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绕着地球去旅行
20054600000023

第23章 大洋洲(1)

澳大利亚 此岛因此宜居

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N个动人细节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曾多次被评为世界最佳宜居城市,这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在去之前我曾有过很多猜测,逗留了十来天之后,我有了些感觉,特此罗列出若干细节。

细节一: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联邦广场可以说是墨尔本仅有的几个标志性建筑之一,这里已经成为墨市市民最钟爱的公共空间。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随时可以来此,并且免费提供高速无线网络,这里也是流浪者的最爱的地方。

按说,作为墨尔本的象征建筑,这可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怎么可能让老百姓随便进入。但实际上,这里不仅有二手书书摊,还有杂耍艺人。其实联邦广场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被当成什么禁地,它的存在更像是为了能够与市民亲近、让人们放松。

细节二:墨尔本的街头设置了一种能够随时移动的电子信息发布装置,提醒驾车的市民前方某个路段临时封闭等,免得走回头路。

细节三:街头无处不在的饮水装置,可以让市民随时随地地喝上干净的水,而不必非要花钱购买饮品。

细节四:免费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及免费地图的游客中心。善待旅游者,是墨尔本成为游客友好型城市的原因之一。

细节五:从早跑到晚的环线有轨电车,并且,重点是,无论对本地人还是外来客,电车都是免费的!

细节六:位于市中心的河边堤岸上设置了透明电梯,既方便行动不便的老者和残疾人到岸边游玩,还能让人们在电梯升降的过程中欣赏河畔的美景。

细节七:河的两岸是一大片开阔的树林,岸边变成了跑步者的天堂,而舒缓的水面则是划艇爱好者的天然训练场。

细节八:城市里几乎见不到隔离带、围挡之类的东西,这就避免了对城市整体观感的破坏,万一堵车,人们也可以及时掉头改走其他的路。

细节九:连接主要艺术场所的长廊。墨尔本是个多雨的城市,长廊的主要功能就是遮雨蔽日,每逢节日,长廊就变成了临时性的卖场,因为这里允许市民们出售自己的创意产品。

细节十:可以免费参观的国立美术馆。仅仅使用里面的厕所和沙发椅就是种享受。

细节十一:墨尔本有很多没有围墙的开放公园。这里其实是孩子们的免费游乐场,禁止骑车进入。

细节十二:友好的市民。无论在行驶中的汽车上还是在街头拍照,经常遇到大方地和旅游者打招呼的市民。

细节十三:设置了信号灯的大厦车库。为了步行者的安全,大厦的车库出入口设置了交通信号灯。

细节十四:有些公共厕所还备有免费的淋浴装置。

细节十五:很多街边的商店都能为过路的小动物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商业区的一家餐厅门口竟然专门开设了一个免费的“狗吧”,以犒劳过路的小狗们。

细节十六:墨尔本的城市海滩上,既可以晒日光浴,也可以进行骑车锻炼,而国内许多城市的海滩是要收费的。

细节十七:城市街头并不禁止咖啡馆沿街摆摊。全市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餐厅都在门外摆着桌椅供客人歇息

细节十八:专为步行者建设的夸河桥,既能缩短步行的距离,也能避免步行者被机动车打扰。

细节十九:商业区的小街巷。政府有关部门在此搭建了玻璃遮雨棚。

细节二十:开放公园里有着免费的滑板乐园。

细节二十一:政府在河边设置了烧烤台和餐桌椅。煤气是免费使用的,不过市民们在使用完之后需要自觉清理卫生。

细节二十二:免费开放的玻璃屋,其实是一个建在室内的植物园。

细节二十三:宜居城市并非处处尽奢华。老旧的木质电线杆告诉人们,能够继续使用的东西也绝对不可以浪费。

细节二十四:墨尔本市的公共交通还实行这样一个“政策”,即周末两天票价是平时的三分之一,不限区间,火车、电车、巴士都可乘坐,且线路四通八达,每个车站(无论大小)都标注有车次和到达时间。

澳洲穷人抽不起烟

我敢说有一大半出国旅行的中国男人,到了国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打火机。在中国坐飞机与国外最大的不同就是禁止携带打火机,除了中国之外,我还没有碰到第二个国家有此禁令。被没收了打火机的我一到墨尔本入住完旅馆之后,就向旅馆前台索要免费的火柴,结果被礼貌地告之:没有。我一边自嘲地说了句“这个……可以有”,一边无奈地走出了旅馆大堂。

我在澳洲的第一个打火机是在路边的一个7-11店里买的,花了我1.5澳元,有点心疼。

去之前,以为澳大利亚和之前去过的加拿大应该很相像,但我渐渐发现了二者的不同。加拿大烟店里的香烟似乎是在“偷着卖”,既没有招牌也不把香烟摆在明显的地方,而在澳大利亚的城市里则很容易就能找到卖香烟的商店。不过,这里的香烟在价格上几乎是我所去过的国家里最贵的,最便宜的也要11澳元一包,大约合人民币70元钱。而且这里同样实行室内禁烟的规定,大部分旅馆的房间里也不可以抽烟,所以“被逼无奈”的烟民们全都上了街。

站在街上抽烟的时间不过五分钟,但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却有可能遇到三个向你讨要香烟的人,虽然有些人看起来并不穷。还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没钱买烟,也喜欢向别人讨要。当遇到讨要香烟的情况时,尽管不大乐意,我还是会勉强掏出一支。据说,当地烟价提高之后,老烟民并不大可能会戒烟,但新烟民的数量却比以往显著减少。

事实上便宜的香烟并不是哪里都能买到,部分烟店甚至不卖便宜烟。据说澳洲政府和欧美政府一样,试图通过征收高额的烟草税来人为提高香烟的价格,逼迫本国公民与香烟说拜拜。

我住的这家旅馆也是禁烟的。好在旅馆一层巨大的雨棚之下还有个垃圾桶,下雨的时候还能够一边抽烟一边避雨。一个同样在此过瘾的烟民告诉我,澳洲人喜欢向东亚面孔的烟民讨要香烟,因为他们大都不好意思拒绝。听了他的话之后,我决定不再急着把空烟盒丢掉了,遇到陌生人来讨烟,爽快地把空烟盒掏出来,然后假装不好意思地说声抱歉,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面子,也能避免别人被拒后的尴尬。

为了设法让本国公民戒烟,“狡猾”的澳洲政府除了提高香烟的价格以外,还喜欢用一些夸张的照片“美化”烟盒。有的烟盒设计得极其恐怖,让人不敢再看第二眼,这样的烟还有谁愿意买啊!。

想想,我在国外与香烟有关的经历还真不少。

故事一:

去加拿大,刚下飞机就急着走出候机大厅找地儿抽烟。可掏出香烟以后,发现门口根本就看不见吸烟的人,猛一回头,发现大门上写着“吸烟请离开大门六米远”几个大字。我四下张望,发现只有过了马路才能达到他们“距离六米远”的要求,于是就走过马路,小花园里刚好有几个人在吸烟,我走上前去借火,而尴尬就在此时发生了。

按照在国内的习惯,别人为我点烟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把手放在对方的手腕上。这个动作在国内是基本的礼貌,当我的手刚一碰到对方的手时,那个为我点烟的老大爷立马把手缩了回去,也就是我反应快,知道犯了别人的禁忌。在西方国家是不可以随意触碰别人身体的,因为很可能会被人误会为性骚扰。我立刻笑着道了歉,那老哥这才重新点着了打火机。

故事二:

在德国汉堡火车站,我利用火车开车前的几分钟到门口吸烟,烟吸了三分之一时因为怕耽误上车就准备把烟掐灭回到候车大厅。就在我把手里的多半截香烟按向烟灰缸的一刹那,身边竟冲过来一个人,一边喊着稍等一边把手伸向了我的香烟。我回头一看是一个相貌英俊衣着光鲜的小伙子,以在国内的经验判断,他应该不属于买不起烟的穷人。我一边把半截香烟递给他一边问:你要抽吗?小伙子看也不看我一眼回答道:是的,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