多未开化部落的人长有异常发达的嗅觉。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却由于生活在~氧化碳和有毒的工业气体环境之中,大大丧失了这种感觉。

创造力是人类潜在能力的又一表现。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数据证明,如果你参加过创造能力训练的话,你的创造力就会比以前更旺盛。

人类潜在能力还可以从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理解中显示出来。通过对生物反馈系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心律、血压、消化器官的运动和脑电波都可以受到人为的控制。这个结论所包含的意思似乎有点荒诞不经。然而那些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科学家们正断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人体内部的大干世界还极需人们去探索。

脑力活动是人体潜在能力的又一表现。几十年前,一位前苏联的学者就曾撰文指出:

“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

“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对人类潜力理论的推断,现在已为人们所接受。怎样才能挖掘出这一巨大的潜力呢?这是一个牵涉甚广的复杂问题。”

人类潜力的另一表现是精神潜力。这种潜力人人都有,而这个领域是被忽视了的。

最后还有“摩西老母效应”值得一提。许多人到了垂暮之年,忽然发现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能力。这种能力过去从未被发现,只有到了老年,才派上用场。这些人和那些徒有这种本领而不得其用最后终于抱恨终生的人相比,要强得多。美国著名的艺术家摩西老母在她的晚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才能。所以,专家往往把她当作范例,解释这类现象,并称之为:“摩西老母效应。”

与此相提并论的还有“短路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包括能力源),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成自我毁灭的渠道。这和一句体育界的行话相似——“不用,就会失去”。肌肉如果不运用,就会萎缩。

而这种萎缩程度之大,足可以加害于身体。我们说,如果你不断地挖掘你的潜在功能,你的一生都会充满令人激动的探险。

当谈及人类潜在能力的假设(人只发挥了其潜在能力的10%)时,人们也许会说:“啥?我现在已经做得相当好,没有必要再来给我施加压力。”心理学家对此的答复是:“你可曾记得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一天:你工作得特别轻快,你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你的工作由此而卓有成效。你这天感到很幸福,心里有一支歌在欢快地跳荡……总之一切都那么称心如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充分地运用你的潜力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是的,达到这一步可能会有骚扰,因为这涉及现状的改变。成长和变革总是息息相关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在进步时,我们的心情是欣慰的,这是一种满足和欣喜结合在一起的丰富情感。

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粘住”或“冻僵”了不少的人。提高个人潜力,并不是要推翻所有这些风俗习惯,而是在认识到它的束缚性的基础上,迈出新的一步。陈规旧习逐渐根深蒂固,最后把你带入六尺深土之下。你的希望成灰,瞑目而眠。应该认识到陈规旧习正侵害着我们,阻止我们接受新经验。人们吃的是同样的早餐,用同一个牌子的牙膏刷牙;发出同样的动作洗脸;采用同样的方式娱乐;在同样的三四个餐馆就餐;购买同样的饮料。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除去其中限制你发展的陈规旧习,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要获得这些东西,是值得冒险的。

我们的教育制度,扼杀了求知的好奇心。“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灌输法”,即“如果你完全重复我的话就能得到优良级”这类事,常常是所谓的大学、学院教育。我们应当激发求知的好奇心,需要新的经验,需要冒各种风险,深人人类潜力的各个领域及发展中心。在发展中,不怕冒险。

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发挥着自身潜力的很小一部分,小如芥豆之微。只有不断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进行那人生旅途上最激动人心的探索。

才能赢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去提高素质

心理学认为,天赋、天资、天分、素质都是一个意思。心理学把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学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特点称为素质。

探讨素质在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对某些优异素质儿童的培养,对于加强胎儿的卫生保健和儿童时期的教育,使下一代更加聪明和健美,都很有意义。

素质是遗传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人类的幼儿与高级动物(比如猿猴)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幼儿能够学会说话,然而,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表明,猿类要学会说人话是不可能的。有的心理学家把小黑猩猩驯养在人类家庭环境中,与自己同年龄的婴儿共同生活。观察与研究表明,人类的幼儿在学会说话以前就有很多表现,他们呀呀学语,咿咿啊啊,通过长

时间对成年人的语言的摹仿学会了说话。小黑猩猩则完全没有这种表现。

素质虽然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素质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大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着。原始人的眼睛与现代人的眼睛不完全一样,原始人的大脑与现代人的大脑也有很大区别。

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素质也是发展变化的。解剖生理学和医疗实践证明,新生儿耳朵里充满着胶质液体,听不到声音。新生儿的脑的结构与功能和成人的脑比较,相差得很远。在后天活动过程中,新生儿脑的重量不断增加,神经突触的数目和长度增加,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也主要是在后来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有的学者用两只狗和两只鹦鹉进行实验研究,训练其中的一只,不训练另外一只,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训练过的动物脑上的皱折比没有训练的动物要多。还有的学者把一窝刚生下来的小狗分成两组,一组的眼睛不等张开就给缝上,另一组不缝。过了一定的时间解剖这两批小狗的脑,结果发现,眼睛缝起来的那组小狗的大脑皮层视觉区发育比较差。

素质是物质的、生理的东西。不是观念的、心理的东西。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素质,但素质本身并不就是智力。没有一定的人类生活环境,尽管有人的素质,也不能发展为人的智力,更谈不上成为人才了。由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作为人类的后代当然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但却没有正常人的智力。

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一例。“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的智力并非素质赋予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小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的狼孩,人类特有的习惯和智力就得不到发展。

素质为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才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素质对人的智力的形成、发展和人才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儿童素质的差异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快慢和以后成才的早晚都有一定的影响。

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造成的儿童感觉器官特别是脑的结构与功能的严重病态现象,会影响儿童能力的正常发展。例如,生来是全色盲的儿童,不能辨别颜色,更不能培养成为画家。生来就哑的儿童,不能说话,当然不能培养成为歌唱家。

素质本身不能预先决定人的智力和人才成功与否。如果一个人具有好的素质。却不去从事相应的活动,那他的智力也不会得到发展。一个具有优异声带的人,如果不去练嗓子,那么他的歌唱才能就不能发展起来,更不能成为歌唱家。一个具有优异舞蹈素质的人,不去从事舞蹈训练,他的舞蹈才能也发展不起来,也不能成为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