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20055700000032

第32章 占卜师真的能预知未来吗?——哈佛人的演化心理学(2)

美国加州有一家一百多人的软件公司,该公司的管理者规定员工上班期间要佩戴工作证,并在制度上做了规定:上班期间没有佩戴工作证的员工每次罚款5美元。起初只是一两个员工没有佩戴工作证,此时的管理层并没有重视,更没有采取处罚措施。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工作期间不佩戴工作证的员工数量就从最初的一两名上升至十名、二十名……这是因为这些员工大多抱着“既然别人不戴没受到处罚,我也不会受到处罚”的心理。而在随后的时间里,不佩戴工作证被越来越多的人效仿,以致该软件公司的管理层不得不重新改变制度。试想,制度总是随着员工的意愿变来变去的企业,还怎能快速发展呢?再来看看另一家公司的做法——同样是美国的一家公司,虽然该公司规模不大,但公司的管理制度非常到位。这一天,该公司的一位高级技术工程师在作业过程中为了图方便,没有将防护板罩在机器上面。不巧的是,他的这个无意举动被走进车间巡视的公司领导发现了,公司领导当即批评了他,并将他开除。这名工程师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找到公司领导说自己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你怎么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开除自己?不料公司领导却对他说:“我承认,你确实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但身为技术骨干,你应该比其他员工更明白安全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你为了图方便就可以不按照操作流程工作,虽然这样能生产出商品,但你可曾想过,如果其他员工也都效仿你的做法,公司设立的管理制度和一直强调的安全生产理念意义何在。还有,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会伤害到你自己的身体,还会让公司蒙受损失。因此,痛定思痛后我们作出了开除你的决定。”这位技术工程师听完领导的这番话后,当场愣住了。

科南特之所以对“破窗效应”的理解如此深刻,与他多年来的心理学研究密不可分。他要告诉人们的是,要时刻警觉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影响到别人心理特征的“小错”,因为如果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在“小错”的引导下就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4. 狄德罗效应竟然可以让哈佛大学教授妥协?

20世纪初,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詹姆斯和卡尔森打了个赌,他们赌的是“卡尔森最终是否会养鸟”。这一天,詹姆斯对卡尔森说道:“嗨,老朋友,你相不相信我能让你养一只鸟?”卡尔森抬起头不以为然地看着詹姆斯,笑道:“我没有听错吧?你能让我养一只鸟?哈哈,我看你还是不要花费心思了,我对养鸟根本就不感兴趣!”听罢卡尔森的话,詹姆斯便离开了。一个星期后,詹姆斯再次找到卡尔森,将手中一个精致的鸟笼送给了他,还对他说道:“老朋友,希望你能喜欢这个精美的鸟笼。”说完,只见卡尔森拿着鸟笼笑道:“你送的这个鸟笼确实精美,不过我只当它是个漂亮的工艺品,不会拿它去养鸟的。”可谁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在哈佛大学执教期间,卡尔森与很多学生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这一天,他曾教过的两个学生来到他的家中,一进门就被眼前漂亮的鸟笼所吸引,同时他们还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卡尔森教授,您的鸟笼非常漂亮,可里面的鸟是什么时候死的?真是太可惜了。”卡尔森听到这里只得解释说自己从没有养过鸟。后来,每个来看望他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而他只得一次又一地向别人解释自己没有养过鸟,可每次换来的都是别人的诧异和不信任的眼光。随着卡尔森经历别人“不信任”次数的不断增加,他终于忍不住了,决定买一只鸟放在鸟笼里。就这样,在詹姆斯与卡尔森两人的打赌中,卡尔森输了。这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多时候不都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填满一些东西吗?

为何心理学上会出现“鸟笼效应”呢?其实与这样的原因有关:即使一个人自身对养鸟不感兴趣,但当别人看见鸟笼中没有鸟时,他们免不了会发问或者向空着的鸟笼投怪异的目光,当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疑惑时,这个人终于忍受不了每次都要解释“为何鸟笼是空着的”麻烦,选择了买回一只鸟放进鸟笼中。在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看来,这个人之所以买回一只鸟放进笼子里是因为这要比不断向别人解释为何笼子里没有鸟容易得多。

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人也将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提出的“鸟笼效应”称为“狄德罗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接受了一样东西或者观点后,就会与接受的事物建立起更多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购买与事物对应的配套设备或者改变诸多的观点和做法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心理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人购置了一套新房,盘算着要花费多少钱来装修;等花费一大笔钱装修完后,又看家中的家具与装修的效果不配套,于是又购买与装修效果相对应的家具电器等;购买完家具电器后,又发现其他物品还需要更新……就这样,这个人从早期单纯的装修意愿演变成了无休止的购买意愿。再比如,一些商家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实施促销活动。商家通过购物送消费券的方式让消费者花费更多的钱去购物,殊不知,这些东西往往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詹姆斯看来,一个人只有理性地思考才能避免陷入“鸟笼效应”的危机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们在现实中会不由得产生“鸟笼效应”,进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但如果能够理性思考,就能够避免陷入此圈套中。可以说,“鸟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更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的。

5. 学会巴纳姆效应就能当占卜师吗?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调皮,父母对他的教育问题可谓伤透了脑筋,母亲更是对他的未来忧心忡忡,因为爱因斯坦对待母亲的告诫往往不屑一顾。直到爱因斯坦16岁那年,父亲给他讲述的一个故事才让他深受启发,而他的人生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这一天,爱因斯坦的父亲对他说:“我和你的杰克大叔上次去清扫一个落满烟灰的烟囱,我们想爬到大烟囱上面,所以必须钻进烟囱,踩着烟囱里面的钢筋梯才行。当时你杰克大叔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后来,当杰克和我钻出烟囱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走在前面,杰克的衣服、鞋、脸都被蹭黑了,可由于我走在后面,身上并没有蹭上太多的灰。” 接着,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用平和的语气说道,“我当时看到你杰克大叔被烟灰蹭黑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也变成了小丑,于是便用清水认真地洗了洗脸,甚至还把衣服掸得干干净净的。看到我清洗完毕的样子后,你杰克大叔还以为他身上也和我一样干净,就非常随意地洗了洗,殊不知,他脸上的黑灰并没有完全被洗干净。就这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时,周围的人都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神经不正常的人。”

爱因斯坦听完父亲的述说后不禁大笑了起来,但过了一会儿,他的父亲却一脸严肃地对他说道:“孩子,你需要清楚的是,别人不能够做你的镜子,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当镜子,白痴也许都能将自己看成是天才。”爱因斯坦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个天才,但在听完父亲的话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贪玩了,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闻名于世的物理学家。