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20048200000025

第25章 学习心理学(3)

有人对这两种认知方式做过比较试验。逐个辨认不成词句的汉字,每分钟最多辨认100个左右;整体辨认组成词句的汉字,每分钟可以辨认300个左右。由此看来,扩大视距。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将直接有益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整体认知的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如把一些短语或短句写在卡片上,在极短的时间里在眼前闪示,然后说出意思。可以逐渐加长卡片上的短语或短句,缩短出示卡片的时间,这样可以扩大视距,增加一次认知的字数。也可以把一篇文章用铅笔圈出短语或短句,以圈好的单位练习认知。还可以阅读一些诗歌,以句为单位整体认知。练得多了,就能扩大自己的视距,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

3.控制视线运动

(1)减少回视。阅读中,人们的视线本来应该是从前往后做定向式移动的。但有时候,读者因为没有理解认知过的文字的意思,或没有看清楚字形,就需要返回去再看一遍,这种返回叫“回视”。

由于阅读材料太难而造成的回视,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有时候,有些读者的回视却并非是因为阅读材料太难而造成的。有的读者没有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一字一认或一词一认,又不能把认知过的文字很流畅地合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常常是看了后边忘了前边,不得不反复回视,才能理解读物的意思。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不管阅读材料难易,都要反复回视,花费很多时间,这就大大减慢了阅读速度。

反复回视的毛病可以通过训练加以纠正。开始时应采用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从扩大视距,提高整体认知的能力人手,逐渐学会控制眼球的运动,使视线定向运动而不返回。练习多了,反复回视的毛病就能有所克服。

(2)准确扫视。阅读中,视线从前一行的末端转到下一行的首端叫“扫视”。读者的扫视如果能够做到准确熟练,阅读速度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够准确熟练,经常串行或需仔细寻找才能读下去,阅读速度就会大受影响。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掌握扫视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做到准确的扫视,一是要能够根据已经读出的一行文字预测下一行开头的文字。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移动就比较顺利。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视线,当视线已经移到一行的末端时,应以跳跃的方式转向下行的首端。而不要沿已经读过的一行回视到开头,再向下移——这样容易耽误时间。

有的人为了扫视准确,常用手指或笔尖指着读,移行时以手指或笔尖做引导。还有的人用一把尺子遮住未读的文字,读完一行露出一行。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起到一些帮助扫视的作用,但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因为读者在阅读时,注意的对象应该是读物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每个字在书页上的位置。另外,移动手指和尺子的速度往往跟不上眼球的运动,有时也会减慢读速。

4.高度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注意集中于感知活动时,人们的知觉便处于活跃状态,使人有选择地感知文字而不去注意与读物无关的东西。这样被感知的文字信号强度相对增加,人们的感知也就会更清楚明白。当注意集中于理解活动时。人们的思维便处于活跃状态,使人能把思维集中在所读文字的意义上。而不去思考与之无关的事物。这样文字的意义就更容易被人理解。

阅读活动中如果注意比较集中,读速就快;反之,如果注意分散,读速必慢。

5.抓住重要信息

读物里的文字符号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但所负载的信息量却不完全是相等的。一个句子常常由许多词语组成,其中有些词语是关键性的,没有它,意思就表达不清楚。相对来说,有些词语就不那么关键,没有它,意思也能说明白。一段话语由许多句子组成,其中有些句子是关键的,也有许多句子就不那么重要。一个作者。不管他的文字水平有多高,也不可能精要到字字珠玑。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在每一个文字符号上平均使用力量的。无论是感知还是理解。都是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其他的则依次带过。这样,阅读过程才有张有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阅读时,如果我们总是紧张地注视和思考着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势必造成视力和脑力的疲劳,从而影响读速。

文章中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在记叙和描写性语体中,一个单句的重要信息是主语、谓语、宾语。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句话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我回到故乡去。在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中单句里的重要信息有时也可能是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如:“强碱是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所组成的氢氧化物。”这个句子中定语是个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它就不能正确认识强碱的性质。在复句中,大多数偏正复句的重要信息是正句。例如:“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向成功之路,不过,必须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去开创。”这个复句强调的意思是:必须自己开创。但有时也有例外,像条件复句中,表示唯一条件的分句是重要信息。例如:“除非彻底改组领导班子,才能使这个厂出现新局面。”这个复句强调的是:要改组领导班子。在段落中,段落的中心句是重要信息。在文章中揭示主题的句、段是重要信息。了解了读物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分布规律,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地捕捉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读速。

捕捉句子重要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如选择一些句子,读后画出重要信息,阅读一些文章,边读边画出重要的词句等等。

6.提高预测能力

据阅读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读物文字所传达的信息,而是在积极地思考,对词语、句子的接续,意义的展开,情节的推进,都不断做出期待、预测和判断。也就是说,人们在逐词、逐句地阅读一篇文章中,在感知理解了上一个词语或句子时,就预先想好了下一个与上文衔接的词语或句子。例如,在看了“天阴得越来越沉,一阵狂风掠过……”一般来说,读者会预见下文是“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之类。在看了文章的开头部分时,就开始考虑文章的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主动地预测下文,而预测的短语和句子又完全与下文吻合,那么对下文的阅读就变得轻松而流畅,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反之,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虽有预测但准确率很低,那么下文的阅读势必变得吃力,从而影响阅读速度。

预测能力与读者对读物所用的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关。例如,一个汉语熟练的中国人,在读到“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这半句时,一般会预测到下文是“作风”之类,而一个汉语不熟练的外国人,即使认识上文的这些字,也未必能准确地预测下文。

预测能力还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有关。一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在读到“因为地球是个南北稍长的椭圆形球体,所以越靠近两极引力越大,反之……”这句话时,一般也会预测到下旬是“越靠近赤道,引力越小。”

预测能力还与一个人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有关。态度积极,预测主动;态度消极,预测则被动。预测能力也因之受到影响。

预测能力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在阅读中要主动对下文展开预测。养成看了上句想下旬、看了开头想结尾的习惯。

提高注意力,更有效地学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各种对感官的刺激纷至沓来,使我们目不暇接、耳不暇听。这就分散我们的注意,妨碍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影响我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清楚的、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善于调控自己的注意。使它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而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这种调控注意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怎样才能提高注意力呢?

1.要随时明确注意的目的

注意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即自然产生的、不需要做主观上的努力的无目的的注意。例如,强烈的音响、变幻的灯光、新鲜的环境等都自然而然地引起我们的注意,不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指向与集中。另一种是有意注意,即主动的、需要做主观上的努力有目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使人能够从众多的外界刺激中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注意对象,并对其实现注意的指向、集中与保持,从而达到预期的认识目标与行动目标。上课听讲和看书就是这种情况。因此,我们要努力增强注意的目的性,通过语言信号系统自我下达注意任务,训练自己善于把感觉和思维调遣、集中到当前目标上来的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钻研哥德巴赫猜想,达到了如醉如痴、忘情忘我的程度。有一次,自己撞在树上,还问是谁撞了他。有时候,他已被疾病折磨得不省人事了,却还记挂着数字和符号。这就是因为“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统统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之上”。

明确的目标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中形成了单一的、稳定的优势兴奋中心。生活中的其他刺激在感官、神经和大脑中的反映都被抑制了、淡化了.以至于达到了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程度。

2.要努力培养对注意对象的兴趣

饶有趣味的事物,会引起我们情不自禁的注意。例如:悠扬悦耳的音乐,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华美的衣着,姣好的容貌等等,很容易吸引人们去顾盼或倾听。但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自己原本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做的事。这时,我们就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情上来。但要长时期地迫使自己注意枯燥无味的事物是很困难的,这种有意注意难于稳定、持续,因此,要设法唤起自己对必须注意的对象的兴趣。

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为什么他能对喧闹纷争的社会环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就是因为他鄙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对官场、仕途事无兴趣,宁愿归隐田园。而在躬耕之中,他对“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田园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在初学某种知识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对这种知识的陌生而感到枯涩艰深,但只要坚持学下去、钻进去,我们就会逐渐品尝到发现的喜悦,体验到探求的乐趣。于是兴趣渐浓,注意力的集中就不再费劲。原来迫使自己进行的有意注意就渐渐转化为乐此不疲的无意注意。

3.要有意识地经常进行调控注意能力的训练

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集中精力注意某一事物,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力求在大脑中只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过一会儿,再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而置原来的注意对象于不顾。经常这样练习,就会提高自己调控注意的能力。毛泽东年轻时为了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常特意到闹市中去读书,要求自己做到身处闹市而不闻喧闹之声,专心致志于书本。这就是一种提高注意力的有效训练。常此练习,就会使自己的注意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集中,又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及时地转移。

魏格纳说得好:“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一切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是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调控注意的能力。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兴趣稳定与持久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兴趣分直观兴趣、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三种类型,前两种又称外在兴趣,后一种又称内在兴趣。

直观兴趣是由感知直接反映形成的。家里添置几只盆景,小孩子奇趣横生;买了几条金鱼,在缸中自由遨游,他们又会看得忘了吃饭。但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兴趣就可能渐渐淡薄。可见,直观兴趣是短暂的。

自觉兴趣虽高了一层,已把感知推向思维,第二信号系统参与了活动,因此不但有情感,而且有联想、记忆和想象,但它终究还是外在的兴趣。有的人开始对外语很感兴趣,积极参加外语讲座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词越来越多,课文越来越深,语法越来越复杂,便知难而退,以致慢慢心灰意懒,最后干脆甩手不学了。可见,自觉兴趣并不“自觉”。它也是难以持久的。

潜在兴趣就不一样了。它把兴趣同志向结合起来了,因此又称为志趣。

伴随它的不仅是情感和想象,而且还有意志,因而它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能够自觉去克服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陈景润成天同数学符号打交道,常常忘了吃饭、睡觉的时间。看球了、下棋了、听音乐了,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却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趣;相反,在许多人看来索然无味的数学王国里,他却自由驰骋,感到兴趣盎然,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同撷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联系起来了。

青年人兴趣、爱好很广泛,可是不稳定、难持久,往往昨天爱好文学,今天迷恋历史,明天青睐电子,后天说不定又爱上什么了。结果岁月流逝,学效甚微,自己也弄得很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