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20050800000013

第13章 好爸爸要让孩子具有的美德(1)

好爸爸要教孩子言行一致

做孩子的老师,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对好爸爸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写上什么就会留下什么。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教育的因素,为人父母者,其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乃至于饮食服装等生活方面,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使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步建立起高尚的道德伦理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必须既要亲自做起,又要信守承诺,让孩子在无形中感受好爸爸的榜样效用,逐渐学会各种做人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如果好爸爸言行一致,说得好,做得也好,那么就会得到孩子的尊敬,教育的效果也会好;如果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不但没有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有更坏的影响。有些爸爸天天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但周末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家里,只知道吃饭不知道干活,怎么能教育孩子懂得孝敬?有的父母口口声声让孩子放学后就要学习做作业,但自己一下班却坐在电脑前玩游戏,那孩子又凭什么相信父母的话是真理呢?

要时刻记得,在家庭中,孩子会时时注视着父母,父母做什么比说什么更有力量。好爸爸做出了诚实的榜样,孩子未来就会诚实;好爸爸总是与人为善,孩子长大后就会充满爱心;好爸爸有博大宽容的心灵,孩子也会懂得用谅解仁慈的心灵对待世界;好爸爸天天都乐观上进,孩子将来就会懂得乐观进取。这些看似很难培养的道德品质,其实就是在每天的潜消默化中从好爸爸身上学会的。

好习惯更是如此。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是要从小从一点一滴中慢慢养成的。说教不可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亲情带给自己的愉悦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逐渐养成好习惯。除了要做好的榜样和示范之外,教育子女的态度也是一种身教。有些做爸爸的,他们的言行和为人都很好;但对其孩子小时候的错误,未能及时予以纠正,纵容其不当行为,以致长大后缺乏规矩、任性顽劣。其实,纵容不当行为的本身,就是错误的身教。

爸爸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效仿的主要对象,家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确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主导地位和权威的重要因素。若父母总是欺骗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双方没有了信任,还谈得上什么教育的有效性呢?

要让孩子学会诚信,父母尤其是爸爸更要注意自己的诚信,要看看自己是否能在孩子面前做到诚实守诺。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些爸爸对自己的承诺总是能履行诺言,而另一些人却相反,对孩子说的话随口而出,调头就忘了,承诺往往变成了空头支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说话只是顺嘴说着玩,完全没当回事;有的家长觉得小孩子记不住那些事,早就忘了自己的承诺;还有就是有些家长由于时间或者财务状况不允许,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诺言。客观原因虽然情有可原,但这种随意开空头支票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既然许诺了物质的东西,那么家长就一定要履行诺言,不能言而无信,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可信任。如果实在是无法履行,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说明情况,讲明道理,而不是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说说而已,是欺骗。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承诺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言而有信,说了便要做到,做不到就不应该向孩子轻易许诺,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不诚实的阴影。父母言行一致的品质,不但能取信于孩子,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许诺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做到,如果是家长忘记了,或者其他原因,必要时须向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谅解并尽可能以后兑现。

温馨提示:

好爸爸教育孩子:用餐完毕后,我们要自己把应该清理的东西收拾干净,包括擦桌子、检查就餐区域的地板上有无遗漏的垃圾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你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随手丢垃圾。

好爸爸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教育孩子学会孝敬老人和父母,绝不仅仅只是父母将来老有所依的一点私心,而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孝道的教育,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现象要求。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能热爱祖国、热爱事业呢?将来走上社会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古典典籍里专门有一部讲孝道的《孝经》,儒家经典《礼记》中也说:立爱自亲始,启蒙教材《三字经》里也反复多次提到历史上以孝出名的历史名人。这说明一个人要成人,要成才,要成事,必须要养成孝敬父母的品德。

当今社会,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之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家庭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社会上对孩子的孝道教育也重视不够。这客观上不利于孩子孝心的养成,对好爸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俨然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这种思想长期发展必然造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谈到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许多爸爸会认为孩子还太小,不重视这一点。即使教育,其要求也是低的,几乎等同于基本的礼貌。这种把孝敬降低到一般的文明礼貌的做法是无法培养孩子真正懂得孝敬父母,从心底关爱父母的。要想真正教会孩子孝敬父母,必须在平时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形成习惯。

1.在家庭中建立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

现在不少家庭中,孩子与大人的关系本末倒置。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其他家庭成员成为了配角。这样次序颠倒的成长环境,孩子很难发展出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好习惯。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正确的做法是,在一个家庭里,在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应当建立一种合理的秩序,即父母理所应当是家庭的领导者,孩子则需要尊敬父母,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生活学习。因此,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长,不能在家里无理取闹。为了让幼小的孩子从小直观地理解长幼有序的原则,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训练不能忽视:比如在饭桌上,孩子必须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而且要让长辈先夹菜;家里有好吃的东西,长辈优先;看电视节目,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等。

2.从小注重细节培养

教育孩子懂得孝敬,年龄越小越好。从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来看,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于他律道德判断时期,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习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外面的世界。所以,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从生活细节入手,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必须遵循的基本孝道包括: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懂得感恩、富于爱心、孝敬长辈的孩子是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出来的。家庭生活中,好爸爸要教导孩子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例如吃饭时收拾桌碗、自己的小衣服自己清洗,或者帮爸爸妈妈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爸爸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逐渐养成感恩和孝顺的品德。

3.莫让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爸爸对孩子的自私自利感到非常头痛与苦恼。现在的不少孩子,不仅对待外人缺乏爱心和宽容,即使对待自己的父母也是“我字当头”,很少顾及爸爸妈妈的感受。父母看到孩子这样,虽然心里焦急,但往往都是报以宽容的一笑。谁让他是自己的孩子呢?等孩子大了再教育他吧。事实上,等孩子大了以后,往往自私的思想更加严重,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你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也从父母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关心人、体贴人,并让朋友、家人感受到这种关心。让孩子们走出自私的怪圈,学会从小主动地付出自己的爱,需要好爸爸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和思想苗头,要及时加以纠正和教育。孩子不听话的一些行为,只是反映了他们更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已。因此,爸爸们也不要太过于紧张,只要经常和孩子讲道理,交给他正确的做法,孩子肯定是会乐于接受并且学习模仿的。

4.好爸爸自己要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身体力行,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很容易发展出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在孝敬长辈方面,父母做比说更管用。尤其对于小孩子,他们常常难以理解大道理,而是更喜欢看着父母怎样做事。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些爸爸天天教育孩子要孝顺,可自己却对自己的父母不尊重、不理解甚至不孝敬。事实证明,家长对父母是否孝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

温馨提示:

好爸爸教育孩子:进出时,为别人扶住门。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拉的话,你就拉开门,自己站在一边,让别人先过去,然后你再走过去;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推门,你就在自己走过去后用手扶住门,别松手。

好爸爸教育孩子爱劳动

我们常说,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对社会有用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劳动、熟练掌握某种劳动技能的人。所以,所有望子成龙的好爸爸,都必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向其灌输劳动意识,培养其劳动习惯。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避免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还可以保持和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被国内外早期教育专家们所广为认可的。

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越早越好。特别是在孩子有劳动欲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因势利导地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即使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会逐渐地得到培养和加强。即使到了成年阶段,热爱劳动和厌恶劳动的人群也有很大区别。有专家统计,爱劳动与不爱劳动的人,犯罪率为1:10,失业率1:15,所以爱劳动、爱干事对孩子是一生有用的。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家务劳动时间与其道德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显著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另一方面,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勤劳俭朴的品质密切相关,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儿童形成勤劳俭朴的品德。

在这里讲的关于孩子的劳动,并不是要孩子从小就干力气活或者掌握劳动技能,而是指的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正确的劳动意识。这对其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问题是当今中国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基本不主张和鼓励孩子去做家务。许多好爸爸在对待孩子劳动这件事上有顾虑、有误区。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分钟,不及美国孩子的1/6。超过70%的独生子女从未或很少做洗碗、洗衣服等家务。这使得中国孩子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长此以往,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受其影响,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是否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以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从小热爱劳动的人,成年后的生活比不爱劳动的人更充实、更完美,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劳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