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20055700000017

第17章 为什么人人都有嫉妒心理?——哈佛人的精神分析心理学(2)

测试结果被整理出来后,史蒂芬·平克教授又讲述了三个与发泄情绪相关的情景。情景一:小女孩莱奥妮在放学的路上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价格较贵的泰迪熊,而妈妈认为不值,于是没有同意。可莱奥妮却生气地挥舞着自己的小拳头向妈妈打去,并且边打边哭着嚷嚷:“打你这个坏妈妈,打你这个坏妈妈。”情景二:安德利亚斯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他不喜欢说话,更不善于表达,一旦遇上不称心的事,他就会狠狠地咬自己的手指,所以他的两只手上时常留有许多小牙印,这让他的家人心疼极了。

显然,情景一中的莱奥妮是在用打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内心对妈妈不给她买泰迪熊的不满情绪,情景二中的安德利亚斯则是在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这些都是发泄情绪的行为方式,而除此之外,撒泼、哭闹、摔东西等也都属于宣泄不良情绪的行为。虽然宣泄情绪的方式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令对方出现相应的情绪宣泄行为,但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发泄方式。

相较于上述两种情景,情景三则让人感到忧心如焚却又无可奈何: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就读的马克西米利安,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可以说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极其古怪的人——他从不喜欢与同学们说话,连眼神的交流都极少,因此,同学们也很少主动和他说话。

尽管马克西米利安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但老师和同学们却认为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因为自马克西米利安转到莱比锡大学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任何情绪发泄的表现。然而,一个学期后,马克西米利安却突然住进了医院,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很意外。

原来,马克西米利安并不像老师和同学们先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相反,马克西米利安内心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由于马克西米利安家里的经济负担较重,他时常感到忧虑,更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不安,所以这使他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忧郁感。但他却一直都将内心的忧郁压在心底,不曾对任何人道出,因为他担心父母会因此而自责,同时也担心老师和同学会瞧不起他。久而久之,这种不良情绪的积压使身体内的肝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而出现了肝脏剧烈疼痛的情况,以致最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可见,马克西米利安的这种对不良情绪蓄而不发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说明了正确的情绪发泄有多么重要——它不仅可以改善你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对于正确发泄情绪的重要性,史蒂芬·平克教授给出了充分的解释:“正确的情绪发泄行为可以排解内心不愉快的情绪和沮丧感,同时又可以敦促自己和对方改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但如果将内心不愉快的情绪蓄而不发,将会导致不良甚至不正当行为的产生。”

同样,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也曾这样指出:“正确的发泄情绪对彼此而言都是一种正性体验,这就要选择成熟、恰当的表达时机和方式。但值得提醒人们的是,情绪发泄不是为了让某一方受到伤害或狼狈不堪,而是通过正确的宣泄方式让彼此的身心达到健康和谐。”也就是说,你在向犯错的对方发泄不满时,你首要的目的不是让对方为此自责痛苦,而是消除错误给对方带去的不良情绪,并告知对方下不为例。但是,如果你选择将对对方的不良情绪蓄而不发,不愿谈及自己内心的愤怒,那么你不但修正不了对方曾经的过错,还会使其愈演愈烈,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验证正确发泄情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史蒂芬·平克教授还曾走访过几对夫妇。结果表明,不懂得正确发泄内心不良情绪的夫妇之间的关系通常都很不理想,而一些懂得正确发泄内心不良情绪,哪怕是用争吵的方式来发泄情绪的夫妇却感情很好,而这也正验证了美国加州心理学家和婚姻咨询师乔治·巴哈博士所说的那句话——生活中也需要适当的争吵。

平克教授与哈佛大学的其他专家一致认为,不良情绪就像生活中的污水一样,都必须并且也都可以通过正确的渠道排解出去,如果排解的渠道不正确,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因而,史蒂芬·平克教授呼吁人们学习“创造性地正确发泄不良情绪”,即在不损害双方关系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愤怒,但又不贬低对方或伤害对方的自尊,坦露各自内心的情绪,确保对方明白你的用意。

与此同时,正确的情绪发泄行为还能给人们带来明媚的心情指数以及影响他人的积极健康的行为,而错误的情绪发泄行为则往往使人们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因此,在人类生活中,诸多心理学专家将能否正确地发泄情绪视为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的评判标准。

4. 精神分裂者的绝对利好:我从来不像你一样孤单

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哈佛心理学系主任乔治·米勒曾经说过:“由于大量涉及精神分裂的电影被搬上银幕,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实际上,这些饱受精神病困扰的人在主观意识方面并不认为自己是需要帮助的一方,甚至可以说他们‘很洒脱’。”

美国史上最会赚钱的女强人亨利埃塔·格林年轻的时候就显现出了各种与众不同的怪癖,比如腰缠万贯却舍不得花钱治疗自己的疝气、拖延儿子的伤情导致对方不得不截肢保命等。到了人生的最后几年时光里,格林患上了人格分裂症,她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日不出门,人们都很难和她交流。由于早年过于吝啬,子女对格林的情感也相当冷漠,他们都学着妈妈的样子,混迹于商业会所,很少看望格林。至于家中的仆人,他们对格林的态度更是糟糕,当男主人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常常把没有加热的食物拿去给格林吃,还恶狠狠地呵斥她,之后就将她一个人留在光线暗淡的屋子中。

虽然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曾经翻云覆雨的贵妇人来说未免有些凄惨,但是据几位拜访过老年格林的人描述,这位女强人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而且更加令人惊奇的是,格林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寂寞的,她时而唠唠叨叨,时而沉默不语,没有一点孤独的意思。

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格林是在一番“辩论”中去世的,而那个“辩论对手”就是一瓶脱脂牛奶——她和一瓶脱脂牛奶“交上了朋友”,随后又同对方展开了含混不清的辩论。最终,格林无法说服那瓶顽固的牛奶,从而导致双方的关系迅速破裂,而格林也在这一阵激情洋溢的辩论中去世了。

米勒表示,人格分裂症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精神疾病,它也不像多数人看到的那么可怕。就像格林那样,家人将她孤零零地弃置在空荡荡的屋子中,但她却并没有感到孤独,这一点或许就是精神分裂症的“有利之处”了。

当然,米勒的言论更多的是一种调侃,他自然也明白,正是孤独造成了格林的人格分裂,但是这种疾病反过来又帮助格林摆脱了寂寞的困扰。对于精神分裂,米勒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它就像是农夫手上起了水疱,虽然有些疼,但这却是保护肌体不再进一步受到伤害的有效途径。”在米勒看来,妄想症是精神分裂者的重要表现,而格林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妄想症患者,她将那瓶普通的脱脂牛奶想象成一个鲜活的人,并且和对方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米勒认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都是由轻度妄想症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同时他还指出,妄想症的种类很多,其中以“被洞悉感”、“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关系妄想”四种妄想症最为常见。

第一种的“被洞悉妄想”,米勒解释说,患者往往会认为自己不需要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者就会探知自己心中所想,并因此惴惴不安。对于格林的表现,我们可以断定她是处于一种被洞悉妄想之中的,因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孤僻、厌世及害怕与外界交流。所以,在他们看来,唯有远离人群,从源头上斩断自身同外界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自己“不被洞悉”。

第二种的“疑病妄想”同样也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常见的病症。他们会在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正在遭受着某种疾病的侵害,并且马上就要死掉。很显然,格林不是这样的人,因为她并不认为自己患上了什么疾病,而且在她看来,自己过得非常好。

第三种的“钟情妄想”往往发生在青年男女当中。患有类似疾病的人总是以为自己人见人爱,那些拒绝自己的人都只是在考验他们的勇气和决心罢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格林同样也不是这样的人,因为在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情”和“爱”两个字。

第四种的“关系妄想”的含义是,当周围人谈话的时候,患者往往会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他们谈论的核心,并由此变得愤怒或者不安。格林同样也可以被看作是患上了这样一种疾病,这类患者的突出表现就是,他们对于外界因素非常敏感,经常显得神经兮兮。格林同样也带有这样的特质,她在一个无人的环境当中生活得有滋有味,反倒是不请自来的厨娘、家人让她狂躁不已。对于格林来说,她可以同自己对话,所谓和自己恋爱不会遇到情敌,格林自己也就处在一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中了。

当然,患有精神分裂症不能算是什么好事情,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患上精神分裂症。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必歧视他们。在很多时候,用正常人的眼光去衡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世界是不公平的,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举动,在他们眼中反而却是合情合理的。就好比格林那样,所有人都在同情她,而她自己却并不觉得孤单,她的痛苦也远远没有他人想象的那么重。

5. 冷漠者的直白:其实我不像你看到的那么无情

美国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蒂尼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和好友在车站道别之后,你发现他的东西还在你的公文包里,此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冷漠与否的心理测试,而为了将结果量化出来,西奥蒂尼以100分为标准,得分越高,就表示这个人的冷漠程度越高。

对于这一问题,罗伯特·西奥蒂尼提供了以下一些答案:

A.立刻送到他家里。

B.邮寄给他。

C.暂时带回家,仔细考虑一下怎样做才比较合理。

D.打电话通知他,并约好一个时间让他来取。

测试结果如下:

选A的人属于热情洋溢的激情派,他们对待朋友总是随叫随到,甚至比优秀的邮件快递员还要可靠。这类人自然而然是很受欢迎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凡事都喜欢过问,并且爱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的英雄事迹,这样时间久了,就会给受助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冷漠指数得分:15分。

选B的人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他们开口就是“OK”和“YES”,可以说是极端的利他主义者。如果让他们拒绝别人的要求,简直和出门被钱砸到了一样。这一类人也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们看上去这么好,所以显得有些假……

冷漠指数得分:30分。

选C的人是一个标准的懒汉,在某些时候,他们看上去似乎小心翼翼,但实际上却显得拖拖拉拉,并且不切实际。这类人的冷漠指数实际上处于一个不高不低的状态,因为从内心来说,他们也是希望为别人解决问题的,但由于瞻前顾后思考太多,所以到头来也许什么也没做。这样的结果对于受助者来说,实际上是非常糟糕的。

冷漠指数得分:65分。

选D的人往往冷若冰霜,他们或许有点小才华,因而睥睨傲物,很多事情在他们看来都无关紧要。由于自以为高人一等,他们很少愿意置换、感受他人的痛苦,同时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其他人听。这样冷酷到底的家伙,对离群索居的隐士这一职业,还是蛮适合的。

冷漠指数得分:90分。

冷漠和热心从来都是一对欢喜冤家,然而在不同的条件限制下,一个人的冷漠程度也是可以转化的。比如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我们就显得非常积极主动,而在一些不喜欢的人面前,即便是再热情的人,他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一个人对于外界是否关心,一方面取决于这个人本身,另一方面还要看外界环境对于他的诱惑力有多大。在桑代克看来,大多数人其实还是偏向于热情一方的,只要保证他们本体的安全,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诱发他们的热情还是比较容易的。

1964年3月,一名叫朱诺比的美国女子在下班后遭到了歹徒的袭击。当时她正朝着自己居住的寓所走去,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子冲了过来,挥舞着手中的尖刀,狠狠地刺伤了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朱诺比连忙高声呼救,此时有人从窗户中探出半个身子来,对着歹徒大声喊道:“放开那个女孩!”

听到这样的话,歹徒吃了一惊,并慌张地丢下朱诺比,准备逃遁。然而不幸的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发现,并没有人出来帮助受伤的朱诺比,也没有人出来追捕他。于是,心有不甘的歹徒又转过身去,再次袭击了朱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